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度过元年的知识付费 接下来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2017-06-05 证券时报 张国锋 创业资本汇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大众的消费形态从“物质”消费逐步转移为“精神”消费,人们开始愿意为信息与知识买单。到了2017年上半年,知识付费更与共享经济并称为“两大风口”。

知识付费行业大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巨头入驻、从业者众多的当下,该如何切入行业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对投资人来说,整个内容消费领域还有哪些投资机会?这一切的答案,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华映资本2017年度大会,试图找到一些答案。

知识付费为何受到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注?

这一切得益于三个关键词:付费互联网、85后以及焦虑感。

“过去,‘免费’是互联网思维核心,当前这一思维模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华映资本合伙人钱奕在谈到付费互联网行为及其趋势时表示,当前流量红利期已过,流量获取的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用户需求越来越高,依靠小规模流量的转化率做传统变现收入,已经无法支撑相应成本。这两大原因使得付费互联网逐步崛起。

可以看到的是,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兴起,过去出门必带的三件是“手机、钱包、钥匙”,已经简化成为了“手机、钥匙”两件。移动支付的兴起,也让用户的支付行为变得更加便利,可谓搭建了付费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华映资本合伙人刘献民认为,文娱投资领域因竞争导致投资价格居高不下、市场泡沫比较普遍、二级市场退出也面临一些障碍,但与此相对的是,随着85后成为消费主力,用户支付习惯逐渐养成,移动端市场进一步壮大,产品形态越来越丰富、可探索的变现方式增多。

有书创始人雷文涛表示,知识付费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关注,最重要的一点是用户行为的转变。用户对于精神产品的消费有一个升级意识,过去偏娱乐,现在往知识方向升级,因此造成市场逐渐变大,这种潮流发展非常快,导致大量资金涌现,让其成为一个正式的赛道。

专注于企业新媒体教育的地心引力联合创始人寂然则提出,文化消费有“口红效应”(好莱坞在1930年经济下滑的时候,整个电影票房收入反而上升),在经济下滑的时候,因为整个竞争环境很激烈,人们会很焦虑,会想要填补时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学习提升自己。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说,除了移动支付的兴起之外,内容呈现的形式增多,让用户参与的门槛降低了。“过去比如说生产一个知识型的产品会比较复杂,现在通过音频或者其他一些技术手段会变得简单,这种传播和复制的成本非常低,导致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效率很高。”

如何切入知识付费?

答案是:让用户产生共鸣,提供付费的便利性。总的来说,核心就是切入人群。

需要明确的是,生产的内容如果想要用户付费,必须要有让其付费的理由。在雷文涛看来,这些内容应当是传统的教育通道提供不了的,并且更新特别快,对于用户来说能够解决其当前实际的一些问题、让用户生活变得更好、补齐其知识盲点的信息。

而如果在内容的基础上,还能提供服务,雷文涛认为,用户可能会产生更强的付费意愿。“比方说他做不到的事情,以前这一块知识对他来说很重要,但他就是学不下去,你有办法让他学完,这种知识本身能学到他也愿意付费,行为的改变也会有付费的意愿。”

作为今年华映新芽系的代表,雷文涛结合自己的创业经验,对知识付费赛道进行了一些解读。“内容创业者在确定商业化的思路时应该明白一个原则:读书、学知识很大程度上都是公益性,我们要把产品打磨成能够创造十分价值的产品。进而为了持续发展,把其中一分拿来做商业化,这是知识付费领域的创业者应该有的情怀和责任。”

该如何切入知识付费这个赛道,寂然表示:泛人群、强IP属性、知识性、演绎方式趣味性、时效性是优秀付费内容的五大共性;而职场技能和进阶、心灵鸡汤、母婴育儿则是更具机会的三大内容细分领域。“必须要针对人群的共性方面的内容,让用户发现自己能够从中学习到一点知识。想方设法挖掘大众用户的普遍需求,这些共性需求一旦被挖掘出来以后,你的受众相对比较广泛,课程好卖一些。”

谈到IP,腾讯视频商业总监孔育昭表示,目前是一个平台与用户共同拥抱IP的时代,变现模式由从流量变现转向内容变现,强调通过内容发力去触动用户,价值认同驱动消费。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提升,通过直播/VR/弹幕等方式增强互动,也有能够助力内容增值。

对于IP的打造与变现,大唐星禾联合创始人李卓恒认为,很多时候IP的爆发依赖于这个时代技术的进步。保证IP源头的核心优质内容,借助新技术呈现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会给内容增加新鲜的变化并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童石网络互娱总裁弓晨表示,IP追根溯源是人们对于文化和娱乐的需求,比如韩国电视剧总以爱情、悬疑为主线,日本人喜欢热血的形象,很多优质IP都传承了这种特质。对于IP的打造与变现,可以从市场受众的喜好做切入点;适当加入中国传统元素;以文化为土壤,结出的果实不可限量。

投资机会在哪里?

如今谈内容行业的犒赏,除知识付费与IP热之外,短视频也是风口之下的赢家之一。一下科技副总裁兼一下资本管理合伙人景梁从冰桶挑战和小咖秀两个案例入手,阐述了当下短视频的火爆。景梁认为有4点值得关注:

1.  基于编辑特效工具创新的短视频应用会层出不穷;

2.  目前社交网络视频化和实时化的趋势,促使各种视频平台重视做社交平台;

3.  短视频用户生产内容(UGC)将会越来越趋于工具化和社交化,把握好社交属性的UGC才会在行业中立足脚跟。而对于短视频专业生产内容(PGC)将会朝媒体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头部内容会越来越集中,并在长视频制作上体现出强大优势;

4.  与长视频相比,短视频的变现空间更广。

而在短视频行业爆发之后,MCN(mulit-channel network)概念在中国火起来,在火球买手创始人王博看来,MCN是为关键意见领袖(KOL)提供经纪人服务,帮KOL打开渠道,实现商业化的变现。快美妆创始人陆昊认为如何分辨一个MCN公司的好坏,主要看模式、看结果、看特色。其中,看模式又包含流量运营、红人账号签约和管理、内容生产、变现四大模式。

关于内容对MCN公司的价值,罐头视频创始人刘娅楠认为,无论是MCN还是PGC核心一定是内容,因为流量源自平台,变现模式无非是广告或电商,而这两个前端与后端中间的本质就是内容,核心价值是内容生产。对于现在很多MCN去中心化的趋势,王博认为去中心化的好处是可以低成本快速获得大量流量,短板是获得流量之后的转化率不高。

那么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这一领域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在钱奕看来,从服务大众人群到服务精准化人群、从专注获取流量到着重获取内容、从追求内容数量到量质双求,是当前付费互联网带来的三大基本变化,华映资本也将会重点关注这些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刘献民认为,当前在网生内容(网大/网剧/网综/短视频)、动漫(原创/产能)、IP(综合开发)、经纪(聚集/综合开发能力的经纪)、优质内容付费(加工过的/应用类/碎片)、广告(投放技术/与内容结合的营销)等六大细分领域,仍旧有大量投资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