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吧活动回顾| 潘耀明讲座:漫谈金庸
『旧时月色 新派书香』
潘耀明先生来了。
昨天晚上,潘先生作客尚书吧分享《金庸与香港文学》,活动由《晶报》总编胡洪侠主持。书友济济一堂,气氛轻松愉悦。
胡洪侠:各位朋友好!我是胡洪侠。很高兴能邀请到香港的潘耀明先生,今天我们聚在这个非常温馨的小角落,很开心。
我们得知潘先生要来深圳的消息很晚,准备地也很仓促,潘老师也毫无准备,所以,首先请大家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潘先生的到来。
我是钱学爱好者。在座的各位有谁知道吗?钱学是80年代兴起的研究钱钟书的学问。所有中国的钱学专家都必须要读的文章之一是当时署名“彦火”的钱钟书先生访问记,所以说我一开始并不知道潘耀明先生,但我知道彦火先生。
在我心中彦火先生永远是年轻人,但我没想到潘耀明先生这么资深(大笑)。后来认识了潘耀明先生后,我也没有办法把彦火与潘耀明先生结在一起,一团火和一潭湖水怎样能结合在一起呢?
所以说彦火这个笔名在80年代开始在中国内地特别有名。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年轻人,可能不清楚,那个时候我国刚开放国门,在那之前,最早来到大陆去探访那些文化老人的就是我们潘耀明先生。
那个时候香港、台湾都有人过来,我们自己反而很少去拜访那些人,多亏潘先生,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这些文化大家他们的生活状况、声音、他们在文革期间的经历以及他们的新生活才被整个华文世界乃至整个文学世界所知道。
内地很多研究当代文学的专家,包括现在很多研究当代文学的院系都要看彦火先生当时的访问记,因为那是第一手文献,不可复制的第一手资料。你现在看的是访问记,而在当时是一位文化学者和一批文化老人接触的记录,而且是实录。
我们说潘先生是著名的作家、学者,是出版人,是编辑,实际上他还是文学活动家。潘先生在80年到91年是香港三联的策划与总编辑,实际上现在我们看到的在收藏市场非常贵的那些书都是他策划的。他编了很多书,比如回忆文丛、巴金随想录、黄裳冰心柯灵的书等等……潘先生还是明报月刊的主编,当然现在也是。
像我这个年龄和比我年龄小很多的所谓的文学爱好者、读书人,实际上都受了潘先生的惠很多。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的渠道得知潘先生,今天终于和潘先生见面了。
今天的题目是金庸与香港文学。话不多说,欢迎潘先生开讲。
潘耀明:刚才胡先生是夸奖,我实际上主要是一个读书人,爱书人,一个出版工作者。今天这个话题我是想过的,之前也没有讲过,那么今天我自己对自己做个挑战。
金庸当时是在报纸连载武侠小说,当时在金庸之前有一个写武侠小说特别有名的人,叫梁羽生。梁羽生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当时他的武侠小说在澳门有一个关于武功的擂台,掀起了关于武侠的高潮,他是在大公报写的。后来,梁羽生说自己没有时间写。
后来,当时的新晚报老总去找金庸,让金庸去写。金庸没有写过武侠小说,就说我去试试。他当时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是在新晚报写的,后来他一炮而红。
他从报纸的连载到出小的单行本,他的小说的流行是在小市民中间,当时香港学院派都觉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是通俗小说、流行小说,严格来讲它不是纯文学,对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排斥的。当时香港有一位作家,刘以鬯先生,写了《酒徒》。他写一些意识流小说,他就不承认金庸小说是文学作品。
十年前我在韩国外语大学曾经就这个问题对那里的学生讲过,关于严肃文学或者纯文学,跟通俗文学或者流行文学之间的关系。我打个比喻,中国四大小说过去也是流行作品。沈从文先生想看《红楼梦》,他的家长不让他看,认为是淫书。
实际上,流行小说也可以变成经典,往往俗极了就雅,雅极了就俗。离得太远的,太造作的作品可能留存空间也少。严家炎教授最早将金庸的小说带到北大,对金庸小说评价非常高,他说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后来在2000年的时候,我参与了北大和一起组织的一场关于金庸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将金庸的流行文学提高到文学殿堂,当时还是很轰动的,有60多位海内外学者参加。
有一位社科院研究员袁良俊,他曾经写了很多文章批判金庸,说金庸小说在荼毒青少年。香港当时也有同样的情况,我当时在小学课堂看武侠小说,被老师发现,他说你再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就要记大过。当年的香港校园也是排斥金庸小说的,认为它是低俗的、庸俗的。现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是香港教学书的新书推荐,说要作为课外读物,现在内地的教科书里面也有。所以金庸小说的接纳有一个过程。
《收获》上登了我一篇文章,一万多字,我在里面说,金庸武侠小说起的正面作用实际上比所讲的祸害作用大得多。现在海外很多第三代华人本来不看中文书的,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他们开始看了。我曾经跑过很多地方,很多地方都有金庸小说的阅读班,尤其我在慕尼黑经过,他们那里有一批人就在看金庸小说。金庸小说具有广泛性,台湾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金庸的读者下至10岁,上至90岁,人数最保守估计大概有两亿。
我曾经写过文章,我觉得,金庸的文字是很纯粹的,五四以来很多欧化的文字,诗歌散文小说都是吸收了西方的,它已经发生变节了,但是你把金庸小说每一段每一章节拿来朗读,它是很优美的,很顺畅的,没有受西方的影响,所以他的小说对学习中文、汉语是有帮助的。
我曾经做了一个统计,关于金庸小说的外文翻译。金庸的外文最早是在东南亚开始的,柬埔寨、越南当时出了很多盗印本。我到了金庸的出版社后,金庸让我去韩国做了一次考察,韩国出版社几乎都将金庸小说翻译成韩文了,当然很多都是盗印的。后来我到汉城大学,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汉学教授,他告诉我韩国的大学生起码有1/4在看金庸的小说。金庸的小说实际上一开始在东南亚流行,后来开始走向世界。1995年我和金庸到日本,日本有一个德江出版社,当时他们和金庸签了一个合同,全面翻译金庸小说,金庸小说全部翻译成了日文,而且是畅销书。
△图为潘耀明先生题字
金庸小说翻译起来是很有难度的,因为里面有很多武功招式,不能全译。很多都是缩译本,比如《鹿鼎记》,它才出四卷,比如射雕,它才出一卷。后来有了一个突破,法国,法国有侠客的作品,比如《大仲马》。它和金庸小说比较类似。射雕基本全译了,后来也得到了一个大奖。法国后来陆续出了他好几部小说,包括《鹿鼎记》。
金庸的作品流通性非常大,否定金庸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庸小说都是他1949年到香港以后写的,所以它应该是属于香港文学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港文学一个亮点。你要去否定他的文学成就和文学价值是不可能的。现在金庸小说在很多大学都有开课,包括北大。这就是我对金庸的评价。包括刘以鬯,他本身也是香港的代表作家,他将西方的意识流引进香港,他的小说是非常成功的,包括王家卫也把他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觉得他们的小说是香港文学的两面主要的旗帜,代表香港文学两座高峰。
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胡洪侠:金庸当初写小说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要传世,反而登堂入室,步入了艺术殿堂,而那些想传世的作品现在都在哪儿呢?好了,我们今天放过潘先生,不让他再费神了。最后,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潘先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