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是乘风破浪的“美人鱼”姐姐,她让更多人守护起海洋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0-10-14

作者:孙秋霞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人穿起“鱼尾”,在水里化身为“美人鱼”。这项迅速火起来的美人鱼运动,离不开背后的推动者杨喻文。


穿上“美人鱼”装的杨喻文


杨喻文是一位新广州人,作为第一个将标准的国际认证体系引入国内的人,她使得在欧美存在了一百多年的美人鱼运动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谈及自己化身“美人鱼”的初衷时,她说,从学习潜水开始,她就认识到海洋生态的多样性以及潜在的危机。然而,当她一遍又一遍地给不同的人讲起海洋保育时,她发现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人很少。


“大家都觉得海洋危机离自己很遥远。即使海洋里一个物种灭绝了,大家的生活质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工资也没有因此减少,甚至不会察觉一丁点的变化......”杨喻文说。


这种无奈,让杨喻文开始关注美人鱼运动。她说:“只有成为‘鱼’,才会让大家觉得自己是海洋的一份子,想要保护自己的家园。”


与海洋动物的亲密接触


四年前,当杨喻文第一次到菲律宾学习潜水时,她便爱上了海洋。与一般潜水者不同,她喜欢计算在哪个时间和地点可以“偶遇”什么动物。


杨喻文至今记得,一次潜水时,一头臂展超过7米的魔鬼鱼冲着她游过来,并贴着她的身体来回转圈,足足戏耍了她十分钟。


朝着杨喻文游过来的魔鬼鱼


“它每次靠近我的时候都能看到它的眼睛在观察我,甚至能跟它眼神对视”,杨喻文说,海洋里的动物不会主动伤害人类,除非你让它感受到了威胁。


当大部分人谈“鲨”色变时,杨喻文可以拿着相机一直对着它拍照。她用信任与海洋动物建立起“特殊”的缘分,让她看到了不一样的海底世界。


杨喻文和鲸鲨“插肩而过”


在杨喻文眼里,每一个珊瑚礁就像一座城市,里面住着成千上万的生物,它们各司其职,有负责生产的,有巡逻的,有建房子的,有做清洁的……


“动物的城市和人类的城市没有什么区别,它们跟我们一样,都是早出晚归,职能分工非常明确。”杨喻文说。


经常出没深海的杨喻文,至今难忘的是一只母海龟产卵时的挣扎。


母海龟产卵


那是2018年,她受邀去印尼一个海龟保护基地考察,结果在半夜看到一只特别大的野生母海龟上岸产卵。当母海龟用不太灵活的脚蹼刨坑时,却不断地从沙里刨出人类的生活垃圾。


“母海龟刨着刨着就刨出一个塑料瓶,刨着刨着就刨出一个塑料袋,最后我们看到一个塑料袋深深地嵌入沙里,母海龟根本就刨不动。于是我就伸手去拉,可是也拉不动。最后3个人一边刨一边拉,才把那个塑料袋拉出来。”杨喻文说。


这一场景对杨喻文的触动很大,她说,海龟一定要回到出生的地方去产卵,如果出生地被破坏,后果就非常严重。


杨喻文在深海观测蓝色荧光珊瑚


“像这样的案例在海洋里非常多,我曾经在印尼无人岛的沙滩上,看见了整片沙滩堆满了印着不同文字的塑料瓶。塑料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危机已经到我们身边了。”杨喻文说。


除了海洋塑料污染,杨喻文最担心的,还有海水温度的上升。她指出,某些品种的珊瑚已经开始产生化学遮光剂来抵御高温,这就是所谓的“荧光色的珊瑚”,它其实是珊瑚临死前的警告。


杨喻文给海底珊瑚进行人工繁殖


“全球的珊瑚都将因为水温过高而难以生存。珊瑚的灭绝伴随的将会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灭绝。没有了珊瑚,就会没有小鱼,进而没有大鱼。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人类也就是某种‘大鱼’。”杨喻文说。


经常出没无人岛,曾在海水里醒来


当看到海洋生物正遭受生存危机时,杨喻文成为了一名海洋保育者。


她喜欢把自己比作科学家的眼睛和手,通过近距离观察和记录海洋生物的繁衍过程,让科学家了解更多信息,从而让人们去改变海洋的状态。


杨喻文在观测记录海洋生物


为了观察海洋生物的繁衍过程,杨喻文经常要飞到世界各地。她去过南极和北极,也经常出没无人岛。与休闲潜水者不同,带着任务下海的杨喻文,常常要在水里安静地待上几个小时。


有一次,为了拍大颚鱼吐卵,杨喻文和队友们每天凌晨4点下水,一直等到日出后才上岸。她说:“在月圆的时候,鱼妈妈会把卵产到鱼爸爸的嘴里,鱼爸爸的嘴里放着几百个小宝宝。大概3到7天左右,这些卵就会变成小鱼,大鳄鱼吐卵的一瞬间可能只有10秒钟。”


为了捕捉这个瞬间,从月圆那一刻起,杨喻文和队友们就开始耐心地等待。


杨喻文拍摄的水下鱼群


“海洋里的生物特别敏感,我们的呼吸加快时它们也能感觉到,所以我们只能一动不动地在水里趴着”,杨喻文说,“拍大鳄鱼吐卵还是清晰地知道它们的时间点,但很多生物我们并不清楚,只能一直等,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一旦观测到还不能太高兴,不能吓跑它们。”


从事海洋保育,杨喻文坦言最辛苦的不是在水里等待,而是路上的奔波。


由于印尼无人岛生物较为丰富,杨喻文成为了这里的常客。她说,在荒岛上,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忙,晚上也只能在沙滩上搭帐篷休息,不敢走进森林。


“有一次睡着睡着发现自己到海里飘了起来,因为沙滩会涨潮。我去过最艰难的地方就是无人岛。每次出去我们都要带特别多的装备,几箱子行李。那些岛没有好走的路,也没有搬运工,甚至没有一段平路可以拖着箱子走。”杨喻文说。


化身“美人鱼”拯救海洋


尽管从事海洋保育比较艰辛,但杨喻文始终没有放弃。她说,自己到过深海无数次,对海洋爱得更加深沉。“我的喜欢已经变成了一种责任,我愿意为它努力寻找各种解决方案。”


杨喻文和鱼群


为了让成年人加入海洋保护的行列中来,杨喻文将目光转向了“美人鱼”运动。


那是2017年,杨喻文以一名海洋保育工作者身份参加新加坡亚洲潜水展时,她遇见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美人鱼,这给予了她新的启发。


“在陆地上生活的人们会在意空气质量。穿上美人鱼装后,人们便会有代入感,认为自己是一条鱼,也会去在乎海洋环境。”杨喻文说。


2017年,杨喻文成立了国内首家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美人鱼培训中心,为了普及这项运动,她参与制定了美人鱼的标准化动作。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美人鱼运动的爱好者。


杨喻文给小朋友做科普


此外,为了将保护海洋的种子传递下去,杨喻文还定期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青岛等城市的幼儿园、小学、动物园做科普讲座,仅2019年,她和团队就为1万多个孩子做过科普。


杨喻文说,无论是当“美人鱼”教练,还是给小朋友做科普,她最后都会给大家展现她所了解的海洋危机,并且给出大家力所能及的行动指南。


令杨喻文感动的是,很多小朋友在听她讲完海洋动物的故事后,还专门送了一些画给她。


小朋友送给杨喻文的画


“我给小朋友讲这些事情,总会在一些人心里种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种子一定会发芽的,一定会有小朋友成为比我更有能量的人,去替我做这件事情。”杨喻文说。



小新推荐

编辑:白嘉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