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有这3种反常行为,其实是在求救

2018-03-13 关注☞ 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儿童听故事大全1400万父母育儿宝典

孩子内心深处积攒的焦虑或恐惧,虽然嘴上说不出,但一定会通过其他「反常行为」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

——凯叔

作者 | 筱雪  主播 | 羽洋


几日,在微信群里,有位妈妈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有个快4岁的女儿,刚上幼儿园不久,就出现了「不太正常的」尿床。

 

刚开始她以为是自己多想,孩子有尿床反复很正常。但连着3、4天都如此,她担心极了。因为孩子从3岁开始,就再没有尿过床。


 

于是,她还是带女儿去了医院检查。医生说没有明显的器官病症,建议她带孩子做心理咨询。


后来,咨询师通过和孩子进行绘画、讲故事等形式,终于发现了导致孩子尿床的秘密: 

孩子现在的压力非常大,情绪紧张,很有可能是在幼儿园受到了不良的对待,才出现了这种‘反常’的遗尿行为。


她心里一惊,赶忙私下里问了其他孩子的家长,结果还真有几个孩子也出现了「反常行为」。 


 

她立即联合了好几位家长,和园方进行交涉。迫于压力,园方才同意调出孩子在幼儿园的视频监控。


果真发现,有一位老师,常对孩子们推来搡去。她们找到那个教师,他才承认,虽未动手打孩子,但有时会讥讽孩子、吼孩子。


千挑万选,没想到还是遇到了「渣园」。 

 

之前,孩子的口头表达还不流畅,有时还变来变去,因此她无法作出判断。而且,孩子的身上没有明显创伤,所以她什么都没有发现。

 

若不是她「多心」,觉得孩子尿床不太正常,就不会发现孩子受到了这样的「对待」。这件事,令她非常后怕。 

 

孩子内心积攒的焦虑和压力,虽然嘴里说不出,但一定会通过其他「反常行为」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 

 

对于3-12岁孩子而言,最为常见的「反常行为」有这样三种: 

- 原本活泼的孩子连续几天都异常安静,呆坐


- 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多次「暴力」攻击别人,有时抢玩具,有时用手打,用脚踢……


- 原本安睡、不尿床的孩子,连续多天晚上睡眠容易「夜惊」「尿床」,或「做噩梦」......


 

这些「反常行为」并不意味着罕见和难以察觉。相反,它们都是有明显的特点:

- 确实与平时的行为不同;

- 在短期内反复的出现。

关注孩子的行为不等于草木皆兵,但也不等于神经大条,以至于错过孩子的求救信号。


 

我有位在儿童精神科的医生朋友,聊起孩子时,提到了她遇到的一个案例:

 

一个9岁的小姑娘,看着十分乖巧,但其实已经有点「轻度抑郁」。

 

据父母说,孩子原本很活泼,后来变得很乖,正当父母都觉得欣慰的时候,却发现,孩子是得了「抑郁症」。

 

她通过游戏等许多方式,帮助孩子逐渐释放了压力,也才弄清这个病症的根源:

 

一年前,最疼她的外婆车祸去世了。自此,她就很缺乏安全感。



她时常会粘着父母,可父母并没有理解她,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指责她:


这孩子怎么这么缠人了!

爸爸已经很累了,你怎么一点也不体谅我!


她原本心里就很难过,一时又增添了许多害怕和失落。于是后来,她就非常避免和父母再发生冲突,常常一个人安静待着,但内心很压抑。

 

父母不但不觉得孩子异常,反而很欣喜,「孩子终于变得听话和老实了」。长久以往,孩子就慢慢成了「抑郁」。


 

很多有抑郁特质的孩子,都会被父母认为是很乖的孩子。

 

她曾经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传达了重要的非语言信号。但她只被看作是一个「稍有点变化的孩子」,在那个时刻,她该有多么的无助?

 

孩子遇到了麻烦,常常是不懂得要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语言求助的。


而孩子不说,父母也会错误的忽视。直到后来问题严重了,才着急忙慌,后悔万分。 


 

也许孩子的语言会不清晰,但他们的「行为」一定不会说谎。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冰山理论」


在这里,它的意思是,我们的孩子就像一座冰山。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孩子的行为,但孩子更为丰富的内在世界(比如难过、恐惧、失落等情绪),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我们所见,恰如水下的冰山。

 

当孩子内心埋藏着巨量的恐惧或者焦虑的情绪时,他还没有能力正常面对,也无法自我调适,就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频繁做出「反常行为」。


 

那么面对孩子的「反常行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避免对孩子表面行为的「指责」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反常行为」时,特别容易情绪激动,常常会跳起来指责孩子的「反常」。

 

可如果只根据孩子的表面行为就进行指责,不仅会让孩子的心门永远紧闭,严重的,还会错失救助孩子的最佳时机。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主人公是一位7岁的小姑娘,一直比较懂事。

 

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他非常辛苦,每天早出晚归,收入微薄。但为了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便请了专门的辅导老师。也因此,父亲在下班后又打了一份工。

 

可没几天,孩子突然胆子特别小,晚上常做噩梦。但父亲因为工作辛苦,一回家倒头就睡着了,并不知道她做噩梦。


她变得常常哭闹,和父亲哭喊着不想上课,更不让父亲出去上班。


 

眼看着上班时间就到了,父亲误以为孩子是嫌学习辛苦而淘气,于是气极了。

 

一边打她,一边指责:「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这么辛苦的赚钱供你学习,你怎么还这么任性?看我不狠狠的打你……」

 

直到5年后,女孩自杀。父亲在孩子的日记中,通过她支离破碎的语言才终于明白,原来孩子曾被辅导老师多次猥亵。


父亲后悔莫及,抱头痛哭。

 

年幼的孩子并不能向父亲完整而准确的描述辅导老师的所作所为。


但可悲的是,父亲多次的打骂和指责,令她感到更加害怕、无助,不敢再与父亲沟通,也不知道怎么沟通。


最终在恐惧与无助中,选择了自杀。



 

挖掘孩子的真实内心

孩子表面的反常行为,有时并不代表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

 

我们就可以透过孩子的浮在冰山上的表面行为,去尝试挖掘孩子冰山之下的真正想法。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去了解到她反常的真正原因。

 

我有个做幼师的朋友,曾说起这样一件事:

 

她有个学生,平时都规规矩矩,让老师非常省心。

 

有一天,有个孩子跟她告状,「老师,他踢我了。」她想孩子肯定不是故意的,于是安抚了两个孩子,也没太在意。

 

结果第二天,又有其他孩子跑来说,「他动手打人」。她才意识到,他的行为有点「反常」。

 

后来,她把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尝试和他沟通。可没想到,她一抱孩子,孩子「哇」地就哭了。


 

原来,孩子的父母刚刚不在一起(离婚)了,在分开时吵地特别凶,他害怕极了……


有孩子说「你爸爸不要你了」「你没有爸爸」……他想说不是,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又怕又气,不知怎么地,就打了人……

 

她看着眼前这个哭成泪人的孩子,心疼极了。不敢想,若是从一开始就指责他,他会多么地无助。


 

后来,她和孩子的父母,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他们也才意识到,孩子竟承受了这么多沉重的困扰。

 

当孩子出现「反常行为」时,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接纳的语言,都是打开冰山的钥匙。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和孩子的内心建立联结的过程。

 

好好爱那个突然淘气,又或者突然沉默和慌张的孩子吧。


让孩子感知到我内心对她的关心和爱护,也让我们感知到她内心的不安和惶恐。然后安抚她,温暖她。

 

而当我们透过孩子表面的反常行为,了解到她的真实情况,才能真正的「解救」出孩子。

作者:筱雪,儿童心理学研究者,PET父母效能讲师,希望能坚持终生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后台回复【孩子】看更多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孩子内向?恭喜你,这是好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