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廓街丨宇拓桥,拉萨人记忆中的最美廊桥

赵越 王媛媛 西藏商报 2021-06-29

“花雨随渡任溯洄,藏江东下亦萦回。琉璃桥下琉璃水,曾为将军洗马来。”这是清代诗人孙士毅眼里的宇拓桥;“宇妥桑巴也叫做绿松石(琉璃瓦)桥,因为它的顶部用汉式方式装饰着琉璃瓦……”这是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在《圣城拉萨》中描写的宇拓桥;有水的城市自然有桥,从交通的载体到如今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个被誉为拉萨最美廊桥的宇拓桥,到底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前世

连接老城和布达拉宫的桥梁


“这儿不是琉璃桥吗?桥在哪儿呢?是眼前的这座建筑吗?”离开故土多年,再回到拉萨的老人看着眼前的建筑愣了神。上个世纪60年代,老人正值二八妙龄。



眼前的这座桥对于她和小伙伴们而言是一个美好的记忆。“那时候从布达拉宫到大昭寺,就要从这座桥上走过。”



《古城拉萨市区历史地名考》一书是这样描写宇拓桥的,“宇”藏语意为松耳石,“拓”意为顶。因桥顶采用绿色琉璃瓦盖成,远望似松耳石顶,故名。旧时,在拉萨老城区与布达拉宫之间有条小河,人畜来往不便。清政府拨专款修建此桥。



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在《圣城拉萨》中写道:“左拐之后,小路穿过一个素雅的汉式门道,通往一片更大的开阔地。往北走(左拐),穿过一片气味难闻、洪水淹没的土地和成堆的垃圾,就到了丹杰林的废墟。”彼时,这座桥发挥着它原有的交通功能,是连接拉萨老城与布达拉宫的一座桥梁。拉萨老城排出的地面水也基本上从这座桥下流过。



这座藏、汉建筑工艺结合建成的桥梁,顶部封顶,其形为歇山状,用绿色琉璃瓦装饰,具有浓郁的汉式建筑风格。



石筑五孔桥,跨度长28.3米,桥面宽6.8米。桥廊采用藏汉结合的歇山式建筑,桥上为甬堂式建筑,两边砌石墙,厚1.6米。


东西两侧的墙上分别砌有5个宽为2.3——2.5米的孔洞,孔洞间距均为2.6米,高3.2米,孔洞外侧置高1.5米的木栏杆。


顶檐建有三种不同图案的滴水,四角为龙首飞檐。屋脊中央饰1米高的琉璃宝顶,两端有琉璃供果脊饰。



今生

旧时光与现代商业的结合体



如今,琉璃桥成了这座城中旧时光与现代商业的结合体。光阴荏苒,牵马而过的行人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本地人、游客。



打桥而过也不再是为了去往布达拉宫或者老城区,而是怀揣着好奇走近看一看或是拍一张风景照。


从日光正盛到日暮黄昏,我挨着桥身感受它给予我的每一处细节。



琉璃瓦折射出宝石特有的光泽,白色石墙上描绘着传统的图腾,攀附在飞脊屋檐下的蛛网……这一切,都证明这是一处上了年岁的建筑。



时光从桥身漫过,虽然眼前这座廊桥已经失去交通功能,但是它仍然容颜不改地立在那里。投在桥身上的那一抹夕阳,是否与很多年前的并无二致?



“琉璃桥下琉璃水。”如今的桥,月亮不再照射桥下的琉璃河,河面不再泛出碧玉般的色泽,月色同桥一样,显出几分寂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秦盼 李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