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习丨同济大学学生干部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2017-10-15 同济大学学生会


按照团中央学习部、全国学联秘书处部署,同济大学积极响应 “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全国大中学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青年工作思想。


近日,团学联主席与委员联席会议组织各学院学生骨干开展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活动,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同学们就书中谈及的青春、理想、奋斗等话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法学院  刘博

现在的我们与当时在插队落户的习总书记年龄相仿。在三年多的大学生活中,身边有着许许多多如秋华老师一般的辅导员老师们关怀着我,也有十分优秀杰出的同龄的小伙伴们激励着我,更是有着青年习近平这样的楷模和榜样指引着我,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也真心无悔于做一名学生干部。



中德工程学院  郝鹏

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是一名好干部的成长史,更是一部始终为民的奋斗史。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做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我们应该反思学生工作中或许存在不实际、不合理的问题,要基于最广大的学生群体的利益,反映同学们的诉求,将工作落到为大多数同学服务这一点上来。以踏踏实实的稳干精神,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非常震惊,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梁家河的老乡,自己肚子都吃不饱,甚至还出去要饭,却没有亏待我们知青。这些事情,加深了我们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增进了我们对父老乡亲们的感情,更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的现状,加深了我们对这个国家的认识。”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土木工程学院   赵晨希

在认真研读学习了《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后,我感触良多。尤其是“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一章,更是发人深省。习主席在他的知青岁月里,不仅快速适应了下乡艰难的生活环境,更是在繁杂的工作中坚持“白天劳动,晚上看书”的好习惯,磨砺了意志,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而我反思自己,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尚且不x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被形形色色的活动吸引,而不是提升自己。我立志向主席学习,坚持读书,坚持思考。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许可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领袖人物的具体成长阶段为切入,素材翔实、笔触生动、情感丰沛。这一文一书,文为经,书为纬,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艰难困境磨砺中、丰富革命实践中、复杂国际斗争历练中成长的过程,系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深厚历史逻辑、实践基础、人民意愿。


读完之后自己深有感触,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也是需要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艰困奋斗的精神。激励我们继续努力,学无止境。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张可欣

七年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生中一份宝贵的财富。在那段岁月里,习总书记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带领村民修淤地坝、建沼气池、文化扫盲,用热情与汗水感染了身边的人,为梁家河人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作为测绘人,我们更应继承前辈们不畏艰苦、严谨求实的精神,在红色圣地井冈山进行测量实习的时间里,我们在如火的八月里早出晚归,同学们同舟共济、同甘共苦,虽然在测量实习的日子里生活着实艰苦,但是我们收获了宝贵的专业知识和珍贵的友谊,也磨炼了自己不畏艰难的意志,更加深了自己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我们要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用无悔的青春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1974年8月16日,延川县委在第8期《延川情况》上,通报表彰了习近平和他所领导的梁家河大队党支部(局部内容)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方沁文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使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知青生活简单而又丰富:劳作、读书,即了解了民生百态,又不忘用知识充实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条件艰巨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奋斗,没有理由不追寻自己的青年“中国梦”。


 

“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我们毕竟都是大城市里长大的,觉得陕北农村的生活各方面都太艰苦,太原始,什么都不方便。现在我倒是觉得,年轻人多吃苦,多体验,对成长有很大好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医学院  陈羿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知道了三个词:责任、扎实、群众。因为有责任,所以有担当,有在最艰苦的时候也绝不放弃的精神。因为扎实,所以可以坚定党性,坚定信仰,可以真正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因为扎根群众,所以可以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党员的成长,也看到了群体党员的标杆,看到了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前进的方向!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李文昊

通过为时几天的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我感悟颇深。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习主席真的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1969年初,15岁的他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在这段时间内,他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承担辛劳,一起分享喜悦,这让我十分的敬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认为自己要向他学习,从自己做起脚踏实地,带领大家走向更好的未来。



汽车学院  吴正春

团中央“与信仰的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全国大学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学习活动,在同济广大青年学生和各级团学组织中掀起了一股高昂的学习浪潮,

作为学院团学组织的负责人,我当然是深入参与,认真学习,有所体会,作此感想。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以领袖人物的具体成长阶段为切入,以领袖人物的内在成长规律为主线,两者经纬相织,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艰难困境磨砺中、丰富革命实践中的过程。


我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那段艰苦历程,面对困难他选择了顽强的拼搏和无私奉献!在工作中,我将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主动作为,敢于吃苦,勇于挑担,立场坚定,切身感受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着对同学、对工作的深厚感情投入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设计创意学院  江垚

读罢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经历,留在脑海里最深的还属“学习与实践要相辅相成”这一体悟了。反思自己过去三年的专业学习与零星的实践经历,此刻不由深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颇为缺乏对当地民生民情的了解以及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因而也就会犯设计师自以为是的弊病。


经过这次的学习后,虽深知自己的体悟还远远不够,但总书记与当地乡亲们打成一片的画面却已是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为我日后实践的最好标尺,鞭策我去理解真正的实事求是。



“我老伴儿很佩服他,他跟我拉话说:’你看,近平是北京的娃娃,大城市里来的,但是干活跟咱农村人一样,一点都不惜力。又有文化,又爱学习,又能吃苦,了不起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中德工程学院 程鑫

 党的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学习任务,更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们学习的模范。苦,是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吃苦,是青年习近平面对困难的勇敢抉择。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真谛。


今天,作为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奋斗!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喆

在风华正茂之时可以从负开始,从容面对磨难,过四关吃三团。虽根在陕西,但魂在延安。可以做一个农民,但不忘让梁家河旧貌变新颜。习总书记教导我们志当存高远,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作为当代大学生,需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追求真知,在实践中践行自我标准。



1975年,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后排右三)和北京及本地知青20余人,出席延安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大会。习近平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



软件学院  杨冰洁

在采访“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中,雷平生先生总结是什么样的特点使总书记从一名普通知青成为了梁家河大队的领头人。


雷平生先生首先指出最重要的一点——“强烈的使命感”。并将其具化为“近平将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和“具有忧患意识”两方面。再次总结,即可理解为“换位思考”和“前瞻意识”——任何级别领导人最需要学会的两个特点。领导人只有能真正地透过下属的眼睛看世界,才能高效率地领导起下属。而有没有长远的前瞻意识则决定了一个领导人能否带领手下走上正确的方向,在大的方向上高效。



化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姚梦婷

翻开这本书,回望历史,经历艰苦生活的青年习近平以鲜活的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好像在和信仰对话,习大大的形象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青年习近平不管是敢做敢当的精神,还是踏踏实实的态度都深深折服了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的书。那个沉重的木箱当时承载的是思想与文化,再艰辛的生活也不能忘记精神食粮。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处在思想的洪流中,却缺乏人生经历。我们经历不到知青岁月,但我们同样需要胸怀祖国与人民,我们需要向习大大学习,无论身处何方,不要忘了读书。


思想的升华,经历必不可少,书中阅历也至关重要。那捧读书籍的习大大,越发和蔼可亲,越发值得我们去尊重,去学习。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朱雨濛

15岁插队落户,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不怨天尤人,而是砥砺前行,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90后的我们也许难以想象也无法切身体会,但是“别在最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趁年轻,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百折不挠、乐观向上,在二十岁左右的生命里,做一件八十岁想起来都会微笑的事。



数学科学学院  吴悦同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对读书以及学习的热情和专注。在那样特殊的年代里,他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广泛的阅读了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军事等多方面的著作,并且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内化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这一点无疑是令人无比钦佩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要学习习总书记的博览群书的志向,珍惜在校时光,多读书,多思考,把书中隐藏的知识与哲理应用的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底蕴的人。

 


1973年,习近平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钰婷

《七年知青岁月》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时光,见证他从少年成长蜕变成为能担大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他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与这个村子同甘共苦。


从这段经历中,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他为群众做实事作为矢志不渝的信念,主动承担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努力在实践实战中增强全局意识、提高能力本领的精神。因此,作为学生组织中的青年干部,踏实为学院学生服务,与学院共荣辱将是我们工作时必须践行的基本思想!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学联主席  李展鹏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一个少年的15岁能有多美丽?一个少年的7年青春能有多精彩?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一样的答案。但我相信,答案大半都不会是黄土高坡与穷乡僻壤。然而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来说,正是这艰辛困苦的陕北七年生活,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品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恶劣的外部环境和生活条件,帮助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群众,了解了他们的实际,使他的人格力量与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作为同样年纪的21世纪青年,我们也应该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邵坤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很多切身的感触。这里从生活条件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到陕北插队,经历了重重考验,首当其冲的是他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所谓的“四大关”——跳蚤、饮食、劳动等等。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没有消沉,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为改变梁家河的面貌而奋斗七年。


如今,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已经大有改善,但有时会不可避免地艰苦一些。有时,想要促成一些工作,就必须要克服身体上、精神上的困难,正如《知青岁月》中提到的那样,尽力适应,尽力克服,不挑剔,不埋怨,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够做好工作。



责编丨黄耀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