查看原文
其他

送给孩子最好的财富,是教养

2017-09-02 凯叔讲故事

作者 | 王十三



01


前不久,

一家三口准备坐飞机准备去美国过暑假。

孩子百无聊赖,

就骚扰邻座的一位日本籍华裔小哥,

包括用脚踢这种较为极端的行为。

小哥向孩子的父亲提出建议,

谁料父亲却不以为意,

对孩子的行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三个小时后,

小哥终于忍无可忍,骂了孩子的父母,

父母也不甘落了下风,转为激烈的对骂。

情绪难以控制时,

父亲愤怒地掐住小哥的脖子,

两个人隔着孩子扭打在一起。

乘务员闻讯赶到后,

将父子的作为调到前排,

并把情况汇报给了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与FBI的执法人员。

飞机一落地,斗殴双方悉数被警察带走,

美国海关以故意伤害罪拒绝这一家三口入境,

次日凌晨安排飞机遣送回中国。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为越矩的行为买单。



02


坦白讲,

我其实不太喜欢用“熊孩子”、“熊家长”这类的字眼,

我更愿意相信他们都需要帮助。

每个孩子诞生时,

本性都如月光一般皎洁清亮,

他们本质并不坏,

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确的引导。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知易行难类的问题,

很多家长与我一样,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我们其实在非常努力地抚养小人国的孩子们,

所以我不忍苛责任何一个付出一切去爱孩子的妈妈。

但是要明确的是,孩子犯错,

虽然并不代表你是一个失格的妈妈,

却意味着你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及时调整。


毕竟当孩子的年龄走在心智前面时,

这个社会并不像你那般愿意包容他。


身为父母,

下意识站出来为孩子挺身而出是一种源自生物起源的冲动。

所以有时我们可能不愿承认孩子错了,

这是根植在血缘内的爱和保护。

但是要知道,

一味地纵容反而会把孩子推向更为偏执、放肆的深渊。



承认孩子错了,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前天我出差回家见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男孩很兴奋地踢小区里绿化的树,

他的妈妈坐在旁边玩着手机不以为然。

这时候男孩踢空了,摔在一旁痛得直哭,

妈妈立刻心疼地上前查看孩子有没有受伤,

一边哄一边用手打着那棵树:

“妈妈帮宝宝打树,它坏,都怪它让我们宝宝摔疼了。”


我走过去问这位妈妈,

为何孩子自己摔倒了要打树,

妈妈脸上尽是无奈:

“孩子哭个不停,我总得给他出出气吧。”


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

所以继续代替孩子做出相同甚至更加出格的事,

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思维。

没有耐心对孩子进行引导,

反而选取最为快捷的止哭方法,

背后暴露出来的,其实有一些“懒”的成分。



斯宾塞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

“懒惰是亲子教育的天敌,这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强化着这样一个印象:孩子你没错。”


一味地认为“他还是个孩子”,

并寄希望于“他以后会慢慢懂事”,

在亲子教育中是要不得的,

这会给孩子灌输“我做什么都无所谓”的观念,

让孩子在为人处世中失去“对”和“错”的判断与选择。


教养是一个本性与社会性渐渐磨合的过程,

我们如果真的爱孩子,

就应该学会培养孩子的教养,

因为除了我们,

没人有耐心和责任去承受孩子的出格行为。

敢于承认孩子错了,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用“3C教育法”引导孩子建立教养

明确孩子的错误后,怎样进行正确的引导呢?


浙江衢州的一位妈妈,

就身体力行地展示了让人感慨的教育方式。

这一天,图书馆的店员开门后,

发现了门缝中被人塞了一张纸条与40元钱,

纸条上交待了原因,

原来是这位妈妈的孩子在店中偷了4本画册,

妈妈发现后一早就带着孩子来道歉,

却发现店中没开门,

于是她留下了道歉纸条和购买画册的钱。

孩子的世界中,

处处隐藏着亲子教育的影子。

我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大学生着急去考试,

骑自行车时因为着急而不小心刮到了路边的宝马车,

他本可以逃之夭夭,

但是他留下了道歉的纸条,

写明了需要去考试必须立刻离开,

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

还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赔偿宝马车司机。

我相信,这样知理、负责任的孩子,

一定有像“浙江纸条妈”一样的父母。



孩子有时出格的事情时,

有时可能不是出于恶意,

这时父母的引导方式则显得格外重要。

国际上有一个非常流行的“3C教育法”,

可以很好地帮助妈妈们进行亲子教育。


Control:培养共情


要注意,

这个Control不是“控制”,而是“掌控”

它指代帮助孩子建立情绪的掌控,

说白了就是要孩子有同理心。

我带着女儿万万去公共场所之前,

都会提前让她有共情,比如我会告诉她:

“宝宝,你平时看喜欢的书时肯定不喜欢妈妈影响你,那么一会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叔叔阿姨们一样不喜欢被影响,所以我们一会不要大声喊叫好不好?”


再比如说排队时,我会告诉她:“一会我们付了钱就可以吃这个面包了,万万很饿对不对,但是我们不要随便跑到前面去哦,因为其他排队的人跟我们一样饿。”


综艺节目《放开我北鼻》中,

林更新说9点之后不能再画画,

雪儿的面子有些挂不住,

情绪立刻有了较大的起伏,

偏偏要与他对着来,大哭着不睡觉。

雪儿其实明白自己的行为不合适,

就把“见不到妈妈”作为偏不睡觉的理由。

这时候易烊千玺走到她身边说:

“哥哥也见不到妈妈,但是哥哥也自己一个人睡。”

雪儿听到后立刻不哭了。



只有给孩子建立与周围人的同理心,

他才会明白自己的某些行为是会给旁人带来烦恼的,

他才会因照顾他人的感受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Commitment:建立责任意识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

宝宝们一起出门卖杨梅,

贝儿把理应给老奶奶买礼物的钱买了鞋子,

陆毅除了让贝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还让贝儿学着去负责任。

在他的引导下,

贝儿拿出了自己的小台灯,补给了老奶奶做礼物。


儿童心理学家吉姆泰勒说过,

“让孩子最快成长的方式就是学会为错误负责。”

当孩子明确做错事需要承担时,

他会更加深刻地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在帮助女儿建立责任意识时,

会让她自己列出解决方法。

比如有一次她在姑姑家做客时,

把自己喜欢的发卡偷偷带走了,

她知道错了后,我会与她交流之后的解决方案。


万万列举了好几条,比如她带着发卡去给姑姑道歉,

比如她用自己的零用钱赔给姑姑一件新发卡,

再比如她写一封道歉信。

我帮助她排除不合适的选项,

共同选择了最合适的方式,鼓励她去承担后果。


要知道,

孩子在建立责任意识时也在挖掘潜在的能力,

他们的精神世界,远比我们想象得要丰富与强大。



Challenge:让孩子学会规则


如果想让孩子变得自律,

就需要在脑海中建立规则意识。

万万5岁的时候,

我和老公一起商讨了一份家规,

包括不剩饭、不发脾气、门禁、定期大扫除等多项条例,

并用漫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做成海报贴在家中。


我和老公主动遵循这些家规,

并经常用挑战的形式吸引万万的好奇心与参与度。

比如我会在周末晚上睡前对她说:

“宝宝,我们新一轮的挑战开始了,从下周一到周天,我们挑战把发脾气的次数定为5次,如果超过5次,你就输喽!”

再到下一周,

我把挑战的次数缩减为3次,

在这个过程中,

万万能够渐渐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会再随意地变身暴走萝莉。



这样的挑战渗透在生活的每一环中,

包括在公共场合我也会跟她定下“我们比一比谁能在图书馆中不说话”的挑战,

孩子的参与热情都非常高。


孩子不会一辈子都是孩子,

我们也不能永远做装睡的父母,

我们留给他们最好的财富,

从来都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立足社会的教养。

他们可以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同样可以,

当我们愿意为了彼此变成更好的人时,

亲子相处的魅力就可以开出花来。


作者:王十三,职业撰稿人,国内外多家两性品牌签约作家,亲子情感专栏作家。对于父母和孩子而言,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值得研究与共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