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55岁到64岁,他改变了一群深山娃的命运
“铃、铃、铃...”1月24日,在青海省文化馆群星剧场内,伴随着清脆的牦牛铃声和悠扬的藏曲,18个藏族孩子从舞台两端摇曳亮相,他们用曼妙灵动的舞姿,在舞台上尽情地演绎着。
这是他们为“2020年度青海省文艺界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准备的新编舞蹈《热梦行》,这也是孩子们自己编曲、排舞完成的第一个作品。
舞蹈演出完毕,王洪波随其他获奖者上了舞台接受颁奖。此次表彰以精神鼓励为主,为“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颁发证书,也算是对他多年努力的一个认可。
在舞台上,他哽咽地讲述着,两个孩子抱着他泪洒舞台,台下的观众也被他们的故事感动地抹起眼泪...
时间回到2012年春,王洪波从北京出发,辗转到青海省化隆县,又在车上颠簸了三、四个小时,才来到这个嵌于绵延群山山脚下的村落——科巴村。
下车的一瞬间,寒冷伴随着“黑不溜秋”“破破烂烂”“脏”等关键词一下子就冲入脑海,他在心中暗想“只要能活下来就行!”。
那一年,王洪波55岁。据他说,来到深山支教,不是为了什么高大上的理想,恰好是有半年的空闲,便“心甘情愿”地被“忽悠”过来,他也从未想过会与这里结下解不开的缘分。
邀请他来的僧人曾说,“你只要把文化知识带进来给孩子们说说,就算是零星影响。积累下来,这个地方就慢慢就有(知识)了。”
那时候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和还有很多其他地方来的支教老师,大家都在努力地教孩子们知识,但他们发现,“书本上这些东西,对这边的孩子来说,都是身外之物。”
孩子们从未走出过大山,对山外面的生活毫无概念,头顶经过的飞机,对他们来说仅是个划过的白点,他们也不相信课本上讲的那些。对他们来说,上学远没有帮家里放牧、下地干活来得重要。
或许唯一的办法,就是带孩子亲自去外面看一眼。
带孩子们出山
彼时的王洪波已经离开,但当科巴乡的电话打来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下来:“我说没问题,决定好了跟我说,我去给你们联系地方。”
从决定要出去,到最终拍板定下,仅用了36个小时。孩子们终于第一次走出大山,去了合肥。
“既然出去了,你总不能白去,要不就给人家跳个舞。”孩子们带着之前参加村里“六一”活动时的舞蹈上了台,结果惨不忍睹!就算是这样蹩脚的演出,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反响。
2013年,老师们想再带孩子们去一趟天安门,便又找上了王洪波,“这次,孩子们排了一组2小时的歌舞节目。”那一天,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礼堂里,孩子们的表演引起极大的轰动。
大家还冒着雨,来到了梦中的天安门广场,在国旗下唱着国歌,庄严敬礼。
接连两次出山,对孩子们产生了极大改变,周毛卓玛说:“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一天,从那之后,我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北京之行结束后,大家得到了启发,想把孩子们去天安门这段经历排成舞蹈剧,他们又找到王洪波,想请他帮忙写剧本。
2014年年初,老师们挑选了30个有走出大山强烈愿望的孩子,开始排练第一部以他们自身经历编写的歌舞剧《热梦科巴》。
孩子们在风雪崖下踢腿、河边桥头下腰、山岗经幡下练习、阿妈家的牛圈里起舞……用梦想的热力战胜所有困难去排练。
2014年8月底,《热梦科巴》在深圳锦绣中华大剧场内首次公演。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激荡的舞蹈无不震撼着现场观众的心。
为了让孩子们的“梦”得到合法保护,“热梦科巴艺术团”也在王洪波、团长先巴和其他老师的四处奔波下慢慢成立起来。
也是这一年,王洪波辞去待遇优厚的北京某公司工作,全身心地参与到热梦科巴艺术团的创办、创作、管理、后勤中,还负责起对外联络、协调的重任。
2017年,8名教师带领32名学生赴香港、澳门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2018年暑假,艺术团受文化部邀请参加“中国儿童戏剧节”汇演,《热梦科巴》一举获得“中国儿童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回想起2018年的那一天,王洪波还是会热泪盈眶。“那天我特激动,在中国传媒大学礼堂,那里的音响特别好,这帮藏族孩子和120多个汉族孩子同台竞技,用汉语朗诵,拿了个金奖。”
但从金融工作者变成支教老师,再到艺术团成立,王洪波从未收过孩子们的一分钱。艺术团还担负起了孩子们上大学的学费,以及给孩子们请舞蹈老师,请补习文化知识的老师,搭建舞蹈练习室,日常营养补充……一点一滴全是他拖着不太好的腿脚,拖关系找人脉“求”来的。
每次到科巴,王洪波都说这是最后一次。但只要有孩子需要,他还是会回来。
因为他是孩子们坚强的后盾,是伟大又和蔼可亲的爷爷……
就像2020年高考那一天,他从北京赶来,在烈日炎炎的考场外等着孩子们。
今年,他64岁了,两鬓也染上斑白,但他从未想过要停止这个已经做了九年的“热梦”,他对这些孩子还有更高的期望,“我希望他们以后能当个好老师,或者当个艺术家。”
他还要继续看着孩子们未来美好的模样!
文化精准扶贫,艺术改变人生
桑毛说:“我学习不太好,没有这个艺术团,我根本考不上大学。”
周毛卓玛说:“参加艺术团后,我和我的妹妹都考上了大学。”
群热吉说:“我不太会说,但我考上大学了,我很感谢王老师。”
多年来,在王洪波和所有支教教师、社会爱心人士以及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为贫瘠、闭塞、困苦的科巴村,在文化精准扶贫上摸索出一条非常有效的道路。
他们用艺术打开山中孩子眼界,走上舞台,逐渐形成文化自信,并通过文化改变命运和成长,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如今,艺术团培养出第一批孩子已经走出大山,而第二批山中孩子也已接过“热梦”的接力棒,开始通过艺术,为走出大山,走向外面世界而奋斗!
你看,“热梦之花”还在悄然绽放!
作者:何倩楠编辑:丁宝秀
对话赖声川:说一个人的演技好,是一种贬义
石家庄藁城区等三地降低风险等级,隔离期满群众可回家了!
春节年货还能放心买买买吗?这份防疫指南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