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来自湖南农民土地变革考察报告(六)——农技如何落地问题

2017-04-06 刘杰 农药市场信息



201291日起至2015927日,笔者历时1221天在汩罗、平江、浏阳等37个县(市),近150多个乡镇,对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种植企业和农民进行走访,听取并收集了他们的反馈,形成了《湖南农民土地变革考察报告》并在2016年《农药市场信息》上公开发表,获得了较大的反响。2016年笔者再次出发,对报告进行了更深入地调查,以下报告的信息、数据均来源于实地考察。



调查(六):农技如何落地问题

 

传统精耕细作的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传统农民,多年甚至几十年周而复始地田间劳作,他们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种植经验。一亩田要用多少种,施多少肥,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施肥等都是凭着经验,我们在走访时经常会遇见不少农户或种植大户,他们开口闭口就是我种植水稻十几年了,言下之意是你可别忽悠我,我懂得可多了。而实际上他们的大部分经验还停留在10年前甚至更远。他们不是拥有几十年的种植经验,而是几十年如一日都在用着相同或相似的经验。

 

农资企业层面的培训大多以“农民会”“现场会”为主,国内外企业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推广部门,但无论形式怎样,其出发点都是推广自家产品或方案。负责任的企业还请一些专业的人员来讲课,内容还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大多数企业都是自家员工在讲,一顿胡吹,然后就是收款定货,既没有公信力也没有权威信,内容也是七拼八凑,甚至有的时候还误导农民。农民会在不少地方越开越没有效果,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请不到人参加。“现场会”通常以国外企业做得比较多,某一个产品或某一个解决方案在某种作物上表现显著效果时,就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观看。这种现场会非常直观,效果非常明显,对农业生产也有积极的一面,至少这个产品(方案)具有好的效果或潜力。但实际上安排10个点做示范,只有1个点符合开现场会的情况也非常多,更有恶劣的把别人的示范田说成是自己的示范田,还厚颜无耻地邀请农民去参观的。

 

政府层面的职业农民培训,阳光工程似乎搞了好几年了,有关于种植、有关于农机、有集中育秧的、有超级稻种植的,近两年特别火的是关于无人机的。钱肯定是花了不少,效果不好说,当然肯定有效果好的。如果培训的师资没有经过筛选,教材没有通过审核,培训的人员没有监督,那培训的效果也就只有天知道了。另外培训职业农民好,还是培训专业农业服务人才好,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培训一个农民不但成本高,培训成型后其服务的面积有限。而培训专业农业服务人才服务的面积可放大到1万亩以上(我们做过测试,按平均500亩的种植大户计算,1万亩面积约20个种植大户,一个专业的农业服务人员是可以服务过来的),可大大提高培训的成果。

 

农技落地的核心不是开几场农民会,讲几堂课,搞几次阳光工程能够解决的,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问题。


【连载】来自湖南农民土地变革考察报告(一)——农业到底有多危险

【连载】来自湖南农民土地变革考察报告(二)——谁来种地的问题?

【连载】来自湖南农民土地变革考察报告(三)——合作社、种植大户赢利问题

【连载】来自湖南农民土地变革考察报告(四)——合作社、种植大户融资问题

【连载】来自湖南农民土地变革考察报告(五)——合作社、种植大户风险控制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农药市场信息》杂志第7期,下期敬请关注“来自湖南农民土地变革考察报告(七)——关于几种农资农技服务模式的探讨)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