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丨话剧导演穷达:用作品记录西藏变化

韩海兰 西藏商报 2018-08-06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年,西藏同全国一样,经历了40年的伟大变革,经历了40年的恢宏历程、历史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了将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在经济社会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西藏,了解西藏,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本报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为高原喝彩”大型策划报道,用人物真实故事反映西藏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我们希望各行各业的读者都能提供新闻线索,提供老照片或者老物件,讲述农民工、个体户、下海商人等群体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故事,从侧面反映西藏的发展变化。西藏的一群人、一座建筑、一条街道……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新闻线索。


征集热线:0891-6970000


穷达的艺术人生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相继成立了歌舞团、藏剧团、话剧团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在继承藏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赋予艺术新的形式和内容。从传统的藏戏、歌舞到“舶来”的话剧、新兴的交响乐,多样化的艺术表演形式记载、传播着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发展变迁。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梵高曾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自治区话剧团导演、国家二级导演穷达,就是用他的所学、所见、所感,用话剧艺术表达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发展。


穷达(前排中)和话剧团演员合影。



不安于现状

撕掉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


1987年,穷达考上了拉萨市师范学校,然而师范学校并不是他的志愿。执著的少年做出了疯狂之举——将录取通知书撕掉。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一整年时间里,穷达都待业在家,无所事事。


一年后,穷达赶上了自治区话剧团招生。“1988年,自治区艺术学校办了西藏第一个培养话剧、影视演员的班,当时一共招15个学生,经过初试、面试、终试,最终我也进入了话剧团,正式成为话剧团的一员。老师都是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并在话剧团任职的资深编剧和表演方面的专家。我在这里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话剧、影视表演。”穷达说。


3年后,穷达从自治区艺术学校毕业。接下来的10年间,穷达都在话剧团做演员,演一些小品,或是在大戏里跑个龙套。“虽说从学校出来之后,每个人都是从小角色开始的,但是团里会不断提供各种机会,在一次次的机遇中提升演技,进而挑起一些重要的角色。但是我整整10年一直都是这种状态,突然觉得慌了,难道一辈子就要这样过了吗?”


就在穷达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时候,文化部在西藏有一个文化援藏的项目,只要自己申请、单位批准,就可以改行去学其他东西或者去学校深造。“我自己有这个想法,团里也希望我不要这样继续下去,于是就写了申请。从艺术学校毕业10年后的我,又参加了普通高考,经过了文化部专家们的考核,2000年9月份,我正式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导演专业。”穷达说。


穷达(中)在指导排练动作。



墨脱体验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两年后,学成归来的穷达又经历了一件对他影响至深的事。“当时都在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2002年的藏历新年晚会上,有一个情景说到上海一位89岁的老人走进墨脱,在墨脱县背崩乡通过集资翻建一所乡间小学。这件事对于我的震撼很大,因为我生在波密,与墨脱只有一山之隔,但墨脱对我而言完全是一个‘秘境’。”于是,穷达就准备去上海老人集资建的背崩乡小学体验生活,向团里打了报告后,2003年4月,穷达出发前往墨脱支教。


当时的嘎隆拉隧道还没通,从波密进入墨脱,还需要翻越嘎隆拉雪山。2003年4月27日,穷达到了波密,凌晨5点钟就乘车向嘎隆拉雪山进发,在离雪山还有5公里的时候,汽车无法继续行进,从墨脱过来接应的人已经到了,于是穷达就跟着往前走,同行的背夫告诉穷达,12点之前一定要翻越雪山,否则可能会遇到雪崩。


“12点的时候刚好到山顶,嘎隆拉雪山上面是一大块平地,往前走了差不多200米的样子,突然感觉整个雪山都在颤抖,大家扔下随身携带的背包、压面机、高压锅、米、面,铆足劲往前跑,我刚跑了不到50米,扬起来的雪尘就遮住了太阳,整个天空暗了下来。”回忆起10多年前徒步进墨脱的情景,依然让人感觉雪崩就发生在眼前。


虽然路途艰辛,但穷达在墨脱收获了很多。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墨脱的3个月,穷达见证了真正的“军民鱼水情”,这一幕幕都为穷达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因为带着DV,穷达记录了在墨脱县背崩乡支教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被制作成《穷达墨脱日记》,在西藏电视台“七色风”栏目播出,这不仅让人们认识了真实的墨脱,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去关注墨脱,掀起了一股“墨脱热”。


穷达(左)在工作中。



执导《扎西岗》

创造西藏话剧新高峰


紧接着到了200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自治区话剧团准备排一台大戏。然而此时,反映青藏铁路建设的电视连续剧《雪域天路》正在拍摄制作,话剧团里的“顶梁柱”、前辈艺术家们都投身其中,留在团里的导演只有穷达。“当时任务很紧张,团里把剧本《扎西岗的春天》给我排。由于当时藏剧团在排一部戏叫《朵雄的春天》,为了避免重名,我把名字改成了《扎西岗》,意为‘吉祥的地方’。”穷达说。


作为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大戏,也是穷达个人的第一台大戏,穷达投入了很多精力。熬夜查阅大量的资料、书籍、文件,在排练过程中商量、修改、提升剧本。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那段时间,刚满40岁的穷达开始脱发,仅剩的头发也花白了不少。但排出来之后,《扎西岗》受到自治区领导和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并且获奖不断,同一年先后两次进京演出,创造了西藏话剧新的高峰。


《扎西岗》剧照。


2014年,在我区驻村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为了反映全区驻村工作开展情况,穷达创排了大型驻村题材话剧《守望左旋柳》。当下全区各地都遍布着便民警务站,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牵头下,穷达执导了20集情景喜剧《便民警务站》,以西藏街头随处可见的警务站民警为原型,讲述一系列发生在便民警务站的故事……


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现在的嘎隆拉隧道已全线贯通,进出墨脱再也不用担心遇到雪崩;驻村工作的开展,带领一大批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便民警务站时时刻刻为人们提供着便利与服务。多年来,穷达和西藏众多的文艺工作者一起,用他们的歌声、舞蹈、文字……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记录西藏的发展变化,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用艺术的表现形式,表达着西藏,宣传着西藏,爱着西藏……



图片由穷达提供

本期编辑:秦盼 李涛


猜你喜欢


吴英杰赴建设工地考察,拉林铁路最新照片流出!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丨冬季高考:我生命中的1977


花开遍野,一路风景!这里的杜鹃依旧烂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