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彩礼绑架?这届95后:不存在的

付玉梅 赵佳然 中国新闻社 2020-10-14

来源:中新经纬(ID:jwview)

作者:付玉梅 赵佳然


“结婚要不要彩礼?”“要多少?”一想到将要面临这些难题,95后女孩嘉怡就头疼。这个国庆,她还要参加一场在广东老家的婚礼,她能预想到饭桌上的亲戚又要围着她问“终身大事”,再科普一系列老家的婚庆风俗。

  

95后结婚大军已经开始直面关于彩礼的“灵魂拷问”。8月刚和男友领证的吴小喵告诉中新经纬记者,她认为彩礼是象征对方家庭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仍是婚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嘉怡则认为,彩礼的存在很可能成为双方日后的矛盾隐患。

  

关于彩礼的意义,这一届95后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彩礼的烦恼

  

大婚将近,彩礼的烦恼落到了95年小伙王乐身上。

  

王乐来自河南某二线城市,他坦言,由于单身男性比女性数量多,故而在谈婚论嫁时,彩礼是否要送、彩礼金额大小等事宜,大部分是由女方决定。

  

“我们这里结婚,男方需要担负房、车以及婚礼的费用,而彩礼是另外支出,大多交予女方父母。这几年,彩礼的‘均价’在不断上涨,虽然具体金额视个人情况而定,但还是能感受到变化,比如三年前需要5万元的话,现在就需要6、7万元。”王乐说。

  

王乐称,除此之外还有个不成文的约定,那便是彩礼费用与新郎的年龄大致成正比,年轻人结婚所需花费要少一些。“这也是我们被催婚的原因。”王乐哭笑不得地说。

  

虽然彩礼更多地考虑到家庭因素,但沟通是年轻人之间的事。讨论彩礼时,王乐与未婚妻一度因观念不同产生较大分歧。“我觉得彩礼只是一个意头,但未婚妻认为金额多少与诚意直接挂钩,也关系到面子。”好在最后,两方还是同意各自让步,各担负一部分结婚开支,化解了一场风波。

  

王乐说,自己家最大的优势也许是独生子女。从自己身边的情况来看,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那么哥哥或姐姐大概率会被早早催婚。“如果我还有个弟弟,大概20岁就得急着结婚,父母会希望早点解决我的这份彩礼,开始攒下一份彩礼钱。

  

而对于赵可来说,虽然扛住了被催婚的压力,但也在耳濡目染中刷新了对彩礼的认知。2年前,赵可的弟弟在河南老家结婚,媒人给出的彩礼价格是11万元,有“万里挑一”的寓意,而这个数字对赵可一家来说负担不小。

  

赵可的弟弟向中新经纬记者表示,彩礼的规定是当地的习俗,在老家结婚是不可省的。全程都是媒人和父母在操办,他没过问太多。

  

而旁观整个过程下来,赵可却产生一些不愉快的心情。在她看来,弟弟和弟媳还小,结婚的决定主要是听从父母的安排,金钱观也还不够成熟。在这么大一笔彩礼的使用上,两人也难免会起些摩擦,产生口角。此外,除了彩礼外,整个婚前的开销还有诸如准备“三金”、宴请亲朋、采买物资等隐性支出,实则得花上30万元左右。

  

彩礼的作用真是如此吗?为什么不花在刀刃上,而是用来走个仪式?彩礼的责任谁来负?这些疑问下,赵可甚至曾对彩礼有“抵触”之感。“看到弟弟的情况,我就觉得还好我现在没有结婚,还可以好好地再想一想对彩礼的看法。”她说。

  

“双方家庭的博弈”

  

多名受访者表示,父母在彩礼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97年出生的吴小喵来自福建厦门,在大学毕业1年后和男友领了结婚证,预计在今年的12月份举办婚礼,“没想到自己也加入95后结婚大军了。”

  

在谈恋爱时,吴小喵就和男友协商过彩礼的问题。“我们厦门翔安那一块的彩礼‘均价’大约是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以前我两个姐姐结婚的时候,都是按彩礼12.8万元,另外加3万元‘习俗费’。我也是按照姐姐们的规矩来定,一共是15.8万元。”她说。

  

男友是山东济宁人,两家彩礼的习俗有偏差。“他们那边的习俗是彩礼在10万元以内,但是女方要陪嫁一辆20万元的车,就是会给更多的嫁妆,给女儿面子和底气。而在厦门,就是彩礼拿了多少,再等额作为嫁妆。”

  

商量过后,男方家庭给吴小喵表态说,一切按厦门的习俗来。男方的妈妈还告诉她:“你是无价的,给儿子娶一个好媳妇花多少钱都没关系。”同时,自己的父母对彩礼的态度也很宽容,认为如果男方家庭有困难,彩礼也可以不要。

  

双方父母的通透让吴小喵感动。“如果父母想要新人过得幸福,就不要在彩礼上‘埋雷’。假如双方真的就彩礼砍价,那婚后也会是一个心结。”

  

资料图 中新经纬 张燕征 摄

  

“彩礼实则是双方家庭的博弈。”同为97年的嘉怡也发出这样的感慨。她从小在广东小县城里长大,也一直生活在提倡礼数的宗族文化氛围中。因此,自打她有了“不要彩礼以减少矛盾”的念头后,也会担心得不到双方父母的认可。

  

毕业到北京工作后,从身边人的经历里,赵可慢慢理解了彩礼的意义,“对女性来说可能是一种婚前的保障。在现实的情况下,也很可能是对两个人未来生活的投资。”

  

至于自己是否需要彩礼,赵可还是认为自己并不看重。“更看重另一半是不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以后和父母的观念产生冲突,这件事情应该是必然的,没有办法不冲突。要想该怎么解决这个冲突,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努力赚钱吧。”赵可还打趣说,“也很庆幸,相对而言,父母已经到了拗不过我的年龄了。”

  

谁来给彩礼“松绑”?

  

在微博平台,有关“结婚有必要要彩礼吗”“该不该因彩礼放弃结婚”等与“彩礼”相关的话题,阅读量已累计数亿。

  

吴小喵觉得,其实很多女生并不是真看中男方能给多少彩礼,而且从给彩礼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来印证一下自己是否受重视。

  

事实上,关于彩礼的金额,各地的标准不一。之所以蒙上“天价”阴影,或与某些地区动辄几十万的金额和因此引起的纠纷相关。

  

在搜索平台输入“彩礼”关键词后,“网友被XX万彩礼压垮”“离婚后因彩礼闹上法庭”等新闻层出不穷。近日百度贴吧一网友称,因无力负担50万彩礼,家里卖掉唯一的房子凑钱,妹妹的一句“哥,咱家有钱啦”火遍网络。随后,该网友称上述内容并非事实,但由此贴引发的彩礼相关讨论仍在继续。

  

贴吧网友“差不多得了”上传的聊天截图

  

在中新经纬微博发起的“你认为结婚彩礼在多少钱合适”的投票中,共有1606人参加。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网友选择“5万元-10万元”为占比最高选项;其次是“不好说,双方商量”;也有124人选择了“不需要什么彩礼”。

  

近年来,随着“天价彩礼”的事例频频发生,有关部门也数次发布意见,扼制此等现象的扩散。

  

2020年5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将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的整治;2019年10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也强调抵制天价彩礼。

  

针对彩礼的地方性倡议及条例也接连出台。近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发出的一份婚俗改革倡议书中称:彩礼不要或者少要,彩礼费控制在1万以内;婚车不超过6辆;婚宴仅邀直系亲属即可,规模不超过10桌,提倡随礼不要超过200元等。

  

有观点称,份子钱“限高”、请客规模受限,破坏了百姓办喜事的自由。沂水当地政府回应,倡导内容符合当地村民办喜事的习惯,并得到村民认可,这份倡议也并非强制执行。

  

更早之前,青海海东市在7月实行《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遏制高价彩礼,规定海东市区域内居民结婚提倡不收取彩礼,或者只收取礼节性彩礼;2019年底,河北邯郸市涉县原曲村的“红白事新规”走红,规定包括村民结婚彩礼和购物总价不得超过8万元、亲家坐席人数不超过100人、用烟10元以下等。

  

而彩礼新规如何落实,关键还是在人。

  

合理控制彩礼的金额、将彩礼用于两个人未来的生活上,成为多数受访者认为应提倡的做法。“我当时是声明了,不管多少彩礼,我爸妈一分钱都不会要,他们会把钱给我当婚后私房钱,但我会都拿出来还房贷。一直以来我也给我男朋友说过无数次,彩礼只是走过场,我们不会要求太多。”吴小喵说。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小新推荐

原标题:《这届95后,拒绝被彩礼“潜规则”绑架》

编辑:白嘉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