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0年来最冷冬季来了?今冬“大暴雪”频繁?呵呵……

中国气象局 中国新闻社 2021-02-01

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最严重降雪”、
“2008年以来最冷一年”、
“这一切都与拉尼娜有关”
……

最近,多个关于今冬天气预测的小视频和夺人眼球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而且言之凿凿,看起来有画面,有“真相”,有“解读”。


那么,上面的说法是真的吗?

答案是:谣言!

国庆长假期间为何降温剧烈?


其实,之所以有人相信这个谣言,是因为在国庆假期期间,全国很多地区降温幅度较大。


国庆假期期间,一股强冷空气席卷中东部地区,从内蒙古中西部经长江中游一路贯穿我国南方地区。受其影响,东北、华北等地最低温度跌破冰点,河南、四川、甘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多个景区早早“解锁”冬景模式。


10月1-8日,我国北方及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已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大家不由感叹:今年的冬天,似乎冷得有些早。有些网友表示:已经穿上了秋裤甚至棉裤!

据统计,在10月3日至6日的冷空气过程中,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2℃,气温“一键刷新”。

降温来得如此猛烈,正常吗?


实际上,10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其中典型代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气温降至冰点、出现降雪实属正常。在气候态上,我国北方地区9月中下旬就开始出现初霜冻,条件就是地面最低气温降至冰点。

如此说来,进入10月后,北方及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虽然气温较常年偏低,但这个季节也该到冷的时候了,突破冰点,出现初霜冻、降雪等,也属按期登场。

国庆长假期间突如其来的降温让人感受强烈,从而让谣言越传越广。谣言短片中还振振有词,说这一切都是拉尼娜引发的。

但实际上,此次降温过程是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到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这一天气现象与拉尼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资料图:市民在寒冷天气中出行。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解锁今冬气候绕不开的一个概念——拉尼娜


虽然拉尼娜与今年10月上旬的降温过程没有必然联系,但毫无疑问,要想解锁今冬气候如何,它将是最受瞩目的高频词之一。

拉尼娜状态是什么?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所说的拉尼娜状态(事件)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出现大范围偏冷,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


根据监测,今年8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秋季会继续维持拉尼娜状态,预计到今年冬季会达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的出现,常常与整体“更冷的冬天”连在一起。

气温冷暖由谁决定?


那么,今年会迎来一个偏冷的冬天吗?仅靠拉尼娜就能决定冬天的“偏冷”或“偏暖”吗?

一般而言,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其实不尽相同,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而且,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率,进而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异常。

所以,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

今冬气候如何?国家气候中心是发布气候预测信息的唯一国家级业务单位,建议公众获取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权威科学预测意见。

资料图:市民在寒冷天气中出行。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本周冷空气活动频繁,东北地区开启入冬进程


本周,我国冷空气活动仍将频繁,前期主要影响北方。今天(12日)华北、黄淮以及东北仍将是降温中心,明天起,还将有补充冷空气到达,影响范围更加广泛,上述地区将经历明显降温,北京、天津、哈尔滨、西宁等地或将经历今年入秋后最凉的白天。


冷空气将推动东北的秋冬转换进程,黄淮一带降温则可以用“腰斩式”来形容。像是郑州今天最高气温在20℃左右,但14日仅有10℃出头了,气温起伏较大,公众需提前把厚衣服备好,做好保暖措施。


南方大部地区本周前期气温仍将处于偏高状态,但14日开始也会受到补充南下的冷空气影响,遭遇猛烈降温,江淮、江汉、江南、西南东部等地气温逐渐转为偏低。


从入秋进程上来看,目前秋季的前线已经开始向华南渗透,总体上,今年南方多地入秋提前。



小新推荐

  青岛已发现6例本土确诊、6例无症状感染者,当地连夜开展核酸检测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1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8.8分收官!《在一起》的抗疫故事,为啥让人又哭又笑?



综合自:中国气象报(记者:卢健)、中国天气网等

专家顾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

编辑:丁宝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