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确!这些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常态!


6月9日下午3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明确表示,没有疫情发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15分钟核酸采样圈并不要求所有城市都建立。

发布会现场。刘超 摄

各地应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

依法、科学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疫情发生地应该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学组织好核酸检测工作,明确核酸检测人群、区域范围和频次,做好宣传、组织和引导工作。同时,也呼吁广大群众依法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积极配合开展做好核酸检测,履行好个人的防控义务,共同推动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


没有疫情发生 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 

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贺青华介绍: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制定核酸筛查策略,划定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范围开展全员筛查。

受检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在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人员不外出,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人员确需出行的要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

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

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


贺青华介绍,目前,国内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核酸检测是早发现的最科学、最有效手段。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是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15分钟核酸采样圈并不要求所有城市都建立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由于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在这些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人群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核酸检测服务,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灵敏性,有助于避免出现大规模、暴发式的聚集性疫情。
15分钟核酸“采样圈”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大城市。是否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不能“一刀切”。

10合1混采管进一步多管混检

存在阳性漏检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混采就是将5个、10个或20个拭子样本放入一个采样管中,这些分别经过理论论证、实验室验证以及疫情地区真实样本的现场验证,其阳性检出率与单采样本是没有明显差异的,结果准确可靠。
但如果在实验室中再将10合1混采管进一步多管混检,如3管或5管混,相当于实行30混1或50混1,这种混样检测方式加大了样本稀释,尚未进行实验室和临床验证其与单采样本之间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存在阳性漏检的风险。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自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
编辑:贾雨沁
责编:宋方灿


甘肃回应!高考数学作弊考生成绩无效!


空军一架歼7飞机失事,1人遇难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逝世,曾演姜子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