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上甘岭战斗英雄,36载深藏功与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钟旖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蒋诚已经93岁了。他身着朴素的绿色军装、头戴着别有五角星的帽子,苍老的手不时抚摸胸前的奖章。当记者向他表示问候,他颤抖着努力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图为93岁的蒋诚敬军礼。 钟旖 摄


这是记者近日在重庆市合川区采访蒋诚时看到的场景。近年来,受疾病困扰,蒋诚的口齿不再利索,在家人搀扶下小步挪动都会全身颤抖,但当旁人起头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他仍能清晰唱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声背后,是蒋诚铭记于心的热血和忠诚。

蒋诚1928年出生,21岁时在解放成都的炮声中参军入伍,成为解放军第11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战士。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蒋诚所在部队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建制。1951年3月21日,被提拔为机炮连副班长的蒋诚跟着队伍入朝参战。据史料记载,1951年4月至11月,蒋诚所在的12军先后参与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作战等大小战斗400余次,并重创土耳其旅。

在通讯不便、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远在重庆的家人并不知蒋诚的生死经历。弟弟蒋启鹏回忆,1955年哥哥复员回到老家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行囊里只有一些日用品和布票。蒋诚极少向家人提及自己的过往,脱下军装后,先是投身到地方铁路建设中,一干就是9年。铁路建成后,他又回到家中继续务农。因有一手种桑养蚕的好技术,蒋诚被隆兴乡农技站选来为群众传授蚕桑技术,一干就是24年。

1988年合川组织修订县志,编撰人员王爵英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一份尘封已久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在1953年联合发出。《喜报》载明:“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喜报》背面还有一行字:“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图为档案馆内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原件。蒋诚家属供图

经多方验证,《喜报》主人正是埋首乡野的蒋诚。这一年,60岁的他马上要从临时工岗位退休,距离喜报发出已过去整整36年。至此,众人才知,原来身边“藏”着一位功臣。

战争留给蒋诚的,是他右腹部一道长约6厘米的伤疤。如今,老人已无法讲述出更多细节,但立功喜报上的文字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于上甘岭战役中,配合反击坚守五三七点七高地战斗里,该同志发挥了高度的英勇顽强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班里在严密敌炮封锁下,熟练地掌握了技术,以重机枪歼敌四百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有力地压制了敌火力点,封锁了敌运输道路,击落敌机一架,身负重伤还不愿下火线,配合步兵完成了任务,对战斗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图为蒋诚立功受奖说明(复印件)。 钟旖 摄

36载深藏功与名,曾经血火战场上悍勇无比的英雄没向任何一级组织透露过自己曾经辉煌的功绩,也没找任何一级组织提出哪怕是安排工作的请求,只是以一个农民的身份默默劳作,甚至个人举债修路,为儿子留下一笔“巨债”。

当组织有需要时,蒋诚又处处带头,事事争先。2014年,蒋诚所在的广福村计划发展油橄榄种植项目,已86岁的蒋诚砍了自家已挂果的柚子树,第一个将全家的土地流转出去,还主动召集村民开动员大会。仅3天时间,村民就同意了土地流转。目前隆兴镇已种植油橄榄3万亩,成为合川区重点农业种植项目。

如今,蒋诚被当地政府安排在合川城区一保障性住房内居住,方便子女照料。谈及父亲给子女们留下的最大“财富”,大儿子蒋仁君回答:“他说,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原标题:《上甘岭战斗英雄蒋诚:脱下军装扎根农村 36载深藏功与名》
编辑:丁宝秀

7岁女孩每天跑步6小时,只为了……


你有一份两会晨报,请查收!〔第8期〕


两会上这些“声音”,哪个说到了你的心坎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