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照片,每张都美得可以当桌面!秘诀就是......

美丽西湖 美丽西湖 2020-01-30

先把手机横过来,看几张美图养养眼~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龙坞茶镇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西湖区著名的“颜值担当”。随手咔嚓一张大片的“西湖之美”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在下文找!


改革开放40年来,西湖大地发生着深刻的巨变。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生态文明建设是首善之区的本底,绿水青山蓝天是西湖的底色。只有高标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彰显西湖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


改革开放40年来,

在经济发展阔步前进的同时,

西湖区正以可持续绿色发展

让山更青、水更清、环境更美。



绿水青山一展西湖生态之美




以前蒋村河流纵横,交通都是水路,摇着小船,荡着小桨,载着刚刚收获的鲜鱼赶集,是当时渔民的日常。有一种说法,当时西溪的水产产量占杭州水产市场的2/5。


然而,这样安静的日子一度被工业化打破。


西溪老照片


随着厂子越来越多,污染不可避免地多了起来,整个蒋村区域能捕鱼的水面不足500亩,以捕鱼为生的渔民面临着生存的困境。随后家家户户开始开办养猪场,当时的蒋村乡有415户家庭从事着这个行当,生猪头数超过了2.5万。猪场的猪粪等全部直排进入河流,臭味熏天。生活污染和养猪污染让湿地水质迅速恶化。


湿地保护刻不容缓。2002年底,市区乡三级联动,对西溪全境实施生猪“禁养”;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采用湿地公园的模式,坚持保护第一、最小干预,通过自然隔离,划定9.2平方公里湿地保护区作为动植物自由栖息和繁衍的区域,限制区域游客只能乘船路过。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2005年5月1日,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随着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意境又回来了。

十字港河整治前后对比


为了保证湿地水质,作为湿地外围,蒋村街道没有丝毫放松河道的提升改造工程。蒋村街道境内的11条河道水质全部在Ⅴ类以上,今年蒋村港、朝天莫港、枫树湾港、十字港4条河道成功创建首批市级“美丽河湖”。


整治后的珊瑚沙河


水之于西湖,正如血脉之于人。如果说湿地有如西湖之肾,现在西湖已经将全身的毛细血管打通。“五水共治”开展以来,西湖区把治水工作推向了全域。2017年,西湖区全面完成了267个年度治水项目,全域消除37条劣V类河道,完成富春江北支江疏浚和三墩地区生态修复工程,打通了之江地区10条断头河和三墩地区17条断头河,彻底解决了困扰之江地区41年的缺水问题,改变了三墩地区水源水质的情况。


富春江引水工程


2018年截至目前,96个“五水共治”项目全部开工,已超额完成年度排水管网清淤1912公里,提前完成河道清淤任务125万平方米,完成16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建设。今年6月,西湖区勇夺浙江治水最高殊荣“大禹鼎”。


西湖既滨水也靠山,西湖西部群山绵延数百里,串起了灵山景区、龙坞茶镇、艺创小镇、云栖小镇等景点。



西山游步道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树冠茂密、枝叶繁盛、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93.4%,拥有如此丰富动植物资源的森林公园却默默无闻多年。2007年起,西湖区开始着手打通这片森林的山脉,修建山体游步道。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如意尖、灵山洞、白龙飞瀑等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有苏东坡、朱熹等众多名人留下的诗词歌赋和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115.47公里的西山游步道贯穿其间,串珠成链,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带动了西湖区全域旅游的发展,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以人为本打造宜业宜居的人居环境



白沙泉背靠宝石山,眺望西湖烟波,毗邻黄龙国际商务区,紧挨著名古迹黄龙洞,“泉、茶、山、洞”四大人文遗迹相得益彰。


“白沙泉这边最早有7户人家,我们家是其中一户,我是定居白沙泉后的第7代。”土生土长的62岁居民赵伟国对白沙泉了如指掌,“改革开放以后包产到户,平均每户差不多是1亩多地,基本能自给自足。”


白沙泉整治前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新住户。随着黄龙国际商圈的崛起,白沙泉涌进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居民为了收取更多房租,向外搭建了各种违章建筑,私拉的电线像蜘蛛网般盘在空中、挂在树上。白沙泉的业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餐饮为主,服务黄龙国际商圈和周边娱乐业。

白沙泉整治后


“脏乱差”的人居环境在2015年8月宣告结束,西湖区全面启动白沙泉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危房改造、外立面整治、公建配套提升等工作,曾经烟火升腾的城中村变身为如今白墙黛瓦的崭新街区。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小楼,背靠青翠的宝石山,游步道穿行其间,俯瞰,俨然闹中取静的“桃源之地”。


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


比起环境的蝶变,更让赵伟国惊叹的是业态的转变,一家家顶级规模的金融机构纷至沓来,“省内首个并购金融街区”实至名归,让白沙泉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

留下街道杨家牌楼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独白沙泉,骆家庄、杨家牌楼、古荡湾……一个个城中村迎来了凤凰涅槃般的蝶变。据统计,2017年,西湖区完成城中村丈量、评估、签约、腾房8322户,拆除8305户,均位居主城区首位;35个村完成整村签约,27个村完成整村征迁清零。



全域整治


提升美丽西湖新境界




如果把目光投向西湖区广袤的农村地区,人们也会惊叹于翻天覆地的变化。


双浦地区面朝钱塘江,背靠群山,而三墩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一直被当地居民认为是理所应当。改革开放40年来,双浦、三墩地区从原来的农耕到“石头经济”“甲鱼经济”“堆场经济”再到今天的现代农业,走过了一条颇为艰辛的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有了新的内涵。

整治前的甲鱼塘、乡村、矿山


长期以来,以双浦、三墩为代表的西湖区农村地区存在耕地保护碎片化、村庄建设无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的现象。要把西湖大地从石矿开采留下的满目疮痍、养殖业留下的水体污染中恢复过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整治后的美丽乡村环境新貌


2017年,西湖区开展了全域土地整治系统工程,通过统筹推进拆违控违、治水“剿劣”、清洁田园、矿山治理、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城中村改造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水田垦造等十大行动,堆场、废品回收站、乱搭乱建等环境“脏乱差”现象全面消除,拆除甲鱼塘近2万亩,劣V类河道全部摘帽,废弃矿山进行全面生态修复治理……全面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使山水与乡村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让村民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整治后的三墩镇美丽乡村


整治后的双浦镇下杨村


“面子美,里子也要靓!”2017年,在遵循村庄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西湖区全面实施了13个村5745户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85万平方米违章拆除、1490户立面整治、4206户庭院改造。2018年西湖区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沿江9个村拆违。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在不断升级,完成自来水、燃气管道入户、污水管网接户、电力“上改下”等,村道拓宽了,断头路也打通了,农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不仅是环境提升,西湖区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和产业培育发展,实现了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转塘街道龙坞茶镇


经过整治后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了全域旅游的主战场主阵地。从“万担茶乡”到“工厂林立”,再提升为茶山连绵的4A级景区,龙坞茶镇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的道路。今年上半年,龙坞茶镇共接待游客126.7万人次,同比增长41.5%,实现旅游收入0.9亿元。目前,西湖区已有10个村社成功创建为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其中,玉泉社区、大清社区、上城埭村创建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三墩镇兰里景区


一大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纷纷落户三墩、双浦等地。五生农业针对三墩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总部经济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22.7亿元。蓝城农业针对双浦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4亿元。




春暖花开,绿堤是一片片姹紫嫣红的花海;

端午时节,各条河道上水波翻滚、龙舟竞渡;

秋风乍起,金黄的稻田迎来丰收的喜悦;

冬日暖阳,这片希望的土地正迎来生机勃勃的明天。


改革开放40年来,不论人们的脚步朝向何方,心中最难割舍的是故乡的山水,而这青山绿水正守望着每一个西湖人的美好家园。要显山也要露水,要发展也要环境。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进程中,西湖区将深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盯弱项、补齐短板、全面扫尾,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巩固提升“美丽西湖行动”成果,打造时时处处都经得起检验的一流环境品质。



▼西湖印记▼· 这是一篇西湖经济简史





记者 | 陈静怡、沈文娟

编辑 | 佳欣

摄影 | 程方、程晓、程芃、李蓓敏、曹凯 、程子健、袁长渭、张斌、胡鉴、李海青、张闻涛等

来源 | 北山街道、蒋村街道、留下街道、双浦镇、区农业局、区美丽办、西湖国土分局、西湖投资集团、之江城投集团




小西邀你加星标啦!


微信又改版啦!
学会以下三步,将我们设置成星标!
这样,就能每天及时收到新闻推送啦!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