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这个“朋友圈”,不断幸福升级!
“常见的汉服有飞鱼服、马面裙、齐胸襦裙等不同类型,每一种都有不一样的细节和特点,比如丝绦、玉佩等等……”
近日,文新街道阳光老漂幸福书院为学院们带来了“走进汉服文化牢记中华根脉”课堂,让大家收获到很多“新”知识。
课上,学员们体验了不同时期的汉服,直观了解汉服的细节和特点,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汉服礼仪。大家相互行汉服之礼,边学习边体验,在这场视听盛宴中真切感受传统文化艺术魅力。
“我们一年分两学期,这学期共排了17次课,主要围绕文化主题,包括非遗泥塑、运河文化船、丝绸包DIY等等。”书院负责人介绍,“课程主题基本由学员集体讨论确定,每学期一个大主题,比如去年围绕亚运主题,开设了亚运礼仪、运动项目体验等课程,广受好评。”
在阳光老漂幸福书院,每周三下午丰富而欢乐的课堂已经坚持了8年。
“工作室会组织各种活动,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分享,特别有家的感觉。”居民谢阿姨说。
阳光老漂幸福书院
阳光老漂幸福书院成立于2016年6月,最开始叫“幸福家园老漂工作室”。2018年,杭州首个“老漂”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在阳光社区挂牌成立,为“老漂”们建立了朋友圈,落实好人员、场地、经费三保障。依托该党支部,“老漂”志愿服务队、“老漂”妇联等组织先后成立,切实让“老漂”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目前社区60岁以上的非户籍人口有近400人,其中三分之一已经成为‘幸福家园老漂工作室’的常客。”阳光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工作室日常活动兼具时代性和群众性,搭建起老年居民的幸福“朋友圈”。
阳光社区通过开聊天室、举办培训课堂、组织活动等形式,持续探索“老漂”在杭州生活的新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如今这个工作室越办越好,老人在这里不仅能聊天,还能参加剪纸、茶道、手工等课程。
最近,社区还成立了“‘老漂’一家亲调解室”,由“老漂”担任调解员,在有“小摩擦”的邻里间当起了和事佬。“作为一名老党员,能够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发挥自己的‘余热’,我感到很荣幸。”“老漂”韩玲娣说。
以阳光社区为起点,更多老年居民在异乡收获了幸福。据悉,“老漂”相关工作经验被编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化管理、社会治理师资班课堂研讨案例,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专程调研10余次,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报道宣传近百次。
文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以“缘相会、趣相聚、志相行”为抓手,以“业缘、趣缘、地缘”为纽带,全面推广“老漂”党建经验,在15个社区成立了15个“老漂”党支部,以高标准、严要求优选支部班子成员25名,实施“六清”工作方法,即“基本情况清、流出时间清、流入地点清、从事工作清、兴趣爱好清、综合表现清”,有效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现已排摸纳管“老漂”党员171人,成立“老漂”志愿服务队、“老漂”妇联、“老漂”调解工作室等23个,有效提升“老漂”们在新居住地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党群服务外延拓展等方面迈出有力步伐,深入推动党组织关怀流动党员、流动党员反哺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编辑丨一聪供稿丨文新街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