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班的真相是什么,很多人都弄错了...... | 夜读


现在,有很多人感觉在职场像螺丝钉一样,埋头苦干,但常觉迷茫、单调、乏味,不知道当下所做的事有何意义,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结果工作越做越不带劲,一听到外面有风吹草动就想入非非,总觉得只有辞职离开才是最优解。


《活得通透》一书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人之所以厌恶工作,是因为心态出了问题。”


摆正心态,认真思考和了解上班的真正意义,或许,工作反倒会成为你成功的垫脚石,保养身心的最佳渠道。


01

上班这件事,不仅为了钱


对工作的认知,决定职场出路。


有些人投简历找工作,最在意的是“待遇如何”。 


人往高处走,这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单凭每个月银行卡进账的数目,就乱了工作的节奏和投入程度,很容易变得浮躁,一事无成。正如那句话说的:


上班最大的意义,不是那点工资,而是工作能让你有规律地生活,有见人的机会,有稳定的社交圈子。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斯基把工作观分为三种:


第一种,把工作当差事,办一件事拿一份钱。


第二种,把工作当职业,恪尽职守,在意自己的远期发展。


第三种,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使命,从骨子里热爱它,力求实现更高的价值。


只看到蝇头小利的人,干不成什么大事。


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深耕专业,沉淀本领,你才有机会冲破平庸,完成真正的蜕变。


我们应该做的,是视工作为学习,充分利用上班的8小时精进自己,磨炼技能,进入良性循环。


不把赚钱当过程,趁年轻多耕耘,财富自来。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02

你的顺序对了吗?


“硅谷投资教父”纳达尔说过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


在现代职场中,忙碌是普遍的状态,纯靠努力已经无法超越他人,只有会思考的人,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工作中,最怕的就是脑子没动,手脚先行。


网友@林澜 在一家生产手表的电子厂里当车间主任。


早年时他只是一名工人,负责给手表装配零件,每天从早忙到晚。


因为收入是按件计算,许多工人为了多赚点钱,都会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拖到深夜才下班。


最后往往钱没多赚多少,人还累出了毛病。


但林澜不一样。


他知道,靠人力拼手速永远只能赚辛苦钱,得想办法提高效率。


于是,他开始研究整个手表的架构、各种配件的功能。


他每天都准时下班,一回到宿舍,就坐在电脑前开始鼓捣,一边学习组装原理,一边学习使用电脑操作自动化生产线。


后来工厂引进大量机械手,很多人都失业了。


而他因为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会操作电脑,被留了下来,还顺利晋升为车间主任。


思维导师叶修说:

“普通人想出人头地,简直难于登天。对我们而言,人生角逐的入场券仅有一张,那就是思考力。”

做任务之前先动动脑子,站上高处,放眼全局,你才能抓住重点,从根本上完成能力的进阶。


有了思考力的支撑,人生也会大不相同。



03

职场是一个能量场


职场不是真空环境,而是这样一个特别的能量场——


原本不善言辞的人,“被迫”学习如何跟同事、领导打交道,慢慢琢磨出自己的职场语言。


习惯单打独斗的人,职场交际网会提醒你如何与人合作,以实现共赢。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以为毕业就可以丢掉书本,但职场的奋斗氛围会推动你不断思考如何自我提升,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


当你置身在真正的能力竞技场中,看到周围的人都在为目标努力着、行动着,自己的脚步也会不自觉地跟着迈起来。


特别认可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说的这句话:


工作不仅维持你的生活,是让你带进社会的一个角落,也是个连线;


工作是雕塑你自己,每个年轻人现在都有以前没有碰到的机遇,浪在往前走,不要被浪丢在后面,你宁可做个冲浪儿,你不要做个在海滩上晒太阳的人。


《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痛苦+反思=进步。


工作注定是苦的。


但有人吃的是浑浑噩噩、止步不前的苦;


有人吃的是逐渐觉醒、升级打怪的苦。


结果可想而知,前者沦于平庸,后者在成长中出众。


过程对了,你也不觉得上班烦人了。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自读者、每晚一卷书

编辑:臧赫

审校:魏园

责编:宋方灿


放下面子,才能扛起日子 | 夜读


废掉一个人最隐秘的方法:让他去吃低级的苦 | 夜读


关系再好,也要少说这四件事 | 夜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新闻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