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怎么过中元节?

作者 穆朗 中国新闻社
2024-09-08


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又称“七月半”“鬼节”,是中国人共同的传统祭祖之日。

然而,因“鬼节”之名,中元节长期以来被人误解,给人以神秘恐怖的感觉,然其蕴含的“孝道”“感恩”等文化内涵却鲜为人知。其实,这个寄托着深厚情感的节日,早已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民间信仰氛围浓厚的台湾,便是一个鲜活例证。

在台湾,农历七月也被称为“鬼月”。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下,都能看到民众结伴祭拜祖先、祈福未来的场景,各地祭奠活动也不尽相同。

基隆中元祭

在台湾北部地区的中元节活动中,以基隆中元祭最具特色。这项已有170年历史的民俗活动,在17日晚间上演。百余宗亲队伍在市区封街表演、游行,并施放烟火,市区人山人海有如不夜城。重头戏“放水灯游行”于当日晚11点半进行;18日晚,即中元节当天,则举办了普渡祭祀活动。

8月17日晚,农历七月十四,基隆百余宗亲队伍、水灯头、花车及表演团体等在市区封街表演、游行,并施放烟花。图片来源:《联合报》

基隆中元祭可追溯至清朝时期。当时,福建漳州与泉州两地移民,大量迁徙至台湾北部,因争抢水源和土地,常有争斗发生。相传,咸丰年间的一次冲突,造成百余人死亡。后双方调解处理有关事宜后,约定于农历七月举行普渡仪式,这便是基隆中元祭的来源。如今,这项活动已成为当地颇具规模并充满文化特色的观光活动。

基隆中元祭放水灯活动。图片来源:《联合报》

中元抢孤

台湾多地盛行抢孤习俗。所谓“抢孤”,是在普渡广场上搭起高台,上面放满各式供品。主办人一声令下,所有人便蜂拥而上抢夺祭品。曾经的祭祀活动如今已演变为一项规则清晰的民间体育活动,民众热情不减反增。

台湾抢孤以宜兰头城和屏东恒春最有代表性,素有“北头城、南恒春”之说。

头城抢孤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清代,相传先民从大陆渡海到台,经历天灾、战争与疫病,生存不易,死者亡魂无归,当地民众集资在夜晚举行抢孤仪式。于是他们竖起高高的孤栈并挂满供品,让流落他乡却无家可归的亡灵吃饱再走,以示安抚,表达悼念。

宜兰头城抢孤活动现场。图片来源:中时新闻网

在恒春古城,早期城内富裕人家,中元祭祀后会将祭品施舍给贫寒人家,但常造成因争抢而发生斗殴或踩伤事件,后改为攀爬牛油柱以取得祭品。最初只有4根高柱搭台,后增至36根,而最中央的4柱专门留给“好兄弟”(台湾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称为“好兄弟”)。又因攀爬的闽南语为“竖”,这项活动因而又被称为“竖孤棚”,并延用至今。

恒春中元抢孤活动现场。图片来源:联合新闻网

保安宫中元普渡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是佛教仪轨中重要的仪式,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是用竹蔑编织成盆,下面用竹脚支撑,竹盆中贮放冥纸,称盂兰盆。在中元节这天,焚烧盂兰盆,寓意把纸钱烧给祖先和“好兄弟”,所以叫盂兰盆会。与道教或普通民众祭祀的不同之处在于,因佛教戒杀生,故盂兰盆会供品均为素食。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蕴含敬天法祖、普渡众生之意。

台北大龙峒保安宫是台湾北部重要的庙宇之一,创庙者为福建同安人,建庙至今已200余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保安宫都会依例举行普渡法会。

今年的法会现场,堆满了各种纸糊神像,如大士爷、山神、土地爷等。这种纸糊扎作不仅是台湾各种祭典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其制作工艺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逐渐融入民众生活。

大龙峒保安宫中元普渡盂兰盆会。图片来源:大龙峒保安宫网站

祭祖、普渡、放水灯、抢孤……中元节祭祀之所以在台湾如此隆重,与早期从大陆到台湾先民的经历密切相关。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怀念中,祭祀活动逐渐积淀成文化,提醒后人倍加珍惜和感恩。


编辑:臧赫

责编:宋方灿


传奇影星阿兰·德隆去世,曾饰演“佐罗”


李在明,再次当选!


陈芋汐,上大学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新闻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