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问 | 短评:世乒赛中美首组混双夺牌,为何引人关注?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2-03-17

作者:徐皇冠



北京时间11月29日,美国休斯敦举行的世乒赛上,一对中美混双组合夺得铜牌。适逢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此次中美首组混双并夺牌引人关注。

2021年11月28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202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比赛中,中美跨国组合林高远(中国)(左)/张安(美国)(右)获得铜牌。图为颁奖仪式。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乒乓球是中国“国球”,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大陆推广。1959年,容国团在多特蒙德世乒赛夺金后,承载中国人自豪与荣耀的乒乓愈加风靡。其后发生的“乒乓外交”则更为脍炙人口。

2021年11月22日,在美国休斯敦备战世乒赛的两对中美跨国混双组合进行合练。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1971年4月,在日本参赛的中国选手庄则栋与美国运动员科恩握手,中美两国人民友好情感,在两国领导人超越分歧、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和外交艺术指引下,小球转动大球,大国关系破冰。之后中美选手互访中,两地的热潮,美国民众高举标牌书写“了解、友谊、和平”,至今令很多亲历者难以忘怀。

2021年4月,上海,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举办“上海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主题展”。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民族的与世界的相互连通。乒乓球滥觞于西方。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限制,英国民众开始探索把网球移到室内。逐渐,以桌台为场、木板作拍击空心球的“桌面网球”(Table tennis)诞生。这项天生简便易行、寓乐于民的运动,因击球声清脆朗畅,中文名定为“乒乓”。

2006年3月,为纪念中美乒乓外交35周年,应中国乒协邀请访华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一行来到上海,与当年参加中美乒乓外交的运动员重温美好往事。图为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与美国运动员蒂姆·博甘在一起。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其后,“乒乓球之父”,担任国际乒联第一任主席的伊沃·蒙塔古,为乒乓注入友谊、和平、尊重、平等的内涵。二战期间,乒乓球被列为红十字会援助物资进入战俘营,战后的新一届世乒赛力促苏联参加。1952年,蒙塔古访问中国,国际乒联成为最早向新中国敞开大门的国际组织之一,世乒赛也成为全球首个将举办权先后交与非洲和亚洲城市的国际体育赛事。

2021年4月,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通过视频致辞。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可以看出,若体育本身即拥有追求平等与团结的内涵,那么乒乓则是蕴藏于“普遍”中的“特殊”,因独具的源流、品格与记忆,更加凝结着跨越障碍、创造交流、促进理解、传递友谊的价值。

2011年7月,中国代表团一行来到位于美国加州的尼克松总统图书馆,与美方代表一起纪念乒乓外交40周年。图为在中美乒乓球友谊赛上首度相遇的梁戈亮与乔治·布雷斯威特重温历史时刻。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本次,系世乒赛首到美洲。中美首组的跨国混双队伍成绩不俗,美国乒乓球队更是62年来首获世乒赛奖牌,两国乒乓爱好者、体育界、乃至支持中美友好的两国人民都为之喜悦。

2021年4月,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位于上海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举行。图为中美选手参加乒乓球友谊赛。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中美混双的巧妙组合,让人们重温历史经验与智慧的同时,再次通过乒乓球这项极具象征意义的运动,向世界诉说了打破隔膜的意义与成果。其中传递着尊重、互鉴、共赢的理念,更提醒着世界——联合胜于对抗、合作胜于分歧、团结胜于孤立。

2021年11月23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202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美跨国组合王曼昱(左)和卡纳克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图片编辑:苏丹
文字编辑:李玉素
责编:罗攀

东西问 | 短评:中国探索共同富裕为世界展示哪些可能?


东西问丨短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何适应当代中国?


东西问丨短评:生态文明为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