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记| 古籍不寂寞——沈津《书海扬舲录》
『旧时月色 新派书香』
编者按
《书海扬舲录》是国内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的著作。先生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届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古籍版本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图书馆特藏部主任。1986至198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图书馆研究。1990年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2年4月赴美,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曾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工作,任善本室主任。2011年退休归国,任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
沈先生学至精博,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勤恳恳探隐索奥,经眼善本愈20000多种,当世海内外中文古籍界能出其右者难寻。主要著述有《书城挹翠录》、《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志》、《翁方纲年谱》、《顾廷龙年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
关于书名,沈先生在序言中已作说明:“盖因“书海”者,书之海洋也,也喻海之深也;“扬舲”者,舲指小船上的窗户,此指扬帆。南朝梁刘孝威《蜀道难》诗云:“戏马登珠界,扬舲濯锦流。”唐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又云:“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书海扬舲录》记叙了沈津先生围绕古籍版本而发的所思所感,内容涵盖了感怀先师故友、古籍鉴定、旧书店寻访、以及书话、名人轶事随笔和媒体访谈录。这本书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可读性极强,对于无专业背景的读者而言,依然能激发对其浓烈的兴趣,可以顺畅地读下来,笔者就花了半天时间大致翻完了全书。
本书前8篇写人,徐森玉、昌彼得、蒋复璁、饶宗颐、林章松、韦力、田涛、顾廷龙先生,以细节展现八位前辈的品格与学识,八人八色形象各异,但都极具人格魅力,令人钦佩不已。
写“千元百宋随缘了,只作烟云过眼人”的徐森玉先生,突出森老善本保存中的过人胆识: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时追回不少清宫文物;抗日战争中从日寇手中抢回金代重要佛典“赵城金藏”;日军占领北平,森老夜闯“北大”,将国之重宝居延汉简全部取出交驻美大使胡适,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
写“老骥伏枥,殚见洽闻”的蒋复璁先生,突出其为官清廉,一生为古籍事业苦心孤诣:为建“中央图书馆”新馆,奔走呼告撙节经费长夜不眠,而自己的宿舍家徒四壁室如悬盘;蒋先生85岁高龄坚持在大学教学补贴家用,而未变卖手中张大千及其他名家的字画,反而悉数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
写林章松先生,重在述说心态,即从不奇货可居,他的松荫轩,佛像、铜皿、三彩、砖瓦、印章、钱币等满满当当,供人随意观看阅览;收藏佛像最多时多达3500尊,却将2500尊送给一位台北朋友以供筹办博物馆之需。
写田涛先生,字句平实情感真挚,二人吃“老边饺子”,陪逛琉璃厂,互换老花眼镜……透过这些小事见出二人情谊。沈田之间,虽未见过几面,没什么合影,但相知相交志趣相投,沈先生常能在田先生所藏中找到所需以及感兴趣之物。
随笔部分轻松诙谐,又不失学术知识层面精准简约的灌注。《永乐大典的故事》中记叙了一位朋友以5元美金觅得“永乐大典”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紧接着,这位朋友就得以数万元转售他人;与之对比的是,沈先生自己与十数卷清代诰命擦肩而过。在《再说古书藏本残页》中,沈先生将何谓残本与残本的价值娓娓道来,例证残宋本的文献价值,并记下一种将残本汇集起来售出的方式,如民国间苏州文学山房主持人江静澜、江澄波父子,将卖不掉的明刻残本160种拆开,辑成《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初编》,很快售罄。此外,还涉及元刻本的字体、明代书法范本、以书为寿礼、女子抄书、藏书印的鉴定、线装书书口问题……这里不再一一展开。
本书最后部分辑录了一些媒体采访,主要涉及到沈津先生的家学渊源,入行因缘,在上海图书馆30年的师承传续与早期工作实践及旅美18年岁月,在中山大学担任特聘教授的退休后生活。不到20岁时,沈先生进入上海图书馆,开始跟随版本目录学界三位大家——顾廷龙、潘景郑、瞿凤起先生学习,将上图的一万四千多种善本悉数过目。1992年他赴美任职于哈佛燕京图书馆,工作之余写善本书志,完成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志》。
沈先生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志》首创一种书志模式,在此书序言中,沈先生谈到中国传统目录学注重介绍古籍图书的形式与内容,但描述上详简不一各有侧重。他的书志在两者结合,内容上更为详实,其原话是:“将原书之书名、卷数、行款、板框宽广、题名、序跋先作揭示,再著录作者之简历、各卷之内容、撰著之缘由、序跋之摘录、版本认定之依据、其书之特点、讳字刻工写工绘工印工出版者、他处之入藏以及收藏铃记等,尽可能将书中得到的不同信息详细勾稽,依次排比,供研究者参考利用。”
读罢此书,笔者对古籍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正如牟润孙先生将森老称作“山林枯槁寂寞之士”,古籍工作确实远离尘嚣。此外,除了专业上的硬性要求,也需要纯粹浓烈的学术兴趣与坚定的信念感。某种程度上,《书海扬舲录》或许可以扭转大众对古籍工作的刻板印象,古籍不寂寞,它的背后是前赴后继的学者对文化延续事业的热忱。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古籍工作也是一种对公器的磨砺,对于后来者的学术研究而言是一大助力,能提供更准确详实的学术背景。在古籍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之际,需要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更专业更年轻的人才投入到前辈的工作。
尚书吧实体店与微店均有沈津先生签名版《书海扬舲录》,感兴趣的朋友可亲自前来或扫码进入微店购买。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