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影》里的火车站藏不住了……看读书人玩转“世界文学之都”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2-05-23


2019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宣布,

南京被列入“世界文学之都”,

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南京启动“世界文学之都地标网络”挂牌。泱波 摄


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

千年文脉绵延至今。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作品,

看读书人如何玩转“世界文学之都”!

 

朱自清《背影》里的车站换新颜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个家喻户晓的“背影”,就来自南京浦口火车站。

 

南京浦口火车站于1914年开通运营,百余年的岁月中,朱自清在此辞别父亲乘车北上求学,《情深深雨濛濛》等众多影视剧也曾在这里取景……



从中山码头乘坐轮渡抵达浦口码头,穿过拱形雨廊,来到这座稍显萧瑟的旧车站,仿佛置身时光隧道,感受时代交织的魅力。

 

近年来,南京秉承赓续历史文脉、突出城市特色的思路,稳步推进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改造。目前,大马路15号、津浦路4号等历史建筑修缮工作已接近尾声,即将承载新的功能,焕发新的活力。

 

    航拍改造中的南京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泱波 摄


该项目邀请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的建筑专家,与国内专业古建修复的团队合作,以“尊重历史、保护特色、重塑价值”为原则,用“微更新”的方式对建筑进行改造修缮。

 

例如在屋架加固中,损坏的木构件采用新型木材料按原材质、原规格、原尺寸进行了加工替换,同时,所有老房子的木质梁柱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织补和修复。


    航拍改造中的南京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泱波 摄


未来,市民从定山城市客厅出发,沿滨江步道走到浦口火车站,重游朱自清《背影》故事发生地,将成为一条“滨江文学打卡游线”。

 

就像朱自清游历南京后在《南京》中写道:“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绝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

 

鲁迅“N”“K”记忆里的青葱岁月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2012年3月25日起,南京西站(下关火车站)停办客运业务。泱波 摄


这里的“N”指代南京,“K”指代江南水师学堂。1898年,18岁的鲁迅来到南京在这里求学读书,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在这里一直读到1902年毕业。


如同众多金陵学子,鲁迅在南京度过了他的“青葱”岁月。鲁迅与南京渊源颇深,文学作品里也留下了他在南京的众多足迹。


1910年,鲁迅和200多名师生赴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在下关火车站下车。“南京一行胜读十年书”“我们这些绍兴‘井底之蛙’已由豫才先生带队游过汪洋大海了”!对于这次参观,鲁迅这样写道,可见他对南京的喜爱。

 

航拍南京明故宫遗址。泱波 摄


“这里本是明的故宫,我做学生时骑马经过……——《坟·杂忆》

 

航拍南京莫愁湖。泱波 摄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集外集拾遗》


南京秦淮夫子庙彩灯璀璨迎元宵。泱波 摄


“南京的夫子庙固然是热闹的地方,然而这是因为另有各种玩耍和茶店的缘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如果你也是鲁迅先生的粉丝,不妨来南京追寻先生的足迹,感受“汉字圈”里唯一一个“世界文学之都”的魅力。

 

选一城终老,王安石与南京的不解之缘

 

历史上,外地人到南京安家落户的有不少,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个。

 

红墙映衬下的明孝陵蜡梅娇艳动人。泱波 摄


王安石一生在南京(金陵)先后住了二十多个年头,终老南京,葬在钟山脚下,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事迹和壮丽的诗篇词章。

 

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辞职,回到南京居住,他在江宁府城东门到钟山的半道上的白塘,为自己建造了住宅,取名为“半山园”。

 

 航拍南京紫金山明孝陵石象路。泱波 摄


王安石这样逍遥的退休生活,让苏轼听说后羡慕不已。苏轼出公差时,特意绕道南京,看望了王安石。王安石向苏轼推荐了南京,这显然让苏轼动了心,在《上荆公书》说:“某欲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屦(侍奉左右),老于钟山。”

 

1084年,王安石害了一场重病之后,把半山园改作僧寺,另在秦淮河畔租了一个小小的独院居住。

 

    游客走在南京紫金山明孝陵石象路上。泱波 摄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王安石在66岁与世长辞,墓地也选在了钟山,与长眠在南京的父母、兄长相伴。


李白成了“南京的形象代言人”

 

当代著名作家叶兆言在写《南京传》的时候,把李白称为“南京的形象代言人”,他说,李白与南京关系非同寻常,遍赏金陵名胜,广泛结交当地朋友,喝不完的酒,写不完的诗,千百年来,一直在为南京做免费广告。

 

李白对南京的爱有多深?据统计,李白一生在南京(金陵)长住4次,写下70多篇与南京有关的诗歌。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李白在他写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直接夸张地说自己是南京人,他甚至起草了一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希望唐朝迁都南京。

 

图为1968年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泱波 摄


公元724年,24岁的李白人生第一次离开巴蜀故乡,沿江东下,在第二年的秋天来到了南京。

 

一路长江行的李白留下了很多关于长江的诗,到了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也不例外。

《金陵望汉江》: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秦淮河畔夫子庙景区流光溢彩。泱波 摄


由于李白喜欢没事就往南京跑,在南京积攒了一大帮粉丝和好友。于是,经常可以看到,在长江游船、秦淮河、玄武湖、孙楚楼等地,李白和朋友聚在一起“千杯酒下肚”“斗酒诗百篇”的场景。

 

读书界的“男神”昭明太子南京寻踪

 

千年前的南京(建康),读书界有这样一位“男神”,贵为太子之尊,三十一岁英年早逝,留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选集《昭明文选》。他便是梁武帝长子,集颜值、才华、品德于一身的昭明太子。

 

在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的惠济寺,有3颗有着千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相传昭明太子在此读书时手植,至今仍枝繁叶茂,传粉挂果,且所结白果无苦心。此外,寺内还修建了昭明太子读书像和一系列石刻碑铭。

 

民众泛舟南京玄武湖。泱波 摄


位于南京玄武湖北部的梁洲,也曾为昭明太子的读书处,固有“梁园”之称。

 

    牛首山景区。泱波 摄


据传昭明太子曾在南京(建康)城南牛首山佛窟寺读书,到山中赏景,留下“饮马池”遗迹。

 

南京有多好“逛”?“凤辣子”攻略走起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皆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府主子们穿戴最常用的便是云锦。


为什么曹雪芹会对云锦如此熟悉?曹雪芹生于在南京(江宁),并在此度过了“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的童年。《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金陵十二钗》,足以体现曹雪芹对南京的喜爱了。

 

    南京云锦。徐珊珊 摄


到南京购物,如果你问“凤辣子”有啥好物推荐?那一定是云锦没跑了。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王熙凤初见林黛玉,“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就是云锦。

 

云锦,因其色彩绚丽,灿若云霞而得名,有“寸锦寸金”之称,在江宁织造府和云锦博物馆都可以观赏到。

 

逛完就是吃的环节,朱自清这位“好吃”的游客在字里行间对南京美食的格外深情,让南京本地人对其引以为知己。


游客在南京中山陵享用文艺下午茶。泱波 摄


至今,在南京,游人们依然可以根据朱自清的文章按图索骥,吃个文化“套餐”。

 

比如,你可以“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

 

吃完茶就可以顺着台城走下玄武湖,品尝“最出名的湖上樱桃”,“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清凉山公园崇正书院前木绣球绽放,吸引市民前来拍照。泱波 摄


此外,朱自清还推荐了南京没那么出名的景点清凉山,“夏天去确有一股‘清凉’味。这里与豁蒙楼全有素面吃,又可口,又贱。”

 

不过,作为在扬州长居过朱自清,对于很为人称道的南京茶馆里的干丝则很不以为然,“这些人必没有到过镇江,扬州,那儿的干丝比南京细得多,又从来不那么甜。”

 

图为大厨正在烹制美食。泱波 摄


相反,朱自清“倒是觉得(南京的)芝麻烧饼好,一种长圆的,刚出炉,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馆都有。”

 

对于至今仍是游客的最爱—南京名产咸板鸭,朱自清则建议“要热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


读书人一旦对“吃”讲究起来,菜单里都透着文化味。清代江南才子袁枚于南京小仓山,撰写了一部烹饪名著《随园食单》,以“金陵菜”为原型。


《随园食单》共有十四“单”,分别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


在南京夫子庙,小学生着汉服习礼仪。泱波 摄


书“香”,入眼、入口、入心。自古崇文重教的南京城,文脉源远流长,书香弥漫至今,且愈加馥郁。2021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去年,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96.53%,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人数占比60.99%。


正如叶兆言所说,“文学之都”的首要标志,不是出什么作家,不是得这奖那奖,应该是一个城市对文学的热情。“早在唐朝,南京就有很多文学粉丝。很显然,今天的南京人,仍然还延续着唐朝文学青年的热情。”


今天,你阅读了吗?


作者:唐娟 申冉 徐珊珊
编辑:张楷欣
责编:宋方灿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巩义看杜甫


北京本土确诊+15,未来还将发现续发病例


上海:疫情形势仍处于高位波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