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者钟南山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0-10-15

者:孙秋霞 许青青 蔡敏婕

9月8日晚,

荣获“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

从北京乘机返回广州。

广州医科大学越秀校区的师生

自发聚集在学校图书馆门口,

迎接院士归来。


这阵仗堪称“大型追星现场”

↓↓↓

9月8日晚,师生自发聚集在广州医科大学越秀校区图书馆门口,迎接院士归来。 广州医科大学供图(张迪 摄)


“南山风骨,国士无双!”

师生们高喊着这句话

他们举着亮灯的手机

现场宛若一片星光海洋


钟南山对广州医科大学师生讲话。广州医科大学供图(张迪 摄)


钟南山说,获得共和国勋章,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疫情还未结束,希望能搭建更好平台让年轻团队更深入参与抗疫工作。“年轻人上来,我最开心。”


敢医敢言的钟南山,还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从1960年至今,他都在不断培养年轻人。


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的庆祝教师节大会上表示,今年不少医学类高校报考分数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来源:中新视频


9月1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的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钟南山说:“我从小就听到一句话,教师的工作像点燃的蜡烛,这辈子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但我认为只有一半是对的。教师不仅照亮了别人,也体现了价值。”


钟南山称,从医从教60年来,他的体会是医生既是灵魂工程师,也是人类保护健康的工程师。他希望学生能学会医术,学会做人,学会如何更好对待病人,给病人同情和勇气。


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的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讲话。 何俊杰 摄


作为老师,钟南山对学生的要求颇为严格。比如,在每一次查房之前,他都会询问学生病人病症、疗效等前后变化。


“钟老师多次强调看病人不能只看一次,一定要有长期的跟踪。如果我们没有跟踪的话,他一定会追问到底。如果查房的时候有医生一问三不知,肯定没办法会过关。”广州医科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关伟杰说。


关伟杰曾是钟南山的博士生,如今已是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位主要研究者。由于在支气管扩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今年9月下旬,关伟杰将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第4届世界支气管扩张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大会。


钟南山院士在课室与学生交流。广州医科大学供图

  

关伟杰告诉记者,当初是钟南山建议他将支气管扩张作为主攻方向,并指出支气管扩张研究虽然短时间难以出成果,“但现在病人急需我们用科研帮忙解决问题,我们就要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开拓”。

  

在关伟杰看来,钟南山做研究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基于临床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研究解决问题。“钟老师不会为了发文章而随便找个课题做,一般都是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解决的话能够改变现在诊疗策略,他就会去做。这也使得我们团队的研究选题,一定围绕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对学生要求严格的钟南山,也严于律已。尽管如今已经80多岁,每次课题结题,他都会亲自出马,而且在答辩之前,特意让助手听他完整讲述一遍,指出其中的问题,反复演练到自己熟练为主。如果遇到自己不太清楚的问题,他也会虚心向晚辈请教。


钟南山院士为南山班学生网络授课。李凯萍 摄


对于这一点,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唐潇潇深有体会。

  

钟院士做报告的PPT基本都是自己做的,如果里面有些内容他不太了解,他一定会询问相关的人。如果是跟我做的研究方向相关,他会直接给我打电话,约时间当面讨论,他一定要弄懂,才去讲,他不会讲自己不懂的东西。”唐潇潇说。

  

唐潇潇记得年终汇报的时候,钟南山会从头到尾听取大家的汇报,然后用笔记录下来,“有一次我坐在他附近,看见他在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了很多,别人讲完后,他就提出自己的疑问,讲出自己的观点。”


钟南山院士给本科学生上课 广州医科大学供图


钟南山实事求是,还体现在不迷信权威或教科书上。一旦他有疑问,就会思考,进而查找原因,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团队。

  

关伟杰说:“即使我们的论文跟国外权威杂志定调不一样,如果确认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钟老师会一直坚持,而且会跟对方力争,不会说对方是权威就不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钟南山团队里的成员,几乎大多数白天是医生,晚上是研究者。科研和临床的结合,是钟南山一直所推崇的,他希望能够培养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


在钟南山的推动下,广州医科大学相继在2010年、2013年分别创办了南山班、南山学院。他工作再忙,也坚持为南山班亲自授课。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建华告诉记者,按照钟南山的教育理念,南山班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优秀的临床科研工作者和优秀的临床管理人员。“钟院士觉得医学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跟临床结合,他特别强调临床实践能力。”

 

在钟南山的推动下,广州医科大学将南山班、南山学院作为试点,将基础和临床课程整合,课程体系全部以疾病为主线。李建华指出,南山班学生在第三个学期就开始上器官系统课程,并到医院见习。目前,南山班已经有167名毕业生,他们现在大部分都在从事临床研究。


梁恒瑞(右一)和钟南山院士合影。受访者供图

  

梁恒瑞曾是“南山班”的一员,如今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胸外科专业型研究生。他说:“即使到现在,医院基本上是临床和科研两手抓。每周的大查房,钟院士都在,他们老一辈的人通过讨论的形式给我们传授经验,让我们知道最前沿的情况,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梁恒瑞坦言,刚上大学时,自己什么都不懂,现在学会了治病救人的方法。疫情发生以来,他也参与到新冠肺炎整个研究过程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钟南山培育的人才,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唐潇潇说,即使不是他的学生,钟南山为人处世的方式,对于科研的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大家。


广州医科大学校园内的横幅。孙秋霞 摄

 

“前天晚上,当钟院士回到广州医科大学越秀校区时,校区门口挤满了学生。其实,刚开始学校只是安排十几个教授去迎接他,没想到同学们陆续加入进来,这都是大家发自内心地去追逐榜样,相信一直都会影响这些年轻人。”唐潇潇说。



小新推荐

编辑:白嘉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