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戏曲艺术进校园 | 王珮瑜 —“瑜乐京剧课”等你来索票!

10月15日

一位重磅嘉宾将莅临我校

她便是王珮瑜

上海京剧院著名余派女老生

余派第四代传人

同时也是我校2001年毕业的校友

读书时的她便已出类拔萃

多次荣获各类奖项


上图文刊载于2001年5月20日出版的第43期

(总第451期)《上海师大报》第一版上


上海师大表演艺术学院由学校和市文化局共建,成立于1999年10月9日。学院设在莲花路211号原上海大学国际商学院校址。院长为时任上海市文化局局长马博敏。2002年4月表演艺术学院划归上海戏剧学院。


视京剧如生命的她

始终跟随着自己的心

在京剧的这条路上

不断沉淀自己

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京剧有门槛而审美没有

最经典就是最时尚


▲点击收看「中国首档青年精神价值纪录片」

青年100 x 王珮瑜


1947年9月8日,一个初秋的寻常清晨,身在上海的梅兰芳天还没亮,就早早坐在了收音机前等待一场电台转播。


那天是一场大型赈灾义演的第六天,前四天压轴的就是梅先生本人,而最后两天的大轴则是孟小冬。


当时的孟小冬人称“冬皇”,被誉为是中国京剧史上第一女须生。


那一晚在上海中国大戏院的演出最高票价50万法币一张,私下里甚至被炒到500万一张,要知道在那个年月里这一张票就相当于2000斤大米的价格。


即便如此,也是一票难求。那几天,上海滩的收音机都卖得脱了销。


那是一个“戏比天大”的时代,人们手中没有五彩斑斓的屏幕,舞台上粉墨登场的“角儿”便承载着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商贾贵胄的所有浪漫想象。


2018年9月8日,上海中国大戏院西皮二黄悠然奏响,大幕拉开,老程婴缓缓步入舞台,《搜孤救孤》再次开锣。


中国大戏院一楼到三楼的观众席,满坑满谷。超出我们想象的是,一般京剧演出观众银发居多,这场演出中观众席里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这回程婴的扮演者也是一位“坤生”,扮相丰神俊朗,气质儒雅翩翩。



王珮瑜,上海京剧院著名余派女老生,余派第四代传人,有人说她是“当今坤生(女老生)第一人”。他们称她作“瑜老板”。


“同一个城市,同一个舞台,时隔71年,我重新登上这个舞台,只为了和她对望一眼。”


学习之初,王珮瑜知道的名角不多,孟小冬是其中让她痴迷的一个。


1

京剧,没有一夜成名


在上海戏曲学校上学的时候,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听1947年孟小冬重新登台唱的《搜孤救孤》。


每唱一句台下的观众就要给叫一次好,那种优秀京剧演员的魅力顺着录音穿过几十年的岁月感染着她。


1994年春天,上海戏校接到了一个文化部京剧基金会的出访任务,由京津沪三地戏校的二年级学生,成立 “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 去香港访问演出。


高耸入云的大楼,行色匆匆的行人,只在TVB里出现过的港腔,一切都显得新奇。


可最让她感到激动的却是几位特别的“观众”——蔡国蘅先生(孟小冬弟子)夫妇,余慧清先生(余叔岩次女)的女儿一家。


演出结束,蔡先生便说道:“珮瑜一出场,我们就感觉‘老师’ 回来了。”


王珮瑜与孟小冬的缘分不止于此。



1993年,《霸王别姬》上映的那一年,15岁那年王珮瑜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顶替因病回戏的梅葆玥老师演《文昭关》。


演出前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见到她便言道:“看这孩子脑门儿长得多好,人中也长,挂髯口好看呢!真有点儿像孟小冬。”被大师点评,当时还是个孩子的王珮瑜傻呆呆地立在那里,心中滋味复杂。


那一回王珮瑜的表现赢得了葆玖先生的赞许,演出后,梅葆玖先生把 “上海出了个余派小老生” 的消息带回了北京。


京剧演员还在科班里的时候就让观众认识了叫“科里红”,王珮瑜就是名副其实的科里红。


有人说,花开得早也容易败得快,年少成名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可对于京剧演员来说,年少成名并不等同于一夜爆红。


从上台到大幕拉开,走到九龙口亮相,在这几步路的背后有老师多年来不断把着你,教着,指导着,把控着。


所以我们这个行业,任何人走红都不稀奇。比起一夜成名的人来说,我觉得京剧演员被人知道、被人尊重,甚至是被人追捧是值得的。


刚进戏校的时候,王珮瑜腰腿比其他孩子硬得多,人家压腿脚尖能够到额头,她连手都碰不到脚;人家下腰能抓脚脖子,她连眼睛都看不到脚。


集体练了一段时间后,她从一开始的狼狈,到后来可以领头踢腿。每天六点起床,练早功、毯子功,腰腿功,还得练飞脚旋子、扫堂趴虎、抢背吊毛、圆场把子……


《霸王别姬》里戏班子里的人冲着学戏的孩子念叨:“若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


苦是必须的,没有京剧演员不吃苦就能成的。但是演员们想要呈现的更多是京剧艺术美好的那一面,因为本来就没人学,再卖苦,谁还来。



该吃的苦吃了,上了台王珮瑜发现,台下的观众比台上的演员人还少,而且不少已是白发老人。


“等到我们成角儿了,我们的观众在哪里?”


“我是有挑班唱戏的情节的,想跟市场打交道。”2004年王珮瑜离开了京剧院。


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不知道天高地厚,当时有报道说“王珮瑜扔掉铁饭碗,誓死不回头”。


“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熬,回头去看,它就是经历,如果时间倒回去我还是会做那样的选择。”


2

王珮瑜红了,那京剧呢?


截止至今,王珮瑜的微博粉丝有95万。他们买票看戏,成为了消费者,成为了“瑜老板”的粉丝。


2018年9月6日,我们的采访恰逢《搜孤救孤》响排,在上海京剧院的排练厅里我们见到了王珮瑜。


个子不高,白净纤细,一头短发鬓角剃得整齐,带着无框眼镜,淡蓝色的衬衫舒适自在。彩排过程中,没她的戏份时一直面带着微笑看,时不时拧开自己带来的保温杯喝口茶水。


当天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排练、采访、拍摄一个都不能少,但王珮瑜始终是有条不紊不见急躁。



在微博上,她是大家喜爱的“瑜老板”,善用网络语言,录制时下正流行的小视频。


但社交媒体上聊的拍的大多还是跟京剧有关的事,个人的喜怒哀乐她表露的极少。


这种恰如其分的亲密感和距离感,让“瑜老板”能够当个“不太红,保持粉红”的王珮瑜。


有些年轻观众一开始冲着瑜老板走到了剧场,发现听不懂“中州韵湖广音”,下回来就带着戏词跟着听,听着听着开始看起了没有瑜老板的演出;也有些年轻观众“粉”了一段时间瑜老板,然后又转身追起了小鲜肉。


对于王珮瑜来说,这一切不过是“人来人往,非常正常”。


“对我来说,我希望自己是京剧艺术的一扇窗。”不拒绝做一个偶像,但王珮瑜不希望年轻观众们的喜爱止步于自己。


“京剧艺术发展了200多年,有这么多历代的大师们,有传下来的那么多宝贵的剧目、流派、好的绝活、玩意儿,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京剧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是需要靠人来传承的。”


为了传承国粹,王珮瑜参加了的团中央宣传部和抖音合作的“笑出国粹范”。



每个人都可能因为不同地原因喜欢上京剧,在京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但首先,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将京剧带到你的面前。


综艺节目、抖音、微博、吉他伴唱京剧,这些创新并不能被所有人认可,有人在聚会上问她:“你再这么搞下去,京剧还是京剧吗?”


其实我做的那些创新无非是传播方式上的创新,我们说京剧是一个程式化的艺术,有它很多不能变的底线。


你可以跨界可以学习,但你回到戏台上,依旧要唱西皮二黄。


即便是穿上了牛仔裤,插着兜,王珮瑜心里装着的依旧是余叔岩,是孟小冬。


“白虎大堂奉了命,都只为救孤儿舍亲生, 连累了年迈苍苍受苦刑,眼见得两离分。”骨子老戏唱得规规矩矩,路数还是一百年前的样子,返本才能开新。


3

传播也是一种传承


17年底,王珮瑜录制一档寓教于乐的公益节目,到学校里教一群三四年级的孩子学京剧。


这么大的孩子正是最闹的时候,节目拍了三天,王珮瑜就头疼了三天。


三天以后,孩子们分行归路汇报演出,一个平时特别闹腾的小男孩儿上台说:


“一开始吧,就觉得京剧没什么意思,那是我爷爷奶奶才喜欢的东西,通过三天的学习我爱上了京剧。我现在暗下决心,我想以后好好学京剧,成为一个专业的京剧演员。”


王珮瑜当时就没忍住红了眼眶。


传播的初衷,不过是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有一个美好的东西叫京剧,让他们能有可能走进剧场成为京剧的观众。


这无意中种下京剧的种子,却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你看你又会弹琵琶又会唱评弹,又会跳舞唱歌,你就不会唱京剧。京剧是我们国粹,会唱京剧的人很厉害的。”


85年左右小姑娘王珮瑜被票友舅舅的一番话燃起了胜负心:不就是京剧,能有多厉害?学呗。


舅舅带着外甥女找到了已解散的苏州京剧团头牌老旦蒋文美老师,蒋老师给她念了一句《钓金龟》的二黄慢板:“老天爷睁开了三分眼”。


字正腔圆的京剧韵白把小姑娘吓得脸煞白,“原来京剧不是随随便便能学得好的,这反倒引起了我对于这门艰涩艺术的好奇心。”


从传承者到传播者,王珮瑜的身份看似不断在变化,却又似乎从未变过。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王珮瑜


看了这么多关于校友王佩瑜的介绍

想不想更加走近她呢

下面介绍一下本次活动安排



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一)

瑜 乐 京 剧 课一主讲人


唱老生的女生,乐观的悲观者,激越的冷静分子,邋遢的洁癖患者,温和改革,积极保守,最时尚的传统演绎者——王珮瑜。

二讲座介绍

该讲座王老师且谈且唱,将为大家讲解并演绎何谓“有声必歌、无动不舞”。介绍京剧的历史渊源、基本知识和老生主要流派,从余三胜到谭鑫培到余叔岩再到孟小冬,从引子到定场诗再到念白,从甩发功到髯口功再到水袖功,从唱念做打到手眼身法步。


三讲座时间

  2018年10月15日18:30

四讲座地点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厅(徐汇校区)

五索票时间

  10月12日12:00-16:00

六索票地点

 徐汇校区西部一教一楼售票间 (凭学生证或工作证每人限领1张)

七主办单位

  学生工作部(处)

  学生艺术中心


快来索票吧!


近期精彩回顾

今日寒露 | 星空换季,冬天正悄悄走近

SHNU竞速之战 || 听说,这里曾有一场速度与力量的战争?

社会实践风采 || 人文与传播学院——微光点亮生命,微笑温暖人心。


第1589期


来源 | 共青团中央、上师学工在线

美编 | 守梦人  责编 | hyx  审核 | Acr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