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答问十分 | 才华或天赋会消失吗?

2016-10-30 学诚法师 佛心慧语


图 | Cinyee Chiu

“天赋”是过去精进积累的,并不是无因而生,所以也会因现在的懈怠而荒废。有心有愿,天赋才能发挥作用。

——学诚法师


顶礼师父!我们每日读经念圣号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求得还是为了放下?

网友

学诚
法师

佛法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其究竟目的是让我们破迷开悟、内心广大。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充满私心杂念的“小我”进行改变,诵经、念佛都是改变的方法。通过慢慢树立起佛法的价值观、世界观,我们就能渐渐放下烦恼与执著。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且难度很大,我们总会被深重的习气束缚,因此要有强烈的善法欲才能克服这些习性精进修行,这就是所谓“有求”,对慈悲与智慧等善法的追求,对修行、对成佛的坚定信念。只有具足了对善法的欲望,才能转变贪嗔痴的烦恼。众生根器不同、所求不同,有些众生对解脱不了解,孜孜追寻世间福乐,佛菩萨为了慈悲接引这一类众生,故开出方便法门,“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究竟的目的是希望启发众生追求智慧,但刚开始随顺众生的习性引导。


请教法师,跟人吵架,别人用侮辱性语言攻击我,我没有回击,但现在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是否有看开的方法?

网友

学诚
法师

所谓“自尊心”,是自己尊重自己,岂是别人能伤害的呢?如果别人做了粗猛下劣之事,自己也同样效仿,遇见小人自己就变成小人,那才是不尊重自己。


顶礼师父,请问一个人的才华或者天赋会消失吗?我以前很喜欢写作,很多老师都说我有天赋。后来参加很多比赛,结果不是很理想,所以一度失望。现在写一两句话也很费劲,写与不写都很痛苦。

网友

学诚
法师

“天赋”是过去精进积累的,并不是无因而生,所以也会因现在的懈怠而荒废。比赛结果是众缘和合的产物,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节都会影响,不要执著于此。写传播真善美的文字,写能够对大众有所帮助的文字,而不仅仅为了得到认可、满足兴趣。有心有愿,天赋才能发挥作用。


一直以来,在工作、生活、人际、婚姻等各方面都很不顺畅,最近突然醒悟到是因为自己人格不健全。但是人格的缺陷又很难弥补得了,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请法师开示!

网友

学诚
法师

性格、习气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这个改变绝非一朝一夕,要慢慢来。多亲近良师益友,学习善法,在自己身心上建立好习惯。世间学一门技艺,如弹琴、开车,都需要系统教学,有方法有步骤,长期练习而成,不可能自己只言片语看一点书,想起来了去碰一下,想不起来就不管它,修心养性也是一样。


修行一定要成佛吗?

网友

学诚
法师

不同的人对修行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所求。若完整了解佛法,理解佛法的真正内涵,那么一定会选择成佛为自己的究竟宗旨;佛陀出世说法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我老是担忧失去,亲人也会离我而去。怎么办?

网友

学诚
法师

担忧不担忧,最终都会失去,死亡来临时,一切财物、名誉、地位、亲友,包括自己最珍惜的身体,都带不走。只有一样东西死亡剥夺不了,那就是我们的业。因此,应该如理思维无常,既不逃避拒绝,也不胡思乱想、焦虑恐惧,而应该清醒、积极造善业。


请问法师,普门品中讲:“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为什么有罪无罪是一样的呢?那恶人就可以随便做坏事了吗?

网友

学诚
法师

这是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之心。烦恼重、做错事的人,如同内心有重病的人,菩萨不会放弃,而是同样慈悲,希望帮助他浄罪、改过。若能一心至诚忏悔前衍,誓不再造,才能与观世音菩萨相应,得到解脱。


困扰弟子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在佛教里怎么看待同性恋?

网友

学诚
法师

佛法看待众生、对待众生,有佛法的立场和宗旨,那就是帮助众生断除烦恼、离苦得乐,是针对人性中最基本、最深层的问题,而非以世间的种种文化、风俗来看待。当然,佛弟子作为社会的一员,也要尊重、遵守社会的公共秩序。



精选自2016年10月21日学诚法师微博

  点击“阅读原文”可向学诚法师提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