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生活:书太多便成灾 ,果真如此!!
这些天看一本书,里边读到一段话让我极为触动,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的话:
他说,书太多便成灾,根本没有限制狂热写作的措施;每个人都必将成为作家,有些人为了名利而变得名声大噪,另一些人则是为了一己私利。
是不是跟当下的现状很相似。我自己也经常买书看,有时候会买到好书,有时候也会买到烂书。后来有人指点我,买书看两样:
第一看作者是谁,有什么履历背景;
第二看书评,读者怎么说。
后来自己也出了书,才发现里面的道道,作者履历是可以包装的,甚至注水也不为过,书评也是可以刷的。还有付费打榜,推荐排名等都是书商为了销售。
作为读者,选书太难了,任何一个行业的书都非常多,书名也大多标题党,《XXX108式》,《xxx最全攻略》,《XX顶级高手教程》。兴致勃勃买回一本书,有的读完之后仍不知所云,或把简单复杂化,凑字数;有的看了几页就想骂娘。
花钱是小,从选书,到看书,最后没什么收获,极大的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和感情。像这样的情况,我相信绝多数人都曾有过。为什么会这样呢?
书本应该是神圣的,它记录着历史,承载着智慧。写书,出书也应该是一项严谨,崇高,值得敬畏的过程。著书对一个人来说是神圣而荣耀的事情,它意味着你的知识与智慧由此传播,会帮助更多的人。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保证它的质量啊!
但事实却并非这样,反而像马丁路德说的,出书为一己私利,为追逐名利。如今出书门槛太低了,无论什么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要想出书基本都能办到。
有些人还能自己写,更有甚者直接花钱请抢手,最后署名完事,自己都没看完这本书,更别说三审五校的。这背后罪魁祸首就是——名利。为了名利,作者,书商已经丧失了对传播知识和智慧的敬畏之心。
今天的读者,想获取点有用的知识挺难的,纸质书越来越贵且不说(电子书除外),最大的障碍就是要从鱼龙混杂,乱七八糟的书里挑出好的,有用的就不易,还要在从中去除糟粕取其精华。
回头想想,事物总是有着两面性,书的问题也是如此。出书的门槛变低,有利于发现普通人写的经典书,但也会涌进很多文字垃圾制造者。书是变得更加丰富了,但对读者而言,知识的获取未必容易了,也许更困难。
现在我是怎么选书呢?也是受了七哥的启发,读过他一篇鼓励多看经典的文章,总结了自己的一点经验。当然这里我指的经典是:
首先作者是历经时间考验,有深厚的行业研究,比如德鲁克的管理,科特勒的营销,特劳特的定位等;
再就是被众多身边人阅读推荐的,比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影响力》、《人类简史》、《正见》、《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等。这里有些作者我并不熟悉,但朋友多次推荐,我便欣然选择。
除此之外,有时候也会主动向身边特定的熟人求助,比如我想看有关商业竞争书籍,就有一位经营企业的朋友推荐了《商战》一书,读完确实受益匪浅,堪称经典。
好了,说到书,你又有多久没看完过一本书了呢?如果你平常都是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不妨抽空买本书,花上半天感受一下书香吧!
--NED--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