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日前宣布将结束15年的运营退出俄市场,成为俄乌冲突以来离开俄罗斯的又一巨头公司。
俄乌冲突风险下,数百跨国公司选择完全撤出在俄业务或是“按下暂停键”,背后是否有更复杂的盘算?俄罗斯又会如何应对这一波外企“退俄”潮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2022年5月23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中心一家关闭的星巴克咖啡店。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自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有数百家外国公司表示退出俄罗斯市场,涉及IT、零售、餐饮、金融、电影发行等领域。该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决心完全退出俄罗斯的外企达329家,另有446家外国公司宣布缩减大部分或全部业务,但保留重返俄市场的机会。这些外企在宣布退出时,策略各有不同,以避免动作太大“伤筋动骨”。快餐巨头麦当劳选择将俄罗斯业务出售给目前的特许经营权持有人,由其以新品牌经营;汽车制造商雷诺也同意将全部股权出售给莫斯科市政府和合作伙伴,以本地品牌生产新产品。此外,全面暂停业务后按兵不动、等待时机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在俄经营品牌多年的阿迪达斯在“按下暂停键”后,目前面临艰难选择:将公司出售给俄买家、其他国家买家,或是更改标志。俄罗斯《消息报》还透露,阿迪达斯也在考虑重返俄市场。还有企业决定进行整体搬迁,并为员工在新国家提供工作签证和住所;不少金融公司则作出出售全部在俄投资、航空公司作出不再飞越俄罗斯领空等更为果断的决定。
这些外国公司为何急匆匆撤离俄罗斯?《Lenta》新闻网引用经济学家萨利霍夫的观点称,制裁背景下,许多公司担心俄罗斯的回应可能影响外国公司的处境,留在俄罗斯市场的风险升高。
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RSPP)则指出,对多数消费领域公司来说,俄罗斯市场不是其优先考虑目标,他们选择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实际上是因为担心失去更有前景的美国市场。此外,在这些企业的撤离“宣言”中,不约而同地提到“受乌克兰局势影响”,似乎彰显其 “社会责任感”。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企业深知,“身着一层道德外衣有利于盈利”。至于退出俄市场能否产生任何实际社会利益,如加快结束冲突等,基本上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西方施加制裁后不久,俄罗斯先是签署了“关于履行对某些外国债权人义务的临时程序”的总统令,允许俄罗斯国家及企业和个人以卢布支付外国债权人,接着公布“对俄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名单”,为此后的一系列反制措施打下基础。随后,俄政府拟定名单,列出了59家由于停止在俄经营或撤出俄市场而可能面临国有化的外国公司。进入名单意味着违规公司及其管理层将面临俄方反制措施,包括冻结账户和资产、引入外部管理层和财产国有化等。政策领域多管齐下的同时,俄罗斯还在不断呼吁加快进口替代,停止对西方的依赖。事实上,俄罗斯自2014年就开始推行进口替代,但今年的大规模制裁和外国公司“退俄”风潮仍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俄罗斯经济学院校长耶尼科洛波夫表示,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俄罗斯将通过反复试验与试错,找到关键的进口部件,以及将其取代的方法。
大批外企宣布退出俄市场后,俄罗斯民意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调查,超过一半的俄罗斯受访者认为,外国公司退出俄罗斯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
2022年3月3日,人们在俄罗斯莫斯科郊区的宜家商店排队结账。当日,这一瑞典家居品牌在推特发文称,决定暂时关闭其在俄所有门店,并暂停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所有采购计划。俄罗斯人的担心主要集中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无法获得汽车零部件、失业和药品获取方面。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对外国企业而言,退出后的市场份额一旦被占据,将很难夺回。首先,俄罗斯本土的品牌和制造商也被认为拥有很大的潜力,加上政府的扶持与鼓励,已有不少本土企业尝试通过买入业务和品牌的方式取代外国公司。其次,国际大牌的撤出可以为中小企业腾出生存空间。据统计,在服装领域,俄罗斯有80%(约4500家)的服装公司来自线上,这些设计师和小公司通过社交网络推广并销售自己的商品。此外,还有其他国家的产品可能进入俄罗斯市场。据《消息报》介绍,以办公软件为例,俄罗斯的My office、LibreOffice和中国的WPS都被认为是微软办公软件的替代品。《俄罗斯报》则表示,来自土耳其、印度和伊朗的公司也在与俄方进行全面谈判,计划在俄开设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