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尚书·书架】| 笺谱,一段渐行渐远的文房时光

冯小蘅 深圳尚书吧 2022-12-03

『旧时月色  新派书香



作为文房清玩之一的笺纸,笺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直是文人雅士钟爱之物。其历史源远流长,自魏晋南北朝源起,滥觞于唐宋。


笺纸的题材非常广泛,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审美趣味。从最初的山水、梅兰竹菊发展到博古、人物、走兽、翎毛、花卉、蔬果、钱币、罗汉、彝器、壁画、边陲风情、现代交通工具、时装仕女等。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笺纸的故事。这里藏着一段很长很长的时光。



薛涛自制小彩笺


唐时,私人专用笺纸开始出现。元和年间,“薛涛笺”问世。


薛涛(字洪度)是蜀中著名诗伎,才貌出众。14岁时,其父薛勋去世,与母裴氏相依为命,不得已入乐籍谋生,赋诗佑酒,弹唱酬宾。长期与名流才子诗文酬唱,对纸质要求自然很高。她脱身乐籍后,在成都浣花溪百花潭畔置宅,雇工匠操弄造纸工坊。


薛涛制笺图


浣花溪上如花客,绿阁深藏人不识。

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唐·韦庄《乞彩笺歌》


她从红花中提取染料,并加胶质调匀,而后一遍遍均匀涂抹纸上,再以书夹湿纸,用吸水麻纸附贴色纸,压平阴干,制成小彩笺。又将小花瓣洒在小笺上,制成红色彩笺,用这种纸笺抄送诗歌。


薛涛笺有十色: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残云。据《唐音要生》载:“诗笺始薛涛,涛好制小诗,惜纸长剩,命匠狭小之,时谓便,因行用。其笺染演作十色,故诗家有十样变笺之语。”


这种纸笺长宽适中,便于写诗。后来,人们就把它称为“松花笺”或“薛涛笺”。



“砑光小本”,五代首创


五代时期,小幅笺纸出现。


这种小幅笺纸,是在沉香木上以细线阳刻的方式先刻画出人物山水鸟兽图案,后将薄而劲韧的彩色纸料铺于其上,以生蜡、木棍或光滑硬物,碾磨纸背。经此一番,阳刻线纹处就变得光滑明亮,可形成图画。


这种小幅笺纸也称“砑光小本”。


砑光笺


苏轼《书蒲永升画后》有云:“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洼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这“印板水纸”,就是水波纹砑花笺


“砑光笺”后来发展成了凹凸印刷(古代称“拱花”),在明代十分流行,工艺一直沿用到清代。



《十竹斋笺谱》


宋元时期,小幅笺纸印刷变化不大。民间多以黄白素笺、彩笺及砑光笺为主,较为知名的有宋“卢雁笺”“谢公笺”、元“清江笺”“观音笺”等。:


万历二十九年前后,木版水印笺纸开始流行,穷工极研,精美异常。


明崇祯十七年(1644),胡曰从刻成《十竹斋笺谱》。他运用了当时流行的“饾版”“拱花”之术,这是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的集大成者。这套木版彩色水印诗笺图谱,共四卷,收图近三百幅,囊括历史故事、诗词意画、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纤巧玲珑,印制极工。


随着明朝的灭亡,这套笺纸失踪了近300年



民国初期:笺纸最后的辉煌


清初,社会安定,笺纸印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乾隆时期,笺纸更加典雅秀丽。嘉庆、道光后,笺纸衰微,但文人自制笺纸之风盛行。


这些名人有:翁方纲王文治、孙星衍、吴云、吴大澂、陈介祺、赵之谦、叶昌炽、俞樾等。他们喜好以金石、古玩、书法作品为书笺图案,形成所谓“金石书笺流派”。


 俞樾与瞿鸿机往来札(王鹏 藏)

道光、咸丰以后,苏、浙、杭等地纸店里出现以知名画家作品为图案的笺纸,这些画家有任伯年、虚谷、胡公寿、吴昌硕、王一亭等。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国初期,笺纸等来了它最后的一个高峰。民初,画坛领袖姚茫父、陈师曾亲自绘制与设计笺纸,随后,张大千、齐白石、傅心畲、王梦白、王雪涛、吴待秋、陈半丁等均参与笺纸的绘制。


当时,印制笺谱的店铺极多,光北京琉璃厂就有荣宝斋、清秘阁、松寿堂、松古堂、松华斋、淳菁阁、懿文斋等。



《北平笺谱》的印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文具的传入,笺纸逐渐出现了衰落的趋势。对此,鲁迅决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鲁迅1929年写给许广平的信(点击可看大图) 


许广平在5月21日的回信中写道:“自然打开纸张第一触到眼帘的是那三个红当当的枇杷,那是我喜欢吃的东西……所以小白象(按:许广平对鲁迅的昵称)首先选了那个花样的纸,算是等于送枇杷给我吃的心意一般,其次那两个莲蓬,附着的那几句甚好,我也熟读了,我定你是小莲蓬,因为你矮些,乖乖莲蓬!你是十分精细的,你这两张纸不是随手捡起来就有一点意思的,大略如你所推测用的。”


鲁迅的回信说:“我15日信所选的两张笺纸,确也有一点意思,大略如你所推测。莲蓬中有莲子,尤其是我所以取用的原因(按:当时许广平已经怀孕),但后来各笺,也并非幅幅含有义理,小刺猬不要求之过深,以致神经过敏为要。”


1933年2月5日,鲁迅在给郑振铎的信中写道:“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琉璃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消沉了。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优,各印数十至一百幅……订成一书……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


许广平在《北平笺谱》序中说:“由郑先生在北平尽量收集坊间笺样,再全都寄沪,由鲁迅先生选定付印。”在北京的郑振铎,就地担任搜集笺样、接洽印刷、装订工作;在上海的鲁迅,则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条件下筹划经费,预约订户,并从500多种笺样中一幅幅仔细选定,草拟编排意见。


5个多月后,宣纸精印《北平笺谱》终于面世。这部笺谱被称为“中国木刻史上断代之唯一丰碑”。


《北平笺谱》收有各式各样笺纸300多种,其中有山水人物,有花鸟蔬果,还有仿古的西域古迹、唐代画砖,甚至儿童画笺。笺谱中还特意记录了这些笺纸的刻工。



翻印《十竹斋笺谱》


上世纪,随着西方文具的冲击,笺纸进一步显现出衰落的趋势。对此,鲁迅决心和郑振铎多做一些事情。


1933年,郑振铎设法借得王孝慈所藏《十竹斋笺谱》,送请鲁迅欣赏,并提议翻刻,王孝慈家的藏本少了二十余幅,但已是二人能找到的最好的本子,二人一拍即合。鲁迅将编撰《北平笺谱》所得的全部酬劳作为首批助印费用,此后,每月还负担着刻工工钱。


这项工作难度极大,花色繁多,数量复杂,而且“北平雕工、印工现剩下三、四人,大部陷入可怜的境遇中,该班人一死,这套技术也就完了”(鲁迅语)。


不幸的是,1936年10月,鲁迅去世了。郑振铎没有放弃,继续着《十竹斋笺谱》的翻印。1940年冬,工作即将完结时,郑的好友意外在江苏寻获另一部明版《十竹斋笺谱》,补齐了王孝慈藏本所缺二十余幅,这套笺谱终于翻印完成,历时七年





重刊《十竹斋笺谱》



文川书坊的《长安笺谱》


到了今天,仍然有人对笺谱情有独钟,但它已失去了实用功能,代以欣赏、把玩之用。2013年,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推出了文川书坊的《长安笺谱》。这套笺谱被列入三秦出版社中国当代艺术家精品系列。

文川书坊《长安笺谱》


 《长安笺谱》小引 

笺谱因笺而成,笺史远溯魏晋,历朝皆有名家,唐之薛涛笺,宋之澄心堂,皆闻名于时。有明一代,因饾版、拱花之工,笺大盛,时人集笺成册,为笺谱。笺谱诞生,文士多所爱之,以为雅玩。今存世之首本笺谱为明天启六年金陵人吴发祥所刻之《萝轩变古笺谱》,刻意标新,颛精集雅,后人目以家珍。明崇祯年胡正言之《十竹斋笺谱》,精工富丽,含蓄隽永,为传统印艺之巅峰,后世继之者如张兆祥之《文美斋百华诗笺谱》,鲁迅、郑振铎之《北平笺谱》,亦足领一代风骚。


文川本晋人,半生隐于长安,几间陋室,名之曰文川书坊,来鸿去雁,酬交天下相知,以为乐事。因与丹青妙手相得,集画满屋,夜思日览,遂起意效法先贤,以现代工艺,制谱以笺,引之斋号,配以图画,作笺纸百札,因地称名,号为长安笺谱。笺纸兼得书画之妙,取义高雅,又入时眸,为众所喜,风评甚佳。此不啻为今长安一桩风雅事,实可喜哉。



《长安笺谱》| 中国当代艺术家精品系列

责任编辑:高立民

装帧设计:周晨

出版社:陕西西川传媒集团 三秦出版社 

开本:889mm X 1194mm 16开

版次:2013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咨询电话:0755-23992129


【扫码订购《长安笺谱》】



—FIN—

【尚书·书架】|见字清目·寄梅堂藏二百年来藏书家手札展作品集(修订版)


—F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