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鄱阳湖、洞庭湖,“缩水”近70%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气象卫星监测显示,7月以来鄱阳湖水体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8月21日水体面积约为1010平方公里,与近1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减小约67%,为近10年最小值。而和7月10日水体面积相比较减少了约69%


此前在8月4日的时候,水利部就监测到江西鄱阳湖水位低于枯水位,创下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纪录。从这两天拍摄的图片中可以看出,鄱阳湖大面积湖床露出,干涸龟裂的湖底清晰可见。

8月21日,江西九江,原本处于鄱阳湖中的千年石岛“落星墩”完全露出,周围的大面积湖床变成“草原”。(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洞庭湖水体面积,7月以来也呈减少趋势。风云气象卫星监测显示,8月21日水体面积约为546平方公里,与近1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减小约62%,为近10年最小值。与7月1日水体面积相比较减少约67%

8月13日,受长江流域降雨量偏少和上游来水量锐减的影响,进入主汛期后长江水位持续退落,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现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何缩水如此严重?

为何今年鄱阳湖“缩水”这么严重,竟会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江西水利部门的专家认为,持续高温少雨是主要原因,出湖水量是入湖水量的2.6倍,造成“入不敷出”


另外,持续高温使湖水蒸发量也明显大于降水量。“目前,长江、鄱阳湖水位仍在持续下降,主要是受近期高温少雨的影响。特别是7月份以来,全省降雨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偏少了近5成,加上五河来水减少,导致7月中旬后,鄱阳湖每天都以10多厘米速度下降


8月21日,江西九江鄱阳湖二桥附近水域,大面积湖床露出。(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鄱阳湖水体面积大幅缩减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针对鄱阳湖水体面积大幅缩减的情况,都有哪些原因?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解决民众用水问题?

江西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工作人员 杨筱筱:

6月下旬以来江西降雨量较同期偏少五成,鄱阳湖水位下降直接影响沿线居民饮用水。沿线及环湖地区农作物灌溉引水不足,通航能力降低,对湖区生态造成不利影响,水利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旱情影响。

8月21日,江西九江,原本处于鄱阳湖中的千年石岛“落星墩”完全露出,周围的大面积湖床变成“草原”。(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六月以来干旱灾害致湖北逾657万人受灾


据湖北省应急管理厅22日通报,截至当日15时,6月以来的干旱灾害造成湖北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85个县(市、区)657.95万人受灾,饮水困难需救助40.2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73.14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68.3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8.22亿元(人民币)。


据气象预测,8月25日前后,长江中下游部分区域或迎降雨,长江流域旱情可能有所缓解。


8月21日,江西九江鄱阳湖二桥附近水域,大面积湖床露出。(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湖南官方:旱情形势依然严峻,但总体可控


湖南省水利厅22日发布汛旱情专报称,综合分析研判,未来一周,湖南湘中以南局地旱情有所缓解,其他地区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但发展势头趋缓,旱情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仍然可控


目前,湖南各市县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采取“蓄、引、提、调”等各项措施,尽可能增加抗旱水源,保障用水需求。


如何破解枯水常态化趋势?


近些年来,鄱阳湖的水是“来得快、退得凶、降得低”,低水位造成的不是一两年的临时性影响,已经呈现常态化趋势


8月21日,江西九江,原本处于鄱阳湖中的千年石岛“落星墩”完全露出。(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年华认为,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正导致沉水植物面积和生物量减少,湿地洲滩植被退化,使原有湿生植物群落向偏中生的群落类型演替,对螺蚌、鱼类、越冬候鸟和江豚等造成不利影响。专家认为,或许可考虑用生态工程性措施加强对鄱阳湖的水位调节,应对干旱低枯水位常态化影响,保障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戴年华建议,国家、省、市、县多方联动,针对气候变化问题、鄱阳湖生态问题、水生生物与湿地候鸟等问题、保护地建设问题、生态补偿问题、湖岸线整治与生态景观打造问题,采取组织专家团队调研,开展现场踏查,找准问题根源,着力标本兼治,针对性地实施科研、监测和生态保护、建设、修复、治理工程,增加保护经费投入,以推进鄱阳湖生态安澜、长治久安。


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社(武一力 李伟 付敬懿 钟乐)、科技日报
编辑:梁静
责编:彭大伟


特朗普:他们的行为就跟罪犯一样


官方回应:不存在“2022年红绿灯新国标”


愿平安!重庆、四川、贵州多地突发山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