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不敢忘!袁爷爷,我们好想您……
经历过饥饿,立志要研究出高产水稻
他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学习了四年,他说:“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学农。”
毕业后,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而他也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18个年头。
他见过饿殍,听过无数次“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这段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让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图源:中国青年报
他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他认为杂交水稻大有可为,即使当时的科学家都判定这一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因为有了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种子,水稻才能进行人工杂交,为了寻找它,袁隆平拿着放大镜对着试验田里的万千株稻穗,开始了大海捞针般的探索。
图源:中国青年报
图源:央视新闻
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他依然没有放弃。1970年11月,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来到野生稻最集中的海南,由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带路,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大约两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药异常。袁隆平接到电报赶到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
1970年,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现场。图源:隆平高科
“野败”的发现为后来的研究铺平了道路。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他正式对外宣布: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图源:人民日报
这枚“共和国勋章”,好重好重
2019年9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等8人“共和国勋章”。
▲2019年9月,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袁隆平感叹说:“我接受‘共和国勋章’很激动。这个奖,对我是鼓励,也是鞭策。我得了很多奖,但这是国家最高荣誉。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还要攀高峰。”
他又说:“这枚‘共和国勋章’,好重好重。”
90岁的他许下生日愿望: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临近90岁时,仍坚持去试验田“打卡”。
图源:人民日报
2020年,他在90岁生日这天许下生日愿望:希望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
图源:央视新闻
这个愿望在同年11月2日实现。当天,在湖南衡南县,双季稻亩产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超世界纪录。得知这个消息,袁老高兴得像个孩子。
图源:央视新闻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在秘书辛业芸访问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传》中,袁隆平称,因为自己这种凭兴趣和爱好的性情,到毕业时,大学同学们给了他一个鉴定: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合起来就是自由散漫。
他说,“哈!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还是这样。我不爱拘礼节,不喜欢古板,不愿意一本正经,不想受到拘束。”
由于身份证损坏,在补办身份证录指纹时,袁隆平开心地向现场的民警“炫耀”:“我是十个螺嘞,我手是十个螺。”
图源:人民日报
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说自己“脑瓜子没糊,90后九九表还可以考一考。九九八十一,哈哈哈……八八六十四,哈哈哈……”。
这段视频曾引发网友热议,其中热度最高的一条评论亮了。
别看袁爷爷生活中这么风趣幽默,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小烦恼”……
一次,当被问到团队怎么带?袁爷爷内心:哎呀,一头乱麻。
图源:央视网
身为院士,当被问到为啥不带博士生?袁爷爷说:“这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
图源:央视网
一个个珍贵的画面,看着看着就笑了,而笑着笑着,眼眶不知不觉湿润……
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成真了!
他曾经梦到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
而梦想也正逐渐成为现实!2021年11月15日,浙江龙泉,袁隆平院士生前参与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巨丰5号”喜迎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可达2米,单穗实数粒比普通稻多3倍。
2022年9月2日,湖南长沙,隆平稻作公园工作人员展示了巨型稻的实拍视频:几名女性农业人员站在稻田中举起手臂,水稻比成人伸直手臂还高。当时水稻已经齐穗,即将进入成熟期,株高最高可达2.2米。
图源:顶端新闻
这些两米多高的巨型稻引发大家对袁隆平老先生的怀念,不少网友留言:“梦想成真了,袁老”“这盛世如您所愿,禾下乘凉已不是梦”。
深切缅怀袁爷爷我们想念您!
突发!新航一客机紧急迫降,致1死30伤
布林肯对赖清德表示“祝贺”,中方表态!
中国特使,访问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