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事一触即发?最焦虑的是他们……


编者按

俄乌边境局势近来持续紧张,在美国及北约盟友等域外力量鼓噪下,多方角力加剧,冲突一触即发。外交窗口即将关闭之际,“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暂时“拆弹”,为和平提供一线希望。让我们深入事件背后,解读大国博弈之迷局。

俄乌边境局势动荡,最近更是天天“上新”。

撤侨、集结军队、战备检查……这边拜登刚放言考虑制裁普京,那边俄方就回击:不会对俄罗斯最高领导层的任何人造成痛苦;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拜登在瑞士日内瓦会晤。

处在暴风眼当中的乌克兰,忙着安抚本国民众——“别担心,睡个好觉,不用收拾行李”;

反而是夹在美俄之间的北约盟友们,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除了焦虑,还是焦虑。

2022年1月24日,一名妇女走过美国驻乌克兰基辅大使馆。

专家分析指,一方面,为了战略自主及经济利益,欧洲各国不想挑动俄乌局势,刻意与美国保持距离;另一方面,作为北约盟国,它们又不愿与美国公开对立,所以不得不有所协调。
 
左手是利益诱惑,右手是安全考量,如何在美俄传统角力场——乌克兰周边“左右逢源”?
 
送武器?不,还是送医院吧
 
来源:中新视频

连日来,美国在俄乌局势上连连“火上浇油”,先是陆陆续续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又下令允许美驻乌使馆人员家属离境,最近又表示,美国境内的8500名军人进入“预备调遣”状态,做好进驻东欧的准备。

但堪称传统盟友的英国,态度颇为直白——英国“极不可能”动用任何军队去保卫乌克兰。

图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而其他西方国家,例如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更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向乌克兰提供过军事援助,除了宣布撤侨就是“劝和”,更别提出兵了。

甚至务实的德国提出,将于2月向乌方移交一个完整的野战医院,顺带提供必要培训;后又提出,可以送5000顶头盔——因为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并不会“缓和当前局势”。

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认为,作为美国的北约盟国,德国不愿和美国公开对立,但自身一定会和美国保持距离。

资料图:一名乌克兰士兵在乌东部顿涅茨克地区的一处战壕。

而对于欧洲多国来说,战争一旦爆发,欧洲国家就会完全被纳入到美国主导的跨大西洋的安全结构框架中,从而失去自主国防的选择。苏浩表示,欧洲不希望俄乌之间爆发军事冲突,它们希望能够保持自己战略空间,有更多的国防自主的选择空间。

“美国的目的就是渲染俄乌的紧张态势,刺激双方尽快产生冲突。”苏浩指出,但这么做,会令“欧洲大国陷入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

为何拒绝冲突?说到底,还是利益

除了军事考量外,欧洲各国最重视的,莫过于与俄罗斯之间广泛的经济利益,尤其是能源合作。

2022年1月25日,德国和法国领导人举行林会晤,讨论乌克兰危机和其他欧洲问题。

欧盟有40%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而德国有超过一半天然气进口都来自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买家。

苏浩指出,德国不愿放弃“北溪-2”的能源供应,这对德国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利益。

如今在疫情蔓延导致各国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两边犯难的欧洲国家,只能寄期望于在俄乌之间进行斡旋,尽力避免冲突爆发。

但分析认为,已经处在夹缝中间的北约国家们,通过“斡旋”手段缓解紧张局势恐怕实难进行。苏浩指出,欧洲国家很难独立进行主导性推动,只能看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三方的互动。

2022年1月25日,乌克兰基辅鲍里斯皮尔机场,工人们正在卸下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物资。

其实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既不是北约盟国也不是欧盟成员的乌克兰,从来只是一颗被用作“削弱俄罗斯”、转嫁国内矛盾的棋子,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欧洲各国,都不会为乌克兰冒险。

回想2014年乌克兰危机时,在德、法斡旋下,德、法、俄、乌曾开启“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通过对话机制缓和了事态。

这次,“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再次举行,它们是否仍具有同样的魄力解决问题?

作者:管娜
编辑:梁静
责编:王凯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冬天去一趟西藏


赵立坚的“耿直发言”,你最爱哪句?


台湾同胞要吃不上茶叶蛋了!谁的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