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纵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 /
★
招生专业
● 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工科拔尖班)
【含储能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
● 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
【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
【含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院介绍
化工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我国高端化工人才培养的摇篮,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化工领域唯一的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7个系: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工机械与安全、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催化化学与工程、制药工程;拥有国家级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智能材料化工前沿科学中心。学院强化新工科建设,以绿色、智能、大数据、大健康为特征,培养面向生命健康、新能源、低碳技术、生物材料、光电显示和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自动控制和安全等领域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学科实力
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两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三。2022年入选A+学科。学院以“化工+”学科交叉为特色,引领行业,致力解决能源、材料、信息、环境、健康等领域卡脖子难题,屡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目前正大力开展新工科建设,以绿色、智能、大数据理念为特征,前景广阔。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99人,其中教授115人,副教授109人;包括国家、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1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有特种高分子材料专家蹇锡高院士、智能光学材料专家彭孝军院士、生物医学探针专家Engin U. AKKAYA院士等学术大师,有生态染料专家张淑芬教授、膜科学与工程专家贺高红教授等领军人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8人,宝钢教育奖获得者8人,中青年教师中有20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学术头衔,包括国家杰青10人、优青10人、青长6人、青拔3人等。
特色介绍
将人才培养定位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密切关联,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突出创新”为办学理念,面向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本着“突出创新、强化工程实践、尊重个性”的原则,依托学院优质教学科研资源,重构创新型和工程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以社会急需、学生期盼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实施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通过产教研融合、国际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专业培养
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
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4个专业。培养高层次、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面向智能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因材施教”的思想,引领学生学术志趣发展,实施学科交叉的“3+1+X”本-硕-博衔接人才培养,采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一体的培养方式,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智能材料化工前沿科学中心等优质科研资源,名师指导学生滚动开展“创新不断线”的科学研究。创新班实施动态管理,保研率50%。
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工科拔尖班)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和领导力,能够引领储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工程帅才和学术大师。符合条件可以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分流可在储能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专业中任选。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包括智能化工、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催化化学与工程、材料化工、电化学工程6个专业方向。第一学年按大类培养,第二学年开始分专业方向学习。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四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宽厚的化工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化工技术,具有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环保、信息、国防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设计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
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入学当年在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新生中选拔。采用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国际化的课堂、英文教材,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师联合授课,选派学生出国(境)专业交流。化工国际班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向,拓展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连续三次通过《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专业教育资格在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家或地区)间互认。我校是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源地,本专业是适应现代流程性工业发展、面向新工科而设置的学科交叉性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交叉创新能力,从事过程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为中国染料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国际染料工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依托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学习精细化学品合成、计算机设计、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面向新兴领域发展急需高端精细化学品和智能材料,开展医学检测试剂、肿瘤治疗药物、半导体材料、光刻材料、光电材料、工业助剂等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新一代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
制药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连续三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理工融合与学科交叉,注重新业态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国际化,使学生掌握制药工程理论基础、药品生产管理技术和制药相关法规,培养能够在制药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工程与工艺设计、产品和技术开发、生产与质量管理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化学、化工和材料学相互交叉结合的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加工技术,从事高分子材料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安全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首批中国科协、化工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是化工、化工过程机械和安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以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引领,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够在能源、化工等领域从事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安全管理的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知名校友
彭士禄: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著名核动力专家
鲁 谆: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
蹇锡高: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 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
彭孝军: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立成: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春山: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院长
李 彬: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副会长
戚国胜: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国华:香港理工大学原协理副校长
谢铁军: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陆殿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化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凤海: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崔占峰: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
教授
王一鸥:湖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
李明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春青:美国工程院院士
陶 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马海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雷焕丽:科思创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宋西全: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国怀:香港元盛行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吴学亮: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广宇: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禁毒委副主任
哈丹·卡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区直机关工委书记
艾尼玩·伊布拉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
李 岩:吉林省科技厅厅长
就业情况
就业行业
能源 信息 材料
电子 化工 生物
医学 食品 制造业
轻工 重大装备设计
机械 安全工程
核电工业 建筑
环保 科研 教育
商业 管理 贸易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造院校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斯坦福大学
剑桥大学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0411-84986025
网 站
http://chemeng.dlut.edu.cn
往期推荐⬇️
图文编辑 | 陈佳思
图文审核 | 江灏 王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