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校生不是“差生”!院士呼吁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去年5月正式施行,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依法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出,要加快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建设技能型社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时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亟需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普遍不强。职业学校“低人一等”“就业不体面”“技术技能型人才地位不高”等负面刻板印象,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是要提升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同。”黄震建议,要加快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制度,赋予职业资格应有的地位,推进无资格就业走向职业资格就业,让学历型社会走向技能型社会。不仅要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和社会评价体系上,努力营造有利于各行各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还应该提高一线技能人才地位待遇和政府各类表彰奖励中一线劳动者比例,鼓励用人单位建立高技能人才特殊岗位津贴制度。

“各级政府要将职业教育纳入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加强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超前布局培养新兴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黄震表示,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通过产教融合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示范性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和高职院校,发挥引领作用,树立职业教育形象,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起到提升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吸引力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同时,黄震认为,学校和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为各种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最大限度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大力提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育人理念,多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并在教育制度上加以落实。

黄震也提出,应当让媒体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和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多宣传平凡岗位的劳动者和他们的成才故事,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让“崇尚一技之长”的理念成为社会风尚,努力打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要整合全社会力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认同,建设技能型社会,让我国的教育健康全面发展,让我们的青年一代各展其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黄震说。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责编:李依环
排版:遇镜霖(实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