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书架】|李银河:三万天人间采蜜
『旧时月色 新派书香』
一直以来,都喜欢将文字与音乐搭配享用,喜欢将宗璞的《红豆》搭配林宥嘉的《心酸》,现在发现,王菲的《尘埃》搭配李银河的《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和《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也非常契合,这首歌和这两本书都是两个女人生命进入化境时的自我表达,巧的是,她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灰尘”这一意象。
“有段时间只在黑暗中张望/也曾经在钻石上熠熠发亮/一粒尘埃在尘世中的日子就这样/被吹起 又被掸落/被吸入 也被排放/没有意义/无所谓方向不想怎样”,2016年,在那场毁誉参半的演唱会上,这首歌是开场曲,人生如梦,幻乐一场。
伴着这首歌,读读两本书。
李银河在尚书吧(韩墨摄)
李银河,1952年生,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家庭婚姻、性别与性。业余写作小说、随笔和诗。
李银河编年史
1952 | 李银河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因出生时“三反运动”如火如荼,故小名叫“三反”。6岁在娘娘庙胡同读幼儿园学前班,7岁在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上学。 |
1965 | 13岁在北师大女附中读中学,小学升初中的作文被《中国少年报》刊登。 |
1966 | 因“文化大革命”爆发,14岁中断学业,去各地大专院校看大字报,在街头发传单、强传单。 |
1969 | 17岁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劳作,1971年回北京,结束刻骨铭心的人生第一课。 |
1973 | 4月起,21岁的李银河在山西老家待了两年,主要做两件事,一是下地干活,二是抽空读书。74年考上山西大学历史系。 |
1977 | 25岁毕业后在《光明日报》工作,同年与王小波恋爱,1978年调入国务院研究室。 |
李银河与王小波(图片来自网络)
1979 | 27岁入费孝通发起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上社会学夏季讲习班。 |
1980 | 28岁与王小波结婚。82年远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读书,硕博连读,主修社会学。 |
1988 | 36岁回国,成为北京大学文科博士站第一个博士后,89年进入性学研究领域。 |
1992 | 40岁,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迎来著述高峰期。 |
1997 | 王小波辞世。 |
2012 | 从60岁退休至今,一直保持读书,写作的休闲生活。 |
01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
如果你想了解李银河,契机来了——《灰尘》这本书的文字真诚质朴,喜恶分明,无虚言大话。开篇的编年史与心路历程明白地告诉世人,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成为今天的李银河,余下篇章除了回忆亲情、爱情、友情,很大一部分是其生命哲学的展露,记录了一些关于宇宙、存在、爱与美的问题,讲述了自己如何快乐生活,走出阴霾,享受生命的愉悦。
最具触动性的文字是那些关于生存意义的探讨。李银河说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个月会陷入“生存意义”的危机。存在问题是每个追求生命质量的人绕不过的人生课题,当发现人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生命”,人极易陷入虚无之中,如果学会从宏观视角看待这一切,舍下过多的在意与计较,自然迎来参透后的坦然与从容,所以说,修行何必出家。
现阶段的李银河,早已越过了很多人生地平线,进入享受生命的状态,享受它的自由与美丽,肉体舒适,精神愉悦。不妨给自己半天时间,学习如何做一个快乐的生活家。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签名本
02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如果有来生,还愿像今生”,这是李银河在《微尘》中写下的一句话。到了这个阶段,李银河生命的通透圆融表现为“物质生活的舒适中和,人际关系的清爽温暖,精神生活的平静喜乐。”
全书内容大致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探讨存在。人类诞生之初,惊惧惶惑,艰难谋生,迷信宗教与诸神,科学祛魅后,开始认识人本身,这匆匆而过的数十载就是从懵懂到清明的开悟。宇宙时空无极,连地球都不值一提,更何况个体的喜怒哀乐功名利禄?追求绝对意义只能自寻烦恼,所以出家人选择阉割欲求,万事皆抛,将灵魂与肉身献祭给虚无,但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保留欲望,这个时候就要学会摆正位置,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适度自我赋值,找寻生命的相对意义,马斯洛需求层次就是很好的意义标杆,用开放的心态感受生存之美。
关于爱情,“爱”是天然矛盾的问题,部分人对此持平等主义价值观,认为无论善恶美丑,人人皆需要爱,但爱的能力需要培养,且爱情不一定在每个人身上降临,它是偶然的游戏,是一种幸运,陷入爱情的人还必须忍受激情与痛苦的炙烤,双方情感质量的不对等诸如此类问题,但即便如此,在爱情面前,千言万语都化成一句话:人生苦短,纵情去爱。
关于美的创造与享用,在李银河看来,美的创造是“作曲、画画、写小说”等,美的享用是“听音乐、看画、读小说、看电影、看风景”,艺术创作上,有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叔本华的个体无意识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尼采的日神与酒神精神、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等等,各种阐释千姿百态,它和美的享用一起,帮助人摆脱无聊与庸常,让生命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按照李银河的生命哲学,个体存在不过是一粒宇宙微尘,但没有关系,我们依然可以在爱与美的陪伴下,作三万天的逍遥游。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签名本
李银河主要作品一览
出版时间 | 作品 | 出版社 |
1978 | 《五四运动简史》 | 陕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
1987 | 《现代社会学入门》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7 | 《社会研究方法》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91 |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92 |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
1993 |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93 | 《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1994 | 《生育与村落文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4 | 《性社会学》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95 | 《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96 | 《中国女性的性与爱》 |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1997 |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 三联书店 |
1997 | 《女性权利的崛起》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8 |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 今日中国出版社 |
1998 | 《同性恋亚文化》 | 今日中国出版社 |
1998 | 《虐恋亚文化》 | 今日中国出版社 |
1999 | 《婚姻法修改论争》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1999 | 《性的问题》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99 |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0 | 《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 | 时事出版社 |
2000 | 《农民流动与性别》 | 中原农民出版社 |
2001 | 《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2001 |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02 | 《西方性学名著提要》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2003 | 《性爱与婚姻》 |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2003 | 《女性的感情与性》 |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2003 | 《性文化研究报告》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3 | 《女性主义》 |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2004 | 《两性关系》 |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2004 | 《穷人与富人-----中国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 | 华东师大出版社 |
2004 | 《女权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4 | 《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5 | 《女性主义》 | 山东省人民出版社 |
2005 | 《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2006 | 《李银河选集》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07 | 《性别问题》 | 青岛出版社 |
2007 |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2007 | 《七夕·民俗·情感文化》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2008 | 《李银河性学心得》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2008 | 《性爱二十讲》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08 | East Asian Sexualitis | |
2008 | Gender and New Sexual Cultures | |
2008 | London & New York | |
2009 | 《关于情感的对话》 | 武汉出版社 |
2014 | 《我的生命哲学》 | |
2015 | 《人间采蜜记》 | 江西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