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溪湿地“红”了!

2017-11-26 美丽西湖

最近,西溪湿地有点“泛红”

不是火柿散发的鲜红诱人的光泽


不是“枫叶如丹照嫩寒”的美丽景致

而是《红楼梦》的红——


这两日,第四届“杭州西溪文化与《红楼梦》”研讨会在西湖区举行,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学专家齐聚西溪,围绕土默热红学的观点,就杭州、西溪与《红楼梦》的渊源关系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土默热

土默热,吉林省长春市人,蒙古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土默热先生经过独到而缜密的考察论证,发现《红楼梦》中主要的文化元素来自杭州西溪,并据此提出土默热红学观点。


红楼文化长青树植根于杭州“三西”文化沃土


在我国古典文学园圃中,《红楼梦》是一棵四季不凋的常青树。土默热红学则为我们探寻《红楼梦》的文化来源和内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


87版电视剧《红楼梦》


2011年7月,土默热在“杭州与《红楼梦》”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观点,引发了《红楼梦》爱好者的关注和热议——《红楼梦》是西溪历史文化孕育催生的产物,其前八十回(即《石头记》)的原始作者是杭州才子洪昇,故事取材于西溪洪氏家族和蕉园诗社的真实生活,其中大观园场景是以清初西溪园林建筑为原型的。


电视剧小戏骨《红楼梦》


在本次第四届“杭州西溪文化与《红楼梦》”研讨会上,土默热再次阐述了土默热红学与传统红学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而在于对《红楼梦》文学源流的解析和文化底蕴的判读,判定红楼文化在时代上不是盛世文化而是末世文化;在地域上不是北京文化而是江南文化;在族群上不是旗人文化而是世族文化。


西溪湿地


《红楼梦》是明末清初这三个文化的聚焦点——杭州“三西”(西湖、西溪、西泠)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并催生;换句话说,红楼文化常青树之根深植于杭州三西文化沃土。



蕉园诗社到西溪红学陈列馆



西溪湿地内的“西溪红学陈列馆”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于2012年改建而成的。这里原本是蕉园诗社展区,陈列着林以宁、钱凤纶、柴静仪等西溪才女的塑像,以及她们结为诗社开展活动的场景。




面貌一新的陈列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700平方米,共分序厅、人物厅、场景厅和专题展厅四大展区。漫步在古色古香的红学陈列馆,你会发现,无论是回廊上的《红楼梦》考瓷画,还是坐落在后院的宝钗扑蝶雕像,每个细节都突现着西溪与《红楼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蕉园诗社”,这无疑又是西溪与《红楼梦》特殊关系的一大佐证。《红楼梦》中有出自“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十二金钗,这些大观园里的姐妹们多才多艺,先后结成“海棠社”和“桃花社”两期诗社;无独有偶的是,清朝初期,杭州也有“洪、黄、钱、顾”四大家族出身的蕉园十二才女,前后结成了七子社和五子社两期女子诗社,称为“蕉园诗社”。诗社的成员背景及其生活细节,均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诗社情况惊人相似。譬如蕉园七子社的重建者林以宁,与大观园桃花社的重建者林黛玉,均为巡盐御史之女,均寄居在外祖母家,均有葬花的行为;又如蕉园诗社中的钱凤纶,与大观园诗社中的薛宝钗一样,都是性情温柔、举止娴雅,随寡母与兄长一起寄人篱下的妙龄女子;再如蕉园诗社的黄兰次为洪昇妻子,是洪家的当家人,其身份以及娘家背景,均和大观园中的贾琏之妻、贾府当家人王熙凤一样,不仅掌握一大家族的实权,还都是婆婆的娘家侄女,娘家的权势都很大。

   在土默热红学的理论大厦中,人物的对照与景观的对照一样,都是极具分量的支柱。此外,土默热先生还从民俗、节庆、语言、饮食、地名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论证了西溪与《红楼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打好西湖“文化牌”


当前,杭州正在加快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加强对历史古典名著与杭州渊源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产生这些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加以分析研究,对于打造杭州文化大产业意义深远。



文化是杭州最具差异性、独特性的优势资源,打好“文化牌”是杭州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撒手锏”。而杭州要打好“文化牌”,首先是西湖、西溪要打好“文化牌”。在西湖成功申遗后,西溪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好名人、名作与西溪关系研究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打好“文化牌”,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湿地”,力争在全国众多湿地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实现西溪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 | 佳欣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