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登记】鱼藤酮产品登记概况及未来展望

2017-11-17 黄培鑫 农药市场信息

注:图片为广告,与文章内容无关


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是一种高效、 安全的杀虫剂,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对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的健康无害,并且杀虫的毒性很强,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情况下,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鱼藤酮简介


鱼藤酮(Rotenone)及鱼藤酮类化合物是从豆科植物的鱼藤属、灰叶属、合生果属、鸡血藤属、毒鱼豆属和蝶豆属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类能够抑制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具有选择性的杀虫活性物质,其中鱼藤酮(化学结构式见图1)毒性最强。


图1 鱼藤酮化学结构式

 

鱼藤酮的资源很丰富,目前已经发现68种豆科植物中含有鱼藤酮,而鱼藤酮类化合物在74种以上。鱼藤属植物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生长,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如贵州省等,具有丰富的野生和种植鱼藤酮资源。

 

鱼藤酮在自然界种不稳定,容易氧化降解和光解。

 

鱼藤酮农药产品登记概况

 

近年来,我国鱼藤酮农药产品登记和使用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1991年广东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登记了第一个鱼藤酮产品,之后登记产品数量逐步增多,剂型也开始创新。

 

1. 登记产品分析

 

到目前为止(2017年11月),我国登记鱼藤酮产品共24个,原药2个,母药1个,制剂21个(见表1)。



 

可以发现,鱼藤酮单剂共16个,混配制剂5个;混配制剂是分别与氰戊菊酯,敌百虫和辛硫磷进行复配的,其中氰戊菊酯与鱼藤酮含量相当(1%·1.5%,4%·3.5%,0.5%·0.8%),而只有很少含量的鱼藤酮添加在敌百虫(0.5%·24.5%)与辛硫磷(0.7%·17.3%)中,这是从生物活性角度考虑的。

 

21种制剂中,有15种为乳油,含量从0.5%到4%;微乳剂4种,3种含量为6%,1种为5%;悬浮剂1种,含量为2.5%;可溶液剂1种,含量5%。全部登记数量的71.4%剂型为乳油。查询从2003年开始的已过有效期的登记产品(见表2),其中制剂12种,10种为乳油,占总数量的83.3%。这表明我国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剂型局限,产品同质化严重。



2.5%鱼藤酮乳油中,溶剂含量达到80%~90%,这其中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等价格低廉的芳香族化合物,它们毒性巨大,可引起严重的职业中毒,并且已经被欧盟等国家禁止或限制在农药中使用。鱼藤酮农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剂型开发,为市场提供更环保高效的剂型,农药制剂行业也急需产业升级。在我国,植物源农药鱼藤酮被允许使用在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病虫害防治,因此具有良好前景和巨大潜力,这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机遇。

 

全部产品均可作为杀虫剂使用,是生物农药鱼藤酮的主要作用,此外鱼藤酮还具有杀螨作用。

 

全部的登记产品来自15家企业,分别位于内蒙古、广西、广东、河北、北京、山东、山西、云南、黑龙江和江苏9个省市。其中广东省有4家生产企业,河北省3家,山东省2家,其余均为1家。这也印证了我国农药行业产品集中度较低的特点,企业急需做强,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药企业。

 

2. 登记趋势分析

 

我国从1991年开始鱼藤酮产品的登记,之后逐渐增多。对2003年~2017年鱼藤酮的登记数量进行统计(见图2),可以发现,登记数量整体保持平稳,这是由农药行业市场的大小决定的。


图2 鱼藤酮登记数量


但在2014年,共有11个新产品登记,呈现井喷的态势。究其原因, 2011年《农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以及2012年《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占总产量50%以上。生物农药行业在“十二五”初期借了政策的暖风,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达到47%(2011~2012年),使得农药行业大力投入生物农药研发生产。

 

鱼藤酮的毒性以及未来展望

 

鱼藤酮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大剂量误食后导致抽搐、昏迷,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鱼藤酮属于中等毒性,对鱼类毒性大,鱼藤对人的致死量为3.6~20g。因此使用者要科学合理用药,做好安全防护。此外大量的医学研究均发现鱼藤酮具有细胞毒性,能够抑制细胞呼吸链对氧的利用;长期低剂量注射能够导致大鼠脑多巴胺(DA)神经元出现典型的Lewy小体,并会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症状。鱼藤酮稳定性差,持效期较短,因此人们没有机会长时期接触。

 

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是一种高效、 安全的杀虫剂,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对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的健康无害,并且杀虫的毒性很强,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情况下,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我国目前登记产品剂型较单一,多为乳油,且不环保,因此应大力发展环保的新型制剂。此外,鱼藤酮与诸多农药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力研制更多新型的复配制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必将得到市场的回馈。


(作者: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黄培鑫,本文转自《农药市场信息》第28期杂志,转载请注明来源)


更多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