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木衣架的80%,竟然来自芋头之乡

蒋丰慧 中国新闻社 2023-09-13



说起荔浦,你首先想到的是作为“皇家贡品”的荔浦芋,还是到了过年“炫”到停不下来的砂糖橘?

荔浦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能长出粉糯甜香的芋头,能种出个小体甜的砂糖橘,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以“荔浦芋”闻名全国的地方,也有着不输于“荔浦芋”名誉的“中国衣架之都”称号,把“小衣架”做成了“大产业”。

据了解,荔浦市年产各类衣架40多亿支,衣架80%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座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市场份额约70%的桂北小城,每年默默地向全球输出产值高达7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衣架产品,把“小衣架”做成了“大产业”。

衣架长廊。杨宗盛 摄

单车钢丝弯出第一个衣架

相传最早的荔浦芋是福建槟榔芋与荔浦野山芋杂交而来的品种,机缘巧合下成为了荔浦的“城市名片”。而衣架产业在荔浦蓬勃发展,也带着点灵光乍现带来的产业奇迹。

工人正在组装衣架。杨宗盛 摄

20世纪80年代,荔浦仍摸索着发展的道路。彼时《宰相刘罗锅》没有开播,“皇家贡品”荔浦芋未被大众熟知;广东砂糖橘势头正盛,荔浦千亩砂糖橘果园不见踪影。

此时,荔浦农产品的优势尚未被挖掘,轻工业的发展奇迹却似乎近在眼前。1989年,一位台湾客商的到来,一根自行车车轮钢丝的巧用,“弯”出了荔浦衣架产业发展的前路。

工人正在组装衣架。周利朔 摄

1989年,一位台湾客商来到荔浦,想要做出手里的衣架样品。当时在本地小有名气的木工覃裕祥接下了活计,却在衣架钩上犯了难。

架钩需要电镀,也没有相关的原材料来加工,铁丝太软,钢筋太硬,当时的弯钩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生产。

苦思无果的覃裕祥在骑车回家时,发现自家电镀的单车车轮钢丝和衣架钩结构类似。“这细细的单车钢丝可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更何况支撑一件衣服?”覃裕祥心想。说干就干,覃裕祥立马掉头回到工坊,拆掉自家单车,用轮子的钢丝弯成了弯钩。

工人正在组装衣架。周利朔 摄

靠着自行车轮毂钢线弯出衣架钩,在一个月内,覃裕祥与员工一起制作出了30个样品,得到了台湾客商的肯定,大呼“amazing!”,并拿到了10万个衣架的订单。

没有制作毛坯的机器,就用锯子切割出衣架毛坯,没有五金配件,就买自行车轮毂钢线制作……覃裕祥与10来个工人日夜劳作,在半年内将10万订单如期交付,并在之后成立了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祥公司”),开启荔浦衣架产业“从无到有”的新时代。

工人正用机器制作衣架。杨宗盛 摄

蓬勃发展的衣架企业

十万订单的成功交付带来了更多的外贸订单,怎么满足日渐增长的订单需求量,成了衣架企业的难题。

裕祥公司总经理秦竹回忆说:“最开始我们的机器设备升级,科技含量没那么高。那时候衣架毛坯是手工做的,为了能够多产出,我们从用锯子到使用带马达的电动锯子,锯片也尝试换成寿命更长更耐用的合金锯片。”

2017年,裕祥公司从意大利进口流水线设备,衣架年产值的增长有了一个质的突破。

流水线上的衣架半成品。杨宗盛 摄

“30多年前,我们生产20万根衣架要一年时间,现在通过智能化制作只需要一天!”覃裕祥的儿子覃元高如是说。

随着衣架订单源源不断地增加,荔浦衣架产业开始从“荔浦制造”走向“荔浦智造”,荔浦衣架生产实现了机械化与自动化相结合,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满足了产量的需求,荔浦开始玩起了品类的“新花样”。

来自外国的客户正进行产品验货。广西桂林华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供图

“欧美的消费者注重环保和质感,大多喜爱木质衣架。一些折叠式可节约空间的衣架,则在日韩这些地区卖得很好。”广西桂林华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高旭介绍着衣架品类销售的“门道”。

从小孩到老人,从北方到南方,从东亚到欧美,看似普通的衣架也有着不同的款式需求和材质需求。针对不同需求,荔浦衣架现有木制、竹制、植绒、金属、浸塑、橡塑、布艺、木塑等八大类3000多个品种。

来自外国的客户正一起讨论新产品开发。广西桂林华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供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荔浦不少新兴的衣架企业搭上了电商销售的“快车”,桂林思倍多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倍多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有这么一句话,‘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值得在直播平台重做一遍’。”思倍多公司董事长莫家龙说,“荔浦有着中国衣架之都的名号,我们公司一边接轨国际市场,探寻产品明年的流行趋势和产品定位,一边尝试将产业带优势与电商销售相结合,深挖国内市场潜力。”在莫家龙看来,国内衣架市场未来可期。

桂林思倍多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家龙展示打包好的出口衣架。周利朔 摄

衣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小五金、油漆化工、塑料制品、印务包装、原材料种植、原材料加工、外贸出口、电商销售等8个配套产业的发展,如今,荔浦衣架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2008年,荔浦成为“中国衣架生产基地”,2010年荔浦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衣架之都”荣誉称号。

航拍坐落在荔浦市的中国衣架之都大楼。(无人机照片) 杨宗盛 摄

衣架产业“架”起幸福生活

要说衣架产业带给当地人什么生活变化,让荔浦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目前,荔浦拥有衣架家居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在荔浦,平均每10人中便有一人从事与衣架产业相关工作。

从收入微薄的农民到月入4000元(人民币,下同)的市民,从农村平房搬入县城135平方米的商品房,从骑自行车到开上私家小汽车,从事衣架产业的裕祥公司员工潘自娥笑着说:“这种生活和收入,在以前靠干农活是想都不敢想的。”

衣架长廊。杨宗盛 摄

每到傍晚,“70后”的裕祥公司生产车间经理张祖敏最爱干的事情,就是饭后在广场上散步消食。

“以前一星期吃一次肉,工作又累,工作一天就想躺着休息,有地方玩都懒得去。”张祖敏笑着说,“现在伙食好了,一顿三餐都是大鱼大肉,加上生产线引进自动化设备后工作轻松了不少,散步运动成了我现在的爱好,一年还能计划一两次外出旅游放松心情。”

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衣架。 杨宗盛 摄

在荔浦,靠着从事衣架相关产业实现“单车变摩托,摩托变汽车”的例子数不胜数。数据显示,相较1989年荔浦年人均纯收入621元,2022年,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30477元。

形式多样的木质衣架。周利朔 摄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荔浦衣架产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壮大,如今进入了衣架家居“2.0时代”,正朝着百亿大产业前进。


作者:蒋丰慧
编辑:梁静
责编:彭大伟


它被誉为全球抗疟首选药,竟多半来自这座小城


为何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有股“烧饼香”?


一把钢卷尺能有多“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