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不仅是一场康波,还是一场超级债务周期

胡晨曦 FMBA 2019-02-13

很多人会觉得,宏观是多宏大的东西啊,跟我们个体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宏观经济规律中度过一生。


本文作者为西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胡晨曦,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很多人会觉得,宏观是多宏大的东西啊,跟我们个体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宏观经济规律中度过一生。对于个体而言,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地预判宏观形势,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到底该选择学哪个专业?选择哪个行业就业?何时买房,何时买股票?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如果可以正确地对宏观形势有前瞻性认识,就可以在不同资产类别中进行动态配置,也可以适时并及时地调整业务布局。宏观分析的大局观树立,可以帮助我们高看低维:正如蚂蚁在地面上爬行,看不到前面的坑坑洼洼还是会往前爬。而作为直立行走的人类,在看到前面的坑坑洼洼时就可以选择跨过去或是绕过去。

伟大的周天王曾说过,人生就是一场康波。康波周期是经济成长过程中上升与衰退交替出现的一种周期性波动。它不仅客观存在,还会对每个人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因为每个人的一生基本上会经历一次或两次康波机会,这种机会使我们得以分享技术革新的红利。而实际上,人生不仅是一场康波,还是一场超级债务周期。在“人生发财靠康波”的同时,如何在把握康波机会的基础上择机加杠杆实现个人财富增值,又如何择机去杠杆守住财富或许就需要依靠对债务周期的理解与把握了。达里奥在其新书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中就详细阐述了债务周期的分析框架。

著名对冲基金经理达里奥在1975年创立了桥水基金,几十年的风雨洗礼使桥水基金跃居对冲基金界前列。在对冲基金哀鸿遍野的2008年,桥水基金旗下的Pure Alpha对冲基金收益仍达9.5%,2010年收益率跃升至45%!2016年桥水录得年收益49亿美元,超越索罗斯、保尔森。作为一家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桥水背后有一套很严密的宏观模型,掌舵人达里奥也将其对宏观经济周期的理解模型化。

有了经济周期模型,就可以根据不同经济阶段动态调整资产组合,并通过资产相关性分散系统性风险,以实现纯阿尔法策略。因此,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研究宏观经济周期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风靡一时的《原则》之后,这位对冲基金大佬再出新书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达里奥在这本书中探讨了什么问题?我们又可以从达里奥的人生与著作中得到哪些启发?很多人觉得,这书中没有提怎么炒股怎么赚钱啊。老子说过,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若有术无道,则止于术。债务周期分析框架的建立,更多的是道的层面,微观个体如何运用实际上是存乎一心的事。

一、专注宏观与历史的投资人

达里奥于1975年创立桥水,在他掌舵期间,桥水基金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600亿美元。达里奥和他的桥水在投资市场堪称传奇:19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使对冲基金界哀鸿遍野,而达里奥领导的桥水基金却获得了高达22 %的利润,达里奥因此也被誉为“十月英雄”。1995年,桥水基金的42个精英雇员管理资金高达41亿美元。在整个华尔街都分崩离析的2008年,桥水基金的整体收益率仍达14%。到了2010年桥水的收益率已跃升至45%。2016年桥水录得年收益49亿美元,超越索罗斯、保尔森,成为对冲基金界的神话,被市场公认为“最能赚钱的对冲基金”,达里奥也自然而然被拜为对冲基金界的教父级人物。

实际上,达里奥是一个专注于宏观的投资者,他关注经济趋势,关注GDP、通胀、汇率和利率的变化。他也是个有情怀的投资者:预测到2007年次贷危机的他,曾一腔热血上访财政部,告知美国可能会面临一场严重的信贷危机,但是没有人在意他的预测。他为此又走访白宫,告诉政策制定者银行系统面临的潜在风险,但是依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次贷危机发生,雷曼倒闭,政府高层才想起达里奥的预测和分析。很多人会觉得,宏观是多宏大的东西啊,跟我们个体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宏观经济规律中度过一生。对于个体而言,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地预判宏观形势,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到底该选择学哪个专业,选择哪个行业就业,何时买房,何时买股票?这一切选择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或是一时起意,那无异于将人生交给别人或是命运。而宏观分析的大局观树立,就可以帮助我们高看低维。

达里奥是一个实践者,而非一名理论家。与传统经济学家不同的是,除了分析宏观指标,达里奥会观察市场买卖双方对供需的影响,再判断自己的结论是否已经反映在资产价格上。与经济学理论相比,达里奥更热衷于对经济史的深入分析。在经济史的研究中,达里奥不断总结债务危机背后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基于债务周期、经济周期、商业周期的研究框架。达里奥也会寻找不同债务危机的异同,并思考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最终他将各种案例的总结整合为投研框架,再据此对新发生的经济问题进行判断并将结论运用在投资实践中。

在风靡一时的Principles(《原则》)之后,值2008年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达里奥再出新书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希望通过系统性的债务危机分析框架,使公众能了解债务形成的机理并减少未来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

二、达里奥的新书说了些什么?

达里奥对债务问题一直有一个隐忧:“债务问题就像是一种病,而且是周而复始的发生”。通过计算,达里奥发现有许多美国公司已经难以偿还债务。债务的不可持续,终究会带来偿付的压力继而引发巨大的问题。

在新书中,达里奥先系统介绍了债务周期的分析框架,并对历史上的三个债务问题进行具体研究(1918-1924年的德国债务危机、1928-1937年的美国债务危机以及2007-2011年的美国债务危机),最后他整理了48个历史经济案例的研究概要。在达里奥看来,对历史上的经济剧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经济事件演化的因果规律。当面对新发生的经济问题时,就可以运用事先习得的经验去应对。而当下一次经济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也能更好地去应对。

那么,达里奥的债务周期分析框架到底是怎样的呢?

1、从信用与债务讲起

当信用增速下滑时,社会总支出减缓就有可能会引发较多的债务问题。这也往往是债务周期见顶的标志。而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则会加速经济衰退。一旦债务成本超过融资额,经济向上周期即发生反转。届时新的贷款增速会下滑,存量贷款的还款压力也会增大。支出和投资的减少导致收入与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当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保险等借款机构就会面临巨大信用风险,政策制定者就只能对借款机构进行救援(这正是2008年的情景再现)。而影子银行的出现(包括信托、经纪商、SPV)又增加了信用风险在整个经济体的连锁反应。

2、长期债务周期研究框架

当债务增长超过收入增长时就会出现债务危机。对于债务危机,虽然央行可以通过降息应对,但当利率已经接近0的时候,降息的方式就不管用了。长期债务周期由若干短期债务周期(商业周期)汇总而成,在短期债务周期中,支出只受制于借贷意愿,当信用易得时,就会出现经济繁荣;反之则会出现衰退。而信用主要由央行进行调控:央行会通过降息使经济走出衰退。但是由于人性的问题,人们更倾向于借钱而不是还钱,因此每轮周期的顶部和底部会比上一个周期产生更多的经济活动和债务。长期来看,债务就会超过收入增速,长期债务危机也就形成了。在长期债务周期的上升阶段,即使人们已经负债累累,债权人也仍提供大量信贷,这是因为债务周期上升进程是在自我强化的--支出增加使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使资本净值增加,资本增加又增强了借款人的借款能力并进一步推动支出的增加。影子银行的出现又进一步增加了信用的多样性,借款人在虚假繁荣的景象中举债支出。而债权人也自鸣得意地欣然享受着虚浮的盛宴。终究,债务攀升达到尽头引发债务问题。

债务相对收入增长达到极限时,债务周期便开始拐头向下。资产价格下降,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投资者因恐慌与谨慎而出售资产,债权人不再对债务人续贷。这一切最终将导致流动性问题,人们也会消减支出。由于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的消减就使收入开始出现下滑,这进一步使人们的借款资信下降。资产价格下降,也进一步紧缩了银行信贷。紧接着股市崩盘,伴随着失业及商业行为减少,社会的紧张情绪与日俱增。这种演化会自我强化甚至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不同于经济衰退可以通过降息增加流动性促进借贷增加,在经济萧条时降息可能就不起作用了:当利率已经接近0的时候,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无法增加流动性。

上述分析就是长期债务周期的动态演化过程。债务周期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实际上哪里有借贷哪里就会存在债务周期。

3、债务危机能否得到控制从而避免出现大问题呢?

在达里奥看来,只要债务是以本币标价,债务危机就有得到控制的可能。根据他对历史的研究,债务危机未能得到控制主要源于2个原因:1)政策制定者没有做正确的事;2)做出政策调整会损害到一些人。处理债务危机关键在于政策制定者能够知道如何有效运用杠杆,以何种速度释放风险,谁将会在政策调整中受益受损,同时还应确保政策制定者具备制定政策的独立性。

总结来说,历史上主要有两类债务危机,分别是通缩型衰退与通胀型衰退。

4、通缩型衰退

在通缩型衰退情况下,政策制定者会将利率下调到0。因为无法再进一步降息,债务重组和财政紧缩政策就会登台。通缩型衰退通常发生在向国内举债的国家。



1)周期早期

在债务周期早期,债务被用于商业扩张促进营收,债务增长并没有超过收入增长。此时的债务压力较低,资产负债表也健康,因此有充足的空间供私人部门、政府以及银行加杠杆。债务增长、经济增长以及通货膨胀也均适度。此时的经济体也相对健康,也是投资确定性比较高的时候。

2)泡沫阶段

泡沫阶段,一切资产价格都在上涨,投资者、商业组织、金融机构等所有经济主体都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除了传统借贷机构以外还涌现了影子银行,共同促进债务和资产价格的进一步增长,人们越来越觉得通过低息融资投机“赚快钱”会很容易,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持有资产而非现金。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收入、资本净值以及资产价值增加,泡沫又会实现自我强化。此时借款人会自觉富裕,继续依靠杠杆进行入不敷出的支出。因为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借款与支出的增加可以促使收入增长,股票和其他资产价值的增加又使抵押品的价值增加,虚假的繁荣开始上演。这种上升波还会受到中央银行松紧信贷政策的强化:由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以通胀和经济增长为锚,在通胀和经济增长数据不佳时,央行就会动用货币政策提振经济,典型例子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最终央行通过渐进降息的方式使本不可持续的债务周期得以苟延残喘,但这无异于是嗑药止痛。泡沫预示着债务在不断接近极限,经济体的脆弱性与日俱增,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人们沉溺于非理性的乐观难以自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用债务与收入的比重去衡量是否将发生债务危机时不准确的:还要考虑到单个经济体的偿债能力,如果债务分布均衡会就比债务集中的危害性小一些。实际上,泡沫阶段是有预兆的:当社会群体都在躺着赚钱,当股票配资日趋增加,当人人讨论股票要创新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自我警示了。

3)顶部

物极必反,基于债务的资产价格上涨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终将发生反转。很多因素会导致市场见顶,但央行加息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有时候,是泡沫本身引发了通胀和经济增长,进而引发央行紧缩政策。有时候,紧缩政策是由外部驱动:对于那些对外债依存度较高的国家,一旦外资撤离就会引发流动性紧缩。当资产价格下跌时就会引发负的“财富效应”,放款人会担心收不回钱,而借款人会借新还旧或是无法展期债务。这一切都源于人们将资产繁荣建立在债务之上。一般来说,债务问题会在经济见顶前半年出现。风险最大的那些借款人开始违约,放款人开始担忧,信用利差开始扩大,借贷增速下滑。此时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人们从高风险资产转向低风险资产。



当收益率曲线变得平坦以及反转(长期利率相对于短期利率处于最低水平),贷款增速放缓,人们也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但在顶部阶段的早期,信用系统中有些部分会受到影响,另一些部分仍然稳健,因此无法判断经济是否正在趋弱。不过央行加息和缩减信贷却在播下经济衰退的种子。一般而言,信贷收紧最快会出现在股市见顶约5个月之前。在泡沫后期,财富效应会产生深远影响:资产价格下降引起财富下降,财富下降引起收入下降,收入下降使借款资信下降导致借贷活动收缩。经济不景气也导致了公司盈利锐减,人们出售资产的行为又进一步磋商资产价格,资产价格、收入和财富最终都受到加速下滑的影响。

1)萧条

在普通衰退中(货币政策依然有效时),通过货币政策降息使财富效应逐渐转正,经济得到刺激后债务问题也得到缓解。但是在大萧条中,由于利率已经接近0使进一步降息空间非常有限,且汇率贬值压力也会制约货币政策。这也正是美国1930-1932年,2008-2009年间所发生的:2007-2008年美联储一直降低,但收效甚微。当大萧条出现时,债务违约和重组将重挫许多人,而对于借款机构而言就犹入灾难。大萧条阶段,会发生债务违约以及经济紧缩。回溯历史,在大萧条阶段可以通过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以及政府给关键金融机构注资的方式解决,但这都远远不够。如何对待影子银行以及创新金融工具将非常考验决策者的决策水平。诚然,在萧条阶段难以避免出现经济萎靡,就业难度也会加大,但是实际上在萧条阶段也是个体休养生息的好时候。此时投资策略可以适当保守,在保持乐观心态的同时去研究是否新的产业和行业机会正在孕育。

2)去杠杆

抵消通缩型衰退的最佳方法是由央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及信贷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央行扩大借款的抵押品范围以及购买低质量或长期债务(债务货币化),直至名义经济增速高于名义利率。央行可以采用印钱的方式弥补信贷不足,而印钱的方式通常为央行购买资产(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等)。有些人会质疑印钱将产生通胀,实际上只要信贷收缩和印钱的效果可以达到平衡,就不会存在通胀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货币政策刺激被滥用的话就会产生严重的通胀型衰退(如20世纪20年代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对于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由于要保证本币比值稳定,采取印钱和资产购买的方式会困难一些。

3)推绳子

如凯恩斯的名言:“你不能推一根绳子”——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更像是在产生资产泡沫和货币乱局而非就业岗位。达里奥认为最佳方式是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以避免单纯的“直升机撒钱”,此外还可配合运用宏观审慎政策。

4)正常化

综合运用各种去杠杆举措之后,经济系统又会回归常态。一般来说,经济恢复正常化差不多需要5-10年的时间。而对股票市场而言,可能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回到前期高位(因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恢复需要时间)。

5、通胀型衰退

主要发生在外债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当海外资本流入放缓信用创造受到抑制。在通胀型去杠杆中,资本流出会抽干流动性,造成本币贬值以及通胀上升。近期发生的土耳其危机就是一个典型。

1)债务早期

当一国经济状况良好且具备投资发展潜力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一开始,债务水平还比较低,该国资产负债表也比较健康。随着出口创汇的增加,央行需要创造更多的钱来购买外汇(外汇储备增加),这样一来就会增加本币供应,而本币的增加将引起资产购买或者借贷行为的增加。

2)泡沫阶段

经济向好以及资产价格上升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而资金流入又将进一步推升该国内资产价格。长此以往,该国成为“热钱天堂”,资产的过度购买创造了债务和股市泡沫。在该国的投资告诉增长并导致了收入整体提升,这使得该国的借款人的资信变得更好,借贷行为不断自我强化。发生通胀型衰退的国家往往高度依赖对外融资,他们需要持续的外资流入确保支出的不断增长。但是本币的持续升值会使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下滑,而不断高企的资产价格也使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摇摇欲坠。

3)顶部

当热钱流入无法持续的时候,周期顶部及汇率保卫战就将上演。当经济预期反转时,将导致外资净流出从而对资产价格及本国汇率形成拖累。实际上,顶部也往往有许多突发因素产生,包括:1)出口收入下滑;2)进口成本上升;3)资本流入减少;4)本国居民想将资产转移到国外。当资本净流出时,将影响国内投资及消费,国内借款人的资信也会下降,这就更进一步加速了外资流出。

4)衰退期

在采取了支撑汇率的各种方式之后(包括动用外汇储备、紧缩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以及采取外汇管制),政策制定者一般会放弃保卫汇率而让本币贬值。央行不应该为了单纯保卫汇率就牺牲外储或者是过度提高利率,因为这会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危害。实际上,本币贬值也会对经济有刺激作用。本币贬值会刺激出口,有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同时会降低进口助益国内生产商。但是汇率贬值也是双刃剑,在所有被研究的通胀型衰退案例中,汇率贬值将使进口商品价格升高,从而引发输入型通胀。同时汇率贬值也会形成该国货币将持续贬值的预期,这进一步加剧了资本流出并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持续贬值不如一次性大幅贬值。当资本流入不再时,国内支出就会受到影响。而由于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的下滑又会引起收入的下滑,进而继续引发失业以及支出的进一步下滑。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放款人会出现债务问题,外资机构就会更不愿意向本国放贷和投资,本国资产价格也会不断的缩水,所有这一切又会自我强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5)正常化

只有当本币的供求达到平衡时,上述问题才会得到解决。如前所述,本币一次性快速贬值要优于持续性贬值,因为一次性贬值之后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通胀型衰退中,即使整个国家没有达到债务上限,政策制定者也应该对重要金融机构的不良债务进行管理,具体措施包括进行资产重组以及提供流动性。通过定向提供流动性(主要通过印钱的方式),政策制定者们就可以有效防范债务危机,前提是需要审慎平衡印钱所引发的潜在通胀问题。一般而言该国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恢复经济稳定,在经历了国内资产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后,该国又会重新成为一个具备吸引力的投资基地。关键在于,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关键金融机构的稳定。

三、关于去杠杆的经验和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制定者最初可能会错误运用财政紧缩、印钞、及再分配政策。债务危机本身是由过度举债的债务人及忽视风控的金融机构造成,所以纳税人肯定会不满于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进行救助。而政策制定者本身也认为政府对债务危机的兜底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从而使过度举债的行为无法得到遏制。因此,政策制定者会对是否采取政府救助表示迟疑,而拖延救助可能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当政府最终决定运用担保、印钱的救助措施时,将使经济步入再通胀。实际上,如果政府一开始可以积极迅速应对,萧条的时间可能就会大幅缩短(如2008年次贷危机美国的短暂萧条);否则,萧条的时间就往往会变长(如1929年大萧条以及日本失去的10年)。

知道如何应对萧条以及政策制定的权威性是有效化解债务危机的关键。换言之,如果政策制定缺乏独立性或是缺乏权威性都会产生巨大的问题。做一个成功的经济政策制定者实际上并非易事。政策制定者需要知道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做正确的抉择以突出重围,这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斗志以及政治头脑。

在周期的各个阶段,管理层的管理将对经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管理和不好的管理差别很大。在泡沫阶段,好的管理将债务增长作为目标,政策制定者会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管理债务泡沫。而不好的管理仅以通胀和经济增长为目标,导致流动性长期泛滥助长债务泡沫。在债务周期顶部阶段,好的管理会通过货币政策微调缓和泡沫,而不好的管理就是不断收紧流动性直至刺破泡沫。在经济萧条阶段,好的管理是反映迅速,通过提供流动性抵消经济萧条的负面影响。而糟糕的管理是犹豫再三,直到经济形势不容不采取措施。在去杠杆阶段,好的管理会通过各种政策组合使名义增速高于利率水平之上。而不好的管理则是无所作为或者无法正视问题干脆继续寅吃卯粮。

当重要的金融机构出现问题的时候,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措施确保这些机构可以恢复正常运营。相关政策措施包括:1)减轻恐慌以及提供债务担保。政府可以增加存款和债务保险的担保。中央银行可以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注资。2)提供流动性。当流动性收缩时,中央银行可以向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具体措施可采用扩大担保品和再贷款的范围。3)为重要金融机构的偿付提供支持。相关措施包括鼓励私人部门进行兼并以及调整会计制度。4)对重要金融机构进行国有化。政府可以对面临破产的重要金融机构进行接管,再贷款以及注资。

主要有三种货币政策应对经济衰退。1)利率驱动型货币政策。这种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最大。央行通过降息刺激经济产生财富效应,增加支出和收入驱动经济增长。但利率下降的幅度是有限的,当利率接近0时降息就无法进行。于是政策制定者就会寻求第二种政策;2)量化宽松政策。央行会购买金融资产,主要是购买对投资者和存款人有影响的债务资产。但是,量化宽松会使人们将钱投入金融资产而非实体。只有在金融资产价格上行到一定程度并产生财富效应时,量化宽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才会显现,因此这种政策的有效性不如利率政策。此外在资产风险溢价至低位时,投资者购买资产的动力也会下滑;3)直接将钱交给存款人和投资者手里,让他们来消费支出。由于有钱人花钱动力没有穷人那么强,因此可以将钱交给没有钱的群体,促进他们支出以刺激经济

运用资产管理公司(AMC)可以有助于债务问题的化解。对于无法偿付的贷款,可以打包卖给AMC,如此银行变可恢复正常借贷。AMC可以是单独成立的公司,也可以由国有放款机构承担AMC职责。对于后者而言,无法偿付的贷款仍然会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体现。

之前有篇火遍朋友圈的雄文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前景较不明朗,其理由大致为杠杆率过高风险大。但是根据达里奥的观点,只要债务是“内债”而非“外债”,债务危机就有得到控制的可能。

更多阅读     康波与财富   

作者:水水小瀑布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原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是中国研究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最深的人。他生前的名言是:“人生发财靠康波”,我们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财富积累完全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阶段给你带来的机会。


也正如秦老师所言,失去初心,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是。在《中美超级富豪比较:中国富豪要特别感恩今天的时代》中他提到,中国富豪要感谢改革开放、全球化,要感谢人口红利,要感谢高估值、高杠杆、低成本圈地的金融环境,要感谢政府的包容。



什么是“康波”?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简称。这是经济周期理论里跨度最长的周期。我们知道,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周而复始,波动是常态,是历史,是未来,甚至是真正的命运。


   最短的周期叫基钦周期,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是2至4年为一次的短周期。基钦认为,当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就会减少生产,所以这个周期也被叫做“存货周期”,这个理论也归为“短波理论”。


   稍长一点是朱格拉周期,9至10年的经济周期,是中周期。该周期理论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他的代表作是《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发生周期》。


   再长一点是库兹涅茨周期,15至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为标志加以划分的,因此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最长的周期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至60年跨度的长周期,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是1789年至1849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是35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是1849年至1896年,上升部分24年,下降部分23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是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从以上理论提出的年份来看,它们都是20世纪30年代之前提出的,诞生很早。这些周期划分都带着经验主义,往前追溯总结的特征。


此外,这些周期理论彼此是有机联系的。1936年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以重大创新的发展为标志,第一个长周期是18世纪80年代至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长周期是1842年至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是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熊彼特认为3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朱格拉周期,18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其实周期理论还有很多,包括为期30年的社会转型周期等等。这里所叙述的有限,主要论述人生与康波、财富与命运。


周金涛先生生前曾用“康波”成功预测次贷危机、2015年股灾,被誉为“周期天王”。


“我曾经在2007年的时候判断2008年将发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衰退的一次冲击,就是大家看到的次贷危机。2014年10月份,我发表报告认为2015年二季度将发生二次冲击,二季度之后股市暴跌,人民币贬值,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一生的主要变化都发生在前60年,一个甲子就是一个“康波”。这是中西哲学和理论的交汇。六十甲子的科学原理如今也无法破译,但衍生出来的《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及四柱命理学,一直在探索人体奥秘、预测诊断甚至治疗人体疾病。“康波”则因为看的长,看的远,也充满了神秘感,甚至让人感到无法逃脱其中的窒息感。预言家靠时点的精准,才能真正感受“康波”的奥妙。我们一般人,只知道一个“大数”,无法踩着点。


对于80后而言,按照周金涛先生的理论,2008年、2019、2030年左右是人生的发展机遇。


想来也真巧,笔者近日听了一个85后上海创业者朋友的分享,他说他大二(2006年)开始创业,2009年遇到上海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他和饿了么的张旭豪都是在上海市觉群大学生创业大赛参选的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的,获得了最高创业启动资金10万元资助。他很早就买房买车获得上海户口,实现财务自由了,也就是说他是那批抓住了2008年前后机遇的人。80后,在2008年是19至28岁,如果没有家庭背景和基础,没有工作上的极大升迁,是很难实现财富自由的。


吴晓波先生在《激荡十年,水大鱼大》里写道,2007年各大城市房价上演了一波脱缰暴涨的行情。深圳住宅价格同比上涨51%,北京为45%,津、渝、沪三地的同比涨幅也都超过了15%。在民怨沸腾之下,中央政府开始了严厉的宏观调控……2008年9月,与2007年11月比较,万科的股价跌去88%,保利地产跌去75%,碧桂园跌去87%,中海发展跌去70%,可谓惨不忍睹。


这里叠加一下库兹涅茨周期的效应,建筑周期也对应房地产周期是20年一次,而往回看,中国房地产周期是从1999年开启的,2000年至2007年涨了第一波,2009年涨了第二波,2013年至2014年涨了第三波。20年后的2019年可能会是房价的一个低点。一个房地产周期,就是20年循环,15年上升,5年下降。比如美国的房子2007年开始跌,跌到2011年附近触底反弹,2017年是第一波高点,随着减税政策的全球人才吸引效应,上升期肯定还会持续……


周金涛先生说,人的一生当中,房子是最核心的资产,房子至少一辈子搞两次。60年波动中会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20年波动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朱格拉周期),10年波动一次,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里套着三个库存周期(基钦周期)。人生就是一次康波,三次房地产周期,九次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和十八次库存周期。



周先生的生命定格在44周岁。他的人生再也不用经历萧条了。按照他的理论,2015年至2025年都是第五次康波的萧条阶段。


周金涛先生在2016年3月14日发布了一篇题为《过程与系统:周期的真实义》的文章,他写道:“2017年至2019年将是全球经济增长基本动力的回落期,也是本轮中周期的回落探底阶段,而从更大的角度看,这一时期意味着全球货币宽松反危机的结束与清算,康波进入萧条阶段,是中国经济周期的四周期共振低点。周期终将幻灭,但在2019年之后,中国新的房地产周期将启动,所谓幻灭即是重生,以人生发财靠康波来看,2019年是1985年后生人一代的第一次人生机会。


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保罗·克鲁格曼,他少年得志,以研究国际贸易出身,1996年,他是全球经济学家中第一个预言亚洲经济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人,因而暴得大名。但随后对中国的预测似乎都不准确。长期预测准确的人,或许才是知命的人。


周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常常以为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也不是在纯自然的选择中进行的。贾雷德•戴蒙德(Jered Diamond)的《枪炮、病菌和钢铁》中写道,野豌豆要生长发芽,就必须破荚而出。为了做到这一点,豌豆就演化出一种基因,能使豆荚突然破裂,把豌豆弹射到地上。……但与此相反,人类能够收获到的唯一豆荚可能是植株上那些不爆裂的豆荚。现在被驯化的豌豆,都是那怀着不爆裂基因的。你看,农民对于植物的命运影响多大。


但这还并不是唯一的方面,当人类在驯化动物的过程中,动物也给了人类疾病。比如人类的麻疹、肺结核、天花等疾病可能都是牛带来的,因为它携带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抗原体。而流行性感冒可能来自猪和鸭,百日咳来自猪和狗……写这个是为了说明,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运行,实在过于复杂,恐怕连量子计算机都无法机关算尽。我不是宿命论者,但却害怕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实就是命运的各种转折。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万物互联,似乎破坏了“上帝”的人间游戏规则,这个年代注定还是破碎化、粉尘化的。而从文字的诞生看,粮食的剩余和人类的定居使得社会可以养活那些专职的文字记录者,苏美尔文字的形成至少花去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时间,文字的细节和原则迅速传播到其他社会,令他们不必再花漫长的时间进行造字实验,有些社会直接复制或者修改,有些社会则把基本思想接受过来,重新创造细节。在漫长的演化中,都有规律可循,人类社会在历史研究者眼中,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波动,而人的命运,就是弄潮人或是随波逐流者。弄潮人就是洞察时机,随时努力,并时刻准备的人。


瓦西里•格罗斯曼在《生活与命运》里写道:时代就是这样,一切都在消失,它本身却留了下来。有时一切都留了下来,只有时代在消失。时代离去时脚步多轻啊,消无声息。昨天你还满怀信心,高高兴兴,强壮有力,还是时代的宠儿;然而,今天另一个时代来临了,你还被蒙在鼓里呢。



百万用户都在读

年度最扎心视频:不爱惜身体的人,会被惩罚!

50句惊艳世人的电影台词:请原谅我戳痛了你所有记忆

别人都想像她一样强大,她却说,人最可贵的是脆弱

杨锦麟:只要不走回头路,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大家是否误判了:房租、滞涨与消费降级

写给40不惑的我们:被时代的浪潮推动还是被时代抛弃?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贸易战持续升级,中国应采取“无视论”的智慧

私企的衰退:那些正在消失的、惨淡经营的、痛苦挣扎的公司……

刘强东事件,马云到底嗅到什么危险?

美银美林警告:一切都像极了1998年

想要辞职的第896天

600亿的背后

在菜市场,老百姓从不说降级

“浙江帮”,资本市场最豪华朋友圈:金科文化3年做局,大佬步步惊心!

梁建章:为什么我对中国经济还是谨慎乐观

诺奖得主:房租管制是摧毁一座城市的最好武器

去杠杆成果:超11家地方国资平台拿到A股壳

正在消失的中产,释放了一个危险信号

「至暗」时刻,「涅槃」时刻

杠杆的轮回,众生的焦虑

请做好5年内随时失业的准备

最可怕,是书生热衷于江湖;最可敬,是江湖客捧起了圣贤书

任正非最新内部讲话:中国最大的武器是13亿人民的消费

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做好泡沫破灭准备

孙立平: 当前最急迫的三个问题——国家的方向感、精英的安全感、百姓的希望感

违约进入下半场:从民营企业接盘到居民破产!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从美苏冷战的历史来看即将到来的中美冷战

高善文:中国杠杆表面上是金融问题 本质上是财政问题

这是今年最犀利的演讲: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

至暗时刻,“不死鸟”照亮未来

证监会为啥要力推独角兽?

股灾三年祭:从狂热到崩塌

由FMBA历届校友推荐的文章集锦,版权属于原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