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记 | 大漠孤烟中的「光」与「热」(上篇)
一带一路
共建进展与成效
陆上丝绸之路 一
陆上丝绸之路 三
迪拜 [阿联酋]
迪拜太阳能光热光伏四期项目位于库卓沙漠中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太阳能园区内,占地面积44平方公里。项目光热部分由100兆瓦塔式和3台200兆瓦槽式光热机组组成,250兆瓦光伏部分利用园区闲余位置,实现场地应用最大化。该项目全部投产后,将为当地30余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每年减少160多万吨碳排放,对当地实施清洁能源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上篇:塔式光热
虽然距离迪拜市区不足65公里,但这里既没有熠熠生辉的玻璃幕墙,也找不到直冲云霄的摩天大楼。但在这片大漠孤烟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一座宛如火炬的建筑矗立在沙海深处——这便是太阳能集热塔,迪拜太阳能光热光伏项目的标志性建筑。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让我们把时间倒回五年前,重新回顾一下这座荟萃诸多“世界第一”的项目是如何完成建造的:
2018年4月中旬,上海电气和沙特国际电力与水务公司在沪签订该工程总承包合同。从这一刻起,上海电气建设者们就立志将这个项目打造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光热发电站。
同年4月下旬,首批中方建设者便风尘仆仆地来到迪拜城外的库卓沙漠。飞速爬行的蜥蜴、三两结群的骆驼、来回跳跃的羚羊……建设者们顶着40多度的地表温度,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腹地开始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
经过近三个月的前期准备,建设者们顶着沙漠中的酷热和风沙,于12月23日完成桩基施工,也宣告集热塔建设工作正式开始。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上千名建设者们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2019年3月5日完成1300吨基础钢筋及模板施工。随后,建设者们又马不停蹄地对光热塔基础混凝土开始浇筑,在连续奋战将近42小时后,顺利完成全部混凝土浇筑。
在项目现场抓紧建设的同时,国内大后方也如火如荼地制造着各类配套设备。仅2019年一年,就有数十万吨的原材料和上万箱配套零部件运抵现场,为项目的后续进展提供了保障。
2019年10月21日下午3时,随着注水式长螺旋钻机在CT区域西侧开始运转,塔式项目的70000支镜场立柱施工正式启动。钻孔、立柱吊装、混凝土浇灌……由于项目所处的沙漠地质不易立柱成孔,因此对立柱安装位置、方位角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建设者们通过专用工具加装紧固件,结合立柱复测技术,确保安装进度如期进行。
2019年11月21日,项目完成1000支立柱安装。经过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和改进施工方法,自2019年12月20日时,已有4000支立柱完成安装。
在安装定日镜的同时,吊装集热塔顶端集热器的准备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该集热器在地面完成组装后重量达到1600吨上下。为将其送至222米高塔顶,建设者们创新地采用“地面模块化安装+滑移进塔+整体吊装”方法,在保证安装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世界上最快完成地面安装、滑移和吊装的集热塔吊装作业新纪录。
2020年6月12日,塔顶集热器吊装就位至222米高塔顶,标志着塔式发电机组完成重大节点。
为保证塔式镜场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者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调试工作和设备投运顺序,优化调试方案、措施,克服现场强光照、风沙大等恶劣气象条件,确保项目进度稳步推进。
经过将近四个月时间的全面调试后,塔式项目于2023年2月顺利实现满负荷运行,也为后续移交业主投入商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灼热而明亮的塔顶每日照耀在孤寂的库卓沙漠中。回顾过往,这既是一段由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激发的传奇,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技术交流合作的硕果。让一个个绿色项目不断从愿景变为行动和成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就是“一带一路”带给世界的变化……
栏目编辑 | 陆 乐
素材提供 | 毛悦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