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工作能力出众,就是要做好这7件事
导语: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把工作当成贩卖时间,整天浑水摸鱼的人,一辈子也就是个撞钟的和尚、沉默的螺丝钉。
把工作当成修行的人,永远在进步,永远在深耕,不仅享受了工作的乐趣,更能获得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这么一句话:“你现在混日子,小心日子将来混了你!”这与广为流传的“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是一个意思。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慢马定律”。
两匹马各自拉着一辆货车,一匹马卖力地往前走,另一匹马在后面慢悠悠地跟着。主人着急了,就把后面慢马拉的货物,搬了一些到快马的车上。
慢马很高兴,走得更慢了,还暗自得意,活该快马受累,看我多舒服。
后来,主人把慢马拉的货物,全部搬到了快马的车上,把慢马送进了屠宰场。
“慢马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有了价值,那就离淘汰不远了。
在企业里,员工常见的心态有如下四种:
打工心态:为别人干,多干不如少干,少干尽量别干;
职业心态:我是职业的,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专业心态:我是有职业操守的,我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品质和个人品牌负责;
老板心态:这也是我的事业,我是为自己的事业和使命而做。
老板通常喜欢第3、4种心态的员工,而拥有这两种心态的人,更容易获得个人发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然而,现实情况是,在职场上,这两种心态很稀缺。
比如一些新入职的人,激情可以保持一周、一个月,可是半年、一年呢?甚至更长的两年、三年呢?面对各种工作挑战,你能够“不忘初心”吗?
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有的人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下班就庆幸又“混”了一天。“混”了几年才发现,只有工龄的增长,没有能力的提升,被社会淘汰时措手不及。
有的人却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工作能力,拓宽视野格局。当机会来临时,便能一飞冲天,实现人生的跨越。
要知道,工作不是这一两年你要做的事,它会贯穿你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影响你的整个人生。人生最大的自觉,就是不在工作中混日子。
1.主动作为,好过被动听命
卡耐基曾说过:“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凡事被动听命的人,也只会让自己处在被动的位置。
唯有主动作为,才能谋得更长远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实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的梦想是成为报社的记者。但她没有找到实习岗位,无奈去了时尚杂志社做主编助理。她非常不喜欢助理的工作,也受不了顶头上司米兰达的尖酸刻薄。
她找同事抱怨工作难,上司难伺候,自己很委屈。同事不满地对她说:“现实一点,你根本没有在努力,你只是在抱怨。很多人热爱这个工作,而你是被迫的,你要清醒点。”
这句话点醒了安迪,她开始认真对待助理的工作。她不仅成功瘦身,还主动学习搭配时尚服饰,从此审美有了质的飞跃,惊艳了整个杂志社。
她尽最大的努力去配合上司的工作,米兰达的一个电话,她随叫随到,满足上司的一切要求。
她不断学习,众多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名字都能脱口而出,甚至可以提醒米兰达都没想到的事务。
从最初的被动地接受任务,到主动接受、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安迪快速成长,很快成为第一助理,还受到了严苛的米兰达的赏识,带她去巴黎参加时装秀。
最后,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加上米兰达的推荐,如愿进入报社当记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梦想,要靠自己成全;人生,要靠自己圆满。
只有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每一件事,人生才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2.点燃自己,才能发光发热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曾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机会成功?看他能不能自燃,自己点燃自己,充满激情。”
稻盛和夫把人分三种: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
第一种是“自燃性的人”。
他们对某事或某种领域学科等保持巨大的热情,百折不回,有刻苦钻研精神。
他们往往自驱力强,在工作中不用过多地鞭策,能够自觉地把事情完成好,甚至比上级预期的完成得要高。
他们具备高效执行、积极汇报的特点,善于自我总结、自我计划,这大概是每位老板和管理者想拥有的好员工。
这类员工就像能够自燃的材料,可以自己将自己点燃,满怀热情工作!
第二种是“可燃性的人”。
是指在榜样英雄领头羊等积极分子的影响下,自己的内心被点燃,然后去刻苦努力,这类员工属于他驱动类型,需要别人的引导,明确的要求。
这类员工像一堆干柴,需要别人点燃才能熊熊燃烧。但是,前提是身边要有一把“火”。需要世上绝大多数人如此。
第三种是“不燃性的人”。
这类员工像钢材等不燃物,即便有火靠近,他也岿然不动,无法被点燃。在工作中不管怎么激励、引导、要求,都不能让他积极主动起来。
这部分人,大部分企业都不想要,他们不但自己工作不积极,时不时还会给干劲十足的人泼冷水,破坏团队的凝聚力。
自燃型的人,从来不会在工作中混日子,也不会只是被动地接受指令,而是主动去争取,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像各个企业的一把手,尤其是私企的负责人,他们一般是自燃型的人。
因为他们都是靠自我驱动走上创业的道路,他们没有上级去督促,去点燃,他们靠自我点燃,然后去点燃可燃性的下属,就像蒸汽机的车头一样,带着企业向前发展。
如果个人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也必须拥有“自燃型”人格。如果我们对工作没有热情,自然就不会自发地思考、学习,也不会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
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是工作能手,很多能力都是后天慢慢修来的。
你怎么对待工作,工作就怎么对待你。你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得勤思考,多工作,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你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你的未来。
身处职场,工作就是我们的生活,工作能力的高低关乎着我们的存在价值。
大家都希望提升工作能力,因为那意味着你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回报,比如升职,比如加薪。
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工作能力出众”的人。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否出众?
1.接受工作,询问目标
张丽俊说,在她还是员工的时候,领导给她安排工作,她总是会把自己的理解讲给领导听,然后问领导: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为什么她会这样做?
因为沟通存在漏斗,每一个人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其实,很多时候事情做不到位,往往不是执行力的问题,而是理解力的问题。
你的“我以为”,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导致将事情办砸。
工作标准不能意会,只能言传或者白纸黑字写清楚,这样才可避免误解。
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领导需要的是A,但下属却做了B的情况。因此,当你接受领导的工作时,一定要和领导确认清楚。
不要害怕沟通,而是要询问领导:我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做?标准是什么?
再跟领导复述一遍,然后问他:我理解得对吗?
当拉齐认知后,理解清楚了,就能干得高效,干出成果。
2.研究工作,制订计划
在接受到一个工作目标后,有些人就急不可耐地开始执行,生怕晚点就错失了机遇。
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工作方法却是有些冲动和盲目。
就像一个寓言故事里说的:
一个人在林中散步,见到一个大汗淋漓正在锯树的伐木工人。问他:“我发现你的锯子已经奇钝无比了,你为何不把它磨锋利些,再来砍树呢?”
伐木工人却气喘吁吁地说道:“我可没时间,我还得锯大树呢!”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计划。
事前进行筹划、可行性论证和目标步骤拆解分析,看需要沟通、协调、配合的部门人员有哪些……
只有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才能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和提高工作效率。
好的规划,永远是成功执行任务的第一步。做事没有计划,行动起来就必然兵败如山倒。
做好工作计划之后,你可以找领导一同确认计划的可执行性。因为领导的资源和见识,能让你的计划更顺利的执行。而且,在领导眼中,你是一个做事有规划和全局观的人。
毕竟,没有规划的工作叫拼图,有规划的工作才叫蓝图。
3.请示工作,带上方案
很多人请示工作时,总是这么说:“领导,这个问题我不会处理,你看看怎么办。”
这句话的背后,还藏着大量的潜台词:我不会做件事,我也不愿做这件事,更不可能为做到这件事找方法。
如果是这样,等于是你把责任丢给了领导,让猴子跳回到了领导的背上,你的工作成为了老板的工作。
要知道,即便团队再小,也有三五个人,他的工作一定比你多,也一定比你更忙。
所以在请示之前,你一定要站在实际角度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难题,通过大量的数据来找到问题背后的本质,并且得出结论,形成决策意见,并给出一到两种解决方案供领导参考。
你不是领导者,没有决策权,但你是执行者,具有强大的建议权。会做工作的人,懂得给领导做选择题,而不是做问答题。
两种请示风格,一种是“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做,请领导指示”,另一种是“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想到了两种解决方案,请领导定夺”,哪一句话会受到领导的青睐?显然是后者。
还有一个很致命的情形是,如果跟领导请示时,只谈问题却不带方案,很容易说着说着就情绪激动,变成吐槽或抱怨,矛头直指客户或领导,那就更糟糕了。很可能你得到了一时的口舌之快,却永远失去了成长进步的机会。
当然,如果你自己实在解决不了,你也可以向自己的领导表现自己的思考过程,领导最喜欢的就是会思考的下属。
4.执行工作,全力以赴
所谓的能力问题,80%都是态度问题。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能力往往是由态度决定的。
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工作,也决定了你能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每一个伟人,其实都是平凡人。怎么做非凡事?
就是在达到80分的基础上,拿出你的态度,拿出你的责任心,拿出你对自我的要求。
领导最讨厌的,就是只承诺,但无法执行到位的“伪靠谱”的人。
所以当你要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要穷尽一切力量去解决。一旦承诺,就要想办法兑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完成它。
当你全力以赴,为达到目标不停想方法,大概率能拿到结果。
你非常努力地去做了,即使最后把事情办砸了,领导也不会怪你。
因为你已经做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这时候,你的领导会释怀结果。
5.汇报工作,突出重点
《哈佛学不到》的作者马克·麦考梅克说:“谁经常向我汇报,谁就在努力工作——相反,谁经常不汇报工作,谁就没有努力工作。这也许不公正,但是你的老板又能根据什么别的情况来判断你是否在努力工作呢?”
很武断,但起码说明了一点——除了把工作做得出色之外,也要学会汇报。
很多人不会汇报,领导听了半天,依旧云里雾里,也就不愿意听了。
汇报时,首先要说结果。
不管是阶段汇报还是整体汇报,一定要把汇报重点放在结果上。一切没有结果的工作汇报,都是浪费时间。
领导首先关注的一定是结果,只有当结果非常好或者非常差时,工作过程才会被提起。
就像在我们读书时,成绩最好的和成绩最差的容易被老师记住,中不溜秋的人没什么存在感,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注重汇报的方式,应该采取进度条汇报方式。
比如是否完成了目标进度,如果完成了目标,那么是做了哪些动作。
如果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在接下来,有没有调整方向的计划,是否需要他人给予你帮助。
另外,如果是很小的事情,你将事情完成后,再进行汇报,而且直接说结果就好了。
很多人,总是事无巨细的汇报,看似凸显出了你的细心,其实还透露给别人另外一个信息,你分不清主次。
6.分享工作,细说流程
如果某项工作你做得很漂亮,成了团队榜样,领导安排你跟别人做个工作分享,推广推广经验。这个时候,你就得重点谈工作流程了。
工作结果轻描淡写即可,只要稍微谈得多一点,立马就会给人吹嘘卖弄的感觉。
要知道,别人花专门的时间来听你讲,目的是要学习取经,而不是检查工作。
你的工作结果他们一点都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你究竟做了哪些流程控制,最终才会把工作完成得这么出色。
在分享工作时,要多谈细节。不但要说清楚做得好的方面,也要说清楚做得不好的方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样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分享。
分享是职场上的一门重要功课,只有懂得分享,才可以收获别人的真诚回报,学到新东西。
7.复盘工作,注重过程
复盘工作,一定要说过程。
为什么?
因为之所以要你复盘,本质上是为了沉淀经验,避免漫无目的、机械的练习,摆脱低水平重复。
当你做得好的时候,复盘不仅有助于自己成长,也有助于提炼出自己的经验,赋能给团队,帮助大家成长。
因此一定要细致说过程。
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地方做得好?是因为做了什么,才拿到这样的好结果?
详细说过程,说关键的动作,才有助于提炼。
还要谈谈感受和心得,比如是如何搞定客户的,是如何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如何锲而不舍,当时有着怎样的心态。
这些感受,很宝贵,能体现出你的用心,你的诚恳,也能给同事们提供正向的力量。
干得不好的时候,也要细说过程。
本质上是为了吸取教训,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拿到结果?过程中出了哪些差错?具体有哪些原因?
通过复盘,认识到哪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纠正它,消除变量,提高下次成功的概率。
最后总结一下。所谓工作能力出众,其实就是要做好这7件事:
接受工作,询问目标;
研究工作,制定计划;
请示工作,带上方案;
执行工作,全力以赴;
汇报工作,突出重点;
分享工作,细说流程;
复盘工作,注重过程。
踏踏实实做好这些事情,让自己的工作更有体系、形成闭环,就能体现出价值,成为团队中真正重要的人。
1.《工作态度决定你的人生高度》,华禹护栏;
2.《你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你的工作成就》,管理进阶一天天;
3.《所谓工作能力出众,其实就是这5件事》,张丽俊;
4.《所谓工作能力出众,其实就是这6件事!》,Qualityln质量学院。
感谢您的阅读,点击链接抽取现金红包👉
【需求问卷】
朋友们,三寿营销计划出新课新干货啦!
案例拆解、私域闭环变现、
人群包运营设计、消费者数字化运营...
想听什么?由你来定!
扫码参与问卷👇
有机会获得【免费课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