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系纵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大工招生 2021-12-22

化工学院

招生专业

● 化工与制药类(化工、制药与新材料工科实验班)【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含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

● 应用化学(理学、强基计划)

学院介绍

化工学院是我国高端化工人才培养的摇篮,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化工领域唯一的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和工程学两个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均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下设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化学工艺系、材料化工系、催化化学与工程系、化工机械与安全系、药学系、高分子材料系、精细化工系以及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基础化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已从传统化工优势领域,拓展到智能分子工程、先进材料、新能源、智能过程装备、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学科实力

化工学院是我国高端化工人才培养的摇篮,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5个;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1个;1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22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和工程学为国家“双 一流”建设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历次国家评估中均名列前茅。学院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引领行业科技创新,致力解决能源、材料、信息、环境、健康等领域卡脖子难题,屡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学院全面开展新工科建设,以绿色、智能、大数据、大健康理念为特征,前景广阔。 

师资队伍

化工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457人;主校区教职工40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4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36人,博士生导师122人;有国家、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1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有特种高分子材料专家蹇锡高院士、智能光学材料专家彭孝军院士、生物医学探针专家Engin U. AKKAYA院士等学术大师,有生态染料专家张淑芬教授、膜科学与工程专家贺高红教授等领军人才;中青年教师中有国家“杰青”10人、“优青”9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宝钢教育奖获得者20人。 

特色介绍

新工科人才培养

面向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重构化工工程人才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实现传统学科导向的培养理念向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转变,实施学科交叉、跨专业的人才培养内 外部环境协同,推动产教研融合,国际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

本着“突出创新、强化工程实践、尊重个性”的原则,依托学院优质教学科研资源,通过开设化工创新实验班、实施大规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组织科技竞赛以及化工智能过程、智能材料等多个创新实践强化班,实施导师制、本硕博贯通培养,挖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和科学研究能力,全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国际化人才培养

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际班建设为牵引,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奥地利、韩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交流机制,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学习或交流;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知名教授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实施跨学科、跨专业方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 化工与制药类(化工、制药与新材料工科实验班)//

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专业。第一学年按大类培养,第二学年开始分专业学习。

化学工程与工艺(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

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材料化工、催化科学与工程、精细化工、电化学等专业方向。第一学年按大类培养,第二学年开始分专业学习。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三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4年代表985高校接受国际观察员全程参与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我国顺利加入《华盛顿协议》做出重要贡献。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宽厚的化工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化工技术,具有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环保、信息与国防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设计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国际班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国际化的课堂,采用英文教材,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师联合授课。每年选派学生出国(境)专业交流,培养学生站在国际学术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向,拓展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入学当年在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新生中选拔。

制药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理工融合与学科交叉,注重新业态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国际化,使学生掌握制药工程理论基础、药品生产管理技术和制药相关法规。培养能够在制药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工程与工艺设计、产品和技术开发、生产与质量管理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化学、化工和材料学相互交叉结合的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加工技术,能够从事高分子材料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 过程装备与安全类//

设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两个专业。第一学年按大类培养,第二学年开始分专业学习。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为了适应现代流程性工业发展而设置的学科交叉性专业, 致力于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技术等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隶属于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能源、化工等领域从事安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安全管理的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 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

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专业。面向智能化工、绿色过程、新能源、先进功能材料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半导体电子材料和器件、分子诊断与精准医疗、储能工程等新兴产业,实施“3+1+X”本-硕-博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培养方式,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优质科研资源,入校后即进入教授科研团队学习,支持学生滚动开展“创新不断线”的科学研究。创新班实施选拔与淘汰的动态管理。 

//应用化学(理学、强基计划)//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依托于我校化学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和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绿色化学、精细化工、生命健康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引领,秉承“厚基础、重研究、强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理工融合、科教协同、学实并重、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特色,采取“3+1+X”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实行学科交叉、小班授课、名师指导培养方式,培养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水平研究能力,有强烈的专业兴趣、远大的科研志向、刻苦的钻研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际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实施本硕博衔接培养的创新人才新机制, 达到强基计划培养要求,全员保研。 

//应用化学(理学、国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张大煜化学班)//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由大连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办学,依托化工学院和张大煜学院共同培养。入校后即进入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研团队进 行学习。实施本硕博衔接培养的创新人才新机制,达到学校培养计划要求,全员保研。

知名校友

蹇锡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69年毕业生。

陈   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1981年毕业生。

彭孝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生。

宋春山: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院长,1982年毕业生。

李志义:沈阳化工大学原校长,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教授,1982年毕业生。

李 彬: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副会长,1982年毕业生。

曲景平: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1983年毕业生。

戚国胜: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83年毕业生。

孙立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984年毕业生。

陈国华: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1984年毕业生。

谢铁军: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1984年毕业生。

王凤海: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1987年毕业生。

谢良志: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87年毕业生。

曾中全: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88年毕业生。

王一欧: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0年毕业生。

吴学亮: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总经理,1996年毕业生。

陈文彬:银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97年毕业生。

就业情况

就业行业

化工 能源 材料

电子   医药 食品

制造业 轻工重大装备设计

机械 安全工程 核电工业

建筑 环保  生物  科研

教育 商业 公共管理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埃克森美孚公司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造院校

剑桥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多伦多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东京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 华盛顿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佐治亚理工学院 

墨尔本大学   西安大略大学 卡尔斯鲁厄大学 

大阪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同济大学 厦门大学

2020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联系方式咨询电话:0411-84986025网站:http://ee.dlut.edu.cn

文末彩蛋


应用化学(理学、强基计划)

化工与制药类

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