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透】想拿下小麦病害治理方案,就该这样“一网打尽”

2018-03-13 农药市场信息

注:图片为广告,与文章内容无关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400hm2左右,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


小麦赤霉病  


一种常发性病害,尤其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湿润区域发生严重,近年来有向黄淮麦区蔓延的区势,且发病程度呈加重的趋势。病菌从1992年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单位点杀菌剂[3]产生抗药性并不断发展,目前在江淮、江汉、长江流域等对多菌灵的抗药性随着农药品种的改变有所降低。

 

小麦条锈病  


中国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我国小麦条锈病在1950年、1964年、1990年、2002年和2009 年发生5 次全国性大流行。

 

小麦白粉病  


是世界范围发生的一大害,1990 1991 年小麦白粉病在我国大流行,虽经努力防治,仍分别减产14. 38亿kg7. 7亿kg。因缺乏抗病品种,生产上基本是靠三唑酮一药剂防治[6]。小麦白粉病菌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抗性频率达99%,平均抗性水平57倍。

 

小麦纹枯病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世界性小麦病害,此病在我国发生并逐年加重,病株率一般为10%~20%,严重可达 60%~80%以上。近年来在鲁、豫、陕、苏、皖等老麦区发生较为普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大障碍。目前小麦品种对该病的抗性普遍较差,

 

小麦全蚀病   


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具有发生危害重,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目前,在小麦全蚀病发生区域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要防治措施。

 

小麦茎基腐病      


国内几乎所有麦区均有分布,在黄淮海冬麦区、长江流域冬麦区呈逐年加重趋,是小麦生产上潜在的重大威胁。2%戊唑醇、25%嘧菌酯包衣或拌种防效达50%,而多菌灵、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一般。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品种单一、位点单一、病菌的高度变异与适应等,造成了杀菌效果下降或失效,主要原因是病菌产生了抗药性。目前主要的治理措施有建立杀菌剂敏感基线、尽早进行风险评估、混配或交替使用、生物药剂开发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太国老师将在3月22日-24日举办的“第三届杀菌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上给您讲解“小麦主要病害与抗药性的发生发展及杀菌剂的推广应用”报告。

(注意:快速报名可识别图中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