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永年:为何说金源文化见证了民族交融与东西方交流?| 东西问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2-12-12


金王朝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民族融合,起着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是元、明、清大一统的孕育期。

者:刘锡菊

全文字数:2503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金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之一。金王朝建立后,金源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以大都市文明为核心的金源文化。金源文化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从哪些方面见证了民族融合与东西方交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程大学特聘教授王永年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金源文化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金源文化是如何进入中原的?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王永年:金朝是由东北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立都在今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的白城,史称“金上京会宁府”。公元1115年建立政权,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1214年金宣宗又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直至1234年被蒙、南宋联军所灭历经120年。

金元明清北京城址变迁图。受访者 供图

《金史·地理志》载:“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曰‘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第一,建立政权前定居按出虎水,完成了部落联盟,称为女真崛起时期。第二、完颜阿骨打率部反辽,开朝立都(1115—1153年)。开创了金源文化最为灿烂的时期,成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高峰。第三、海陵王迁都北京(1153年)以后,金源文化重心从东北转入北京。直到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金源文化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承。

中新社记者:金源文化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两者有哪些相通之处?

王永年:金朝作为十二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主角,它承袭辽、北宋优秀的政治文化民俗等基因,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朝代。

金朝的官制,既承袭了中原汉制的某些传统,又非一如汉制,而是有所保留和变通。金初熙宗推行汉官制度的三省六部制改革,替代女真旧俗“猛安谋克”制度。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罢中书、门下二省,尚书省成为金朝中央行政中枢机构。金朝官制对元朝以及后来的王朝影响很大。我们今天的省,源于元朝的行中书省,而这个元行中书省,就是沿袭金朝的行台尚书省。

金朝的立法,也颇有特殊之处。金章宗期间“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章粲然成一代治规”。泰和二年(1202)颁行的《泰和律义》,标志着金王朝法律发展到了一个完备阶段,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元史·刑志》载:“未有法守,百司断理狱讼,循用金津。”

金朝科举制度,则是“合辽、宋之法而润色之”。专门设置女真进士科,这也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创举,对元、清产生了深刻影响。元代科举分的“左右榜”,清代的“宗室科和八旗科(翻译科)”,均沿袭女真进士科而来。

游人参观福州台湾会馆的历史主题展区。张斌 摄

金朝在学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更是成绩斐然。文化已达“一变五代,辽季衰陋之俗”,“大定以后,其文笔雄健,直继北宋诸览”。出现如赵秉文、元好问、王庭荺等杰出的文学家。艺术成就大放异彩:海陵王能画竹,也是当时代表中国北方诗坛健刚诗风的人物。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上,也堪称世界绘画史上不朽之作。

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始建,明昌三年(1192)完工的卢沟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北京的金中都遗址、钓鱼台、中南海、北海公园、玉泉山、颐和园、燕京八景、太宁宫、大觉寺(灵泉寺)、栖隐寺、瑞云寺、圣安寺、昌平银山塔林,山西大同的上下华严寺等,均为金朝留给后人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湖门村银山塔林,为明清时期“燕平八景”之一。银山的辽代塔群是中国现存辽塔最多的著名风景区。塔群自金元以来,经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郭俊锋 摄

中新社记者:金源文化有何特征?

王永年:金源文化是以女真族传统文化为底蕴,广泛吸纳和融汇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与自然界争生存和民族自立的过程中形成的独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新北方文化。其特征为:古朴、粗犷、尚勇、豁达,以小博大、喜学人长、巧用机遇、富于创造、锐意进取、兼容并蓄。它反映了女真民族耐寒进取的海东青精神,雄毅淳朴的黑土精神,虚心睿智的包容天下精神。

中新社记者:这些特征从哪些方面见证了民族融合与东西方交流?当时的金朝是如何推动东西文化交流互鉴的?

王永年:金王朝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民族融合,起着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是元、明、清大一统的孕育期。

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提出“中外一统”,到海陵王迁都北京,努力实现“天下一家,然后可以为正统”,大量任用中原汉人文士,契丹人文士进入金统治核心,到金章宗时期完成封建化进程,并通过西夏与西亚丝绸之路带进行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黑龙江哈尔滨,以金源文化为主题的冰灯景观。王琳 摄

金在吸纳辽制的同时,把当时辽国与西亚,古罗马到呼伦贝尔草原的贸易通道延承下来,且开通了北上黑龙江口到鞑靼海峡,沿库页岛到日本北海道通道。南线开通了以金上京为中心的沿长春、沈州(今沈阳)、大兴府(今北京)及与南宋边界的邓州、唐州、蔡州、泗州到临安(今杭州),再由临安入海的丝绸之路带。金朝南北丝绸之路带连接欧亚、东南亚等城市建有榷场。北线以易牲畜、名马为主,西域引进的西瓜,就是从西线传入金上京地区后传到南宋。南线以茶叶、象牙、犀牛角、檀香、丝织品、陶瓷、生姜、米及文化用品,琴棋书画输往北方,形成东西文化贸易大交流的互通局面。

中新社记者:从对金源文化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一时期的民族融合有什么特点?

王永年:首先是政治制度的融合。从金初完颜阿骨打“一依本朝旧制”到金太宗推行的多种制度并存,对征服的辽地区采用南北官制。对南宋推进其先进封建社会制度,设立行台尚书省,用中原封建统治制度管理占领区。
其次是文化融合。金朝建立时,就主动接纳汉文化“借才异代”,任用汉文士参加治理国家工作。一大批中原文士,如洪皓、宇文虚中、高士谈、吴激、蔡松年受到重用。

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20年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上,嘉宾参观金代画家张瑀的《文姬归汉图》等文物。王刚 摄

中新社记者:如今,我们生活中是否还有元素是从金源文化中继承过来的?

王永年:宋人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39《初兴风土》载:“穿土为床,熅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火炕。”火炕是女真人生活习俗,现在依然沿袭。现在普遍流行的满族全猪宴(俗称“杀猪菜”),东北地区的腌酸菜,东北大酱制作,包黏豆包,传统编织技术,鱼皮制作技艺,木格楞建造工艺,金代蒸馏酒工艺,拉大辫建房工艺,满族婚俗,满族家祭等很多仍在传承。                        
                             
受访者简介:

王永年。受访者 供图

王永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程大学特聘教授、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哈尔滨市阿城区非遗学会会长、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文史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著有《金上京文史论丛1一4集》《金上京史话》《大金建都900年亲历记》《哈尔滨市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普查集1一2集》等。


文字编辑:文龙杰
图片编辑:李慧思
排版:贾雨沁
责编:彭大伟

贺达炘:陕历博“镇馆之宝”背后有何文化交流“密码”?| 东西问


鄢一龙:中国式现代化将如何开创新路?| 东西问


李刚:“地下运河”坎儿井何以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生命线?| 东西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