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 | 天真是一种错误,你可否理解? | ArtChina 现场
此时此刻,如果我们仍然认为“创新”是当代艺术的关键点,那么未免落入了一些人为设置的陷阱。伴随着20世纪的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杜尚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创造规则,自此之后,艺术已经不再是“技术运用”和“创新”的问题,而是强调艺术家本身的“观念选择”和“消费基础”。
普林茨•古拉姆 我的美丽祖国 行为表演 2017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古罗马市集展览现场 摄影: Angelos Giotopoulos
更进一步说,进入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之后,创新仅仅是在展示方式上存在,而非观念表达。表面上看,这或许是因为前人已经实施了太多的实验方案,实际上,原因在于艺术家身份的转变。消费时代的我们都是消费者,而消费者倾向于以“选择”表达自身。换言之,消费文化将艺术家的定义变得异常模糊,似乎任何人都可以与艺术扯上关系,我们虽然察觉到当中不乏有许多浑水摸鱼之辈,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这一现状使得艺术家与社会生态、媒体热点、政治动向等无限拉近。
博·迪克 “Atlakim"系列的22个面具 综合材料 1990-2012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国家当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摄影:Mathias Völzke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虽然“学术”与“商业”已经不可分离,但是我们越来越需要一些相对纯粹的艺术活动去反思和批判当下的人类处境,而今年的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踏入敏感地带,追问人性本质与社会现实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以雅典为鉴”为主题,并在雅典设立“同规模、同等地位”的第二展区。虽然往届的文献展艺术总监曾经尝试过在卡塞尔之外的城市进行艺术活动,但是今年的展览安排却是前所未有的。事实上,本次的雅典展区足够有冲击力和野心,其室内展场主要包括雅典音乐学院、雅典当代艺术博物馆、雅典美术学院和雅典市立美术馆。
Emeka Ogboh 世俗之物的运作方式 多频声音装置、全球股指实时LED显示 2017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艺术学院展览现场 摄影:Mathias Völzke
我曾经在一些杂志和互联网媒体上,看到策展人和文字工作者们批判本次文献展中有些作品过于媚俗,生搬硬套地把政治符号放到展厅。但是,这种看法未免有些肤浅。如果翻看卡塞尔文献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从“诞生”到“发展”,文献展的艺术总监们从来不以作品的“高级”和“俗气”来筛选作品,而是站在一个艺术生态链和人类社会的现状来选择相对应的内容。
在雅典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四楼尽头,是一组名为《希腊式方法》(The Greek Way)的作品。我们都知道希特勒的“纯洁人种计划”,犹太人的经历让人同情,但是这场大屠杀的第一批受害者却是同性恋。而希腊在其古典文明时期就已经有了“性解放”,所以在20世纪初,西方社会便用“Greek Way”一词隐晦地指代男同性恋。同时期,希特勒便开始了对于德国同性恋的追捕。卡塞尔文献展通过这一组作品所包含的“希特勒、希腊奥林匹克、美丽的定义”等元素,追问当代欧洲社会由“民粹”和极端主义复兴所带来的困境。
奈瑞·巴格勒米安 绘图桌(向简·鲍尔斯致敬) 综合材料 2017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国家当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摄影:Mathias Völzke
早在2015年,德国导演大卫·韦恩特(David Wnendt)就以一部《希特勒回来了》的电影向世界表达了目前的德国社会以及欧洲大陆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大批量接受难民、恐怖袭击、英国脱欧,欧洲所面临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而希腊更是这一场政治漩涡的牺牲品。当本次卡塞尔文献展毫无顾忌的把“希特勒符号”放进美术馆时,你就可以看到策展人所考虑的根本不是简单的“艺术问题”,而是非常强制性地逼迫观众去思考平时很避讳的敏感话题。场外,策展人似乎有意延伸希特勒以及纳粹的历史,邀请了艺术家在广场中心实施演说作品。这件作品以德国共产党的奠基人罗莎·卢森堡的宣言为题材,唤醒人们的记忆,并警惕由民粹所产生的极端主义复辟。
凯特莉•诺埃尔 僵尸芭蕾 表演、装置 2017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艺术学院展览现场 摄影:Mathias Völzke
事实上,卡塞尔文献展的诞生就与纳粹有关。时值德国战败十年,百废待兴,当时文献展的主要目的便是让纳粹统治下被压制的重要现代艺术作品和文献重见天日,“documenta”由此得名。起源于政治,卡塞尔文献展之后的发展便一直呼应着社会生态和新兴艺术动向。
反思全球化系统所导致的文化失衡
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签证争议”到英国脱欧,我们正在经历全球化时代的一次重大考验。当欧洲主流媒体统一口径般地哀嚎全球化危机,本届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却传达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全球化对于人类社会是否是弊大于利?
苏珊·希勒 最后的默片 2007-2008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音乐学院展览现场 摄影:Mathias Völzke
苏珊·希勒(Susan Hiller)在雅典音乐学院的作品《最后的默片》(The Last Silent Movie)将全世界范围内最具有特色且失传的“地方语言”和“小语种”串联起来,并以对话和自言自语的形式阐述了西方国家对于这些小国、小地区、小村庄的文化入侵以及领土侵犯,当中的许多神奇语言已经失传,让人惋惜。本次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也将相当一部分的场地空间给予了这些讲述地域性文化的作品。
汉斯•艾克尔布姆 现代性的街头生活,英国伯明翰 录像装置 2014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音乐学院展览现场 摄影:Mathias Völzke
然而,由全球化系统所导致的文化失衡不仅仅体现在那些科技落后地区,同时也出现在发达国家。全球化使得大众审美达到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统一”,相同款式、相同类型、相同图标、相同品牌……都成为了大众日常生活的装扮。有趣的一点是,当汉斯·艾克尔布姆(Hans Eijkelboom)的影像作品《现代性的街头生活》(The Street & Modern Life)在本次文献展展出时,观众笑声不断,这似乎映射出了消费文化的娱乐性精髓:观众在此类作品前自动成为了消费者,与作品所传递出的“娱乐性”融为一体。
扩展对话平台,不满足于“一个展览”
当下层出不穷的展览和博览会给我们造成一个“文化繁荣”的假象。而这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明显想跳出“展览”这个概念。它联合了希腊国家电视台在每周一的晚上播放“纪录片”和“实验影片”,受众群体皆为当地的居住民,同时每天通过广播电台像希腊大众传递“实验音乐”的概念。
拉希德•阿拉恩 Shamiyaana——思想的食物:改变的思想 带几何拼图的大棚,饮食 2016-2017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科柴亚广场展览现场 摄影:Yiannis Hadjiaslanis
另一方面,在开展的前十天,主办方分别在希腊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其他场地进行“影片特映”的单元。其选取电影的针对性非常直接,法国导演纳里曼(Narimane Mari Benamer)的新片《狂人堡垒》(Le fort desfous)极具震撼力,她站在人类学的高度谈论政治自由和个体内心,影片的结尾选取了一位“上层人物”和一位“平民领袖”谈论自由和民主。我们时常发现,基本上所有的民主运动的领袖们都会通过英文翻译向西方世界透露信息。但是这部电影的结尾,却通过了“翻译偏差”讥讽这些领袖嘴里的“民主”和“自由”,让人不禁对于许多落后国家的革命初衷持怀疑态度,并反思全球化语境下的“语言真实性”。
丽贝卡•贝尔莫尔 由内 大理石 2017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缪斯山展览现场 摄影:Fanis Vlastaras
结语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营造了一种非常尖锐且悲伤的氛围,它并未进入到一个“精英认知”的层面去展示作品,而是选择了以直接粗俗的张力去逼问观众,反思当代文化与社会现状。
……
这里的问题很严重,很快可能会变得更严重。
可是“这里”的概念,哪里仅仅是一个“雅典”?
……
天真是一种错误,
你可否理解?
【本文刊登于《艺术当代》2017年第5期】
独家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朋友圈分享
授权请联系:artchina001@163.com
新刊上市 · 点击封面浏览
长按二维码 关注艺术当代
点击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订阅上海书画出版社 其他四本期刊公众微信,您将收到不同门类的艺术资讯,还有每期杂志精彩内容大放送。
▼▼▼▼杂志订阅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