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唱七天的文化旅游节落下帷幕,觉木龙藏戏依然余音绕梁

韩海兰 西藏商报 2019-04-02

8月1日下午,随着嘎东藏戏团演出的《白玛文巴》顺利结束,演出了一周的2018堆龙德庆区第三届觉木龙派藏戏文化旅游节正式落下帷幕。堆龙德庆区委、区政府为辖区内八支参加藏戏展演的队伍颁发了团队参与奖和展演鼓励奖金。


此外,通过专家评委在藏戏展演7天中对藏戏团、演员唱腔、身段等的考评,评选出了最佳戏师、最佳鼓手、最佳表演者、最佳唱腔和最佳主角,堆龙德庆区委、区政府一一为他们颁发了证书、奖杯和奖金。


藏戏是藏族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和这一文化遗产,藏戏文化旅游节闭幕后,专家评委与堆龙德庆区委、区政府,及堆龙德庆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一道,同藏戏传承人、藏戏团负责人一起,就蓝面具藏戏与觉木龙派藏戏的历史渊源,觉木龙派藏戏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堆龙德庆区觉木龙藏戏文化的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探讨。



2008年,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选结果,我区当时有22位艺人榜上有名。觉木龙藏戏传承人旦达成为拉萨市首位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民间艺人。


旦达,就出生在堆龙德庆区觉木龙藏戏诞生的地方。旦达从小就喜欢藏戏,18岁时正式开始学藏戏,为了学好藏戏,旦达先后拜了两位师傅。尽管当时没有服装、道具,但是学习藏戏的热情不减。


2001年,旦达和几个村里年长的老藏戏队成员开始重组觉木龙藏戏队。目前,觉木龙藏戏队已由原来的14人发展到几十人,而觉木龙派藏戏诞生地贾热村的藏戏演员也达到40多人。



旦达说,他从事的觉木龙藏戏队演出的主要剧目是传统八大藏戏,其中《卓娃桑姆》《白玛文巴》和《苏吉尼玛》都是他最擅长的剧目,也塑造了一些经典角色。


如今的旦达已经73岁高龄,由于腿脚已不太灵便,目前他主要负责带徒弟。“我有3个得意门徒,其中两个现在已经是拉萨市级非遗传承人,算是后继有人了。”他笑着说。


谈到觉木龙派藏戏未来的发展,旦达说:“国家这么重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艺术,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藏戏展演现场聚精会神的观众。


与旦达同样对觉木龙派藏戏发展默默做工作的,还有措麦藏戏团的团长拉巴次仁。他从小热爱藏戏,经常看长辈们表演藏戏,在耳濡目染的成长过程中,拉巴次仁认为传承藏戏也是命运的安排。


“虽然在这25年发展过程中,生活上几度经历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也挺了过来,一直在为藏戏队努力付出着,老百姓对我们藏戏队的评价也很好。我认为藏戏队发展到现在,还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向优秀的藏戏研究专家学习,让藏戏队越来越好。”拉巴次仁说。


拉巴次仁介绍,措麦藏戏团刚成立时只有20多人,藏戏团都是靠演员自己的支撑和努力发展着。“当时一天下来,每个人可能就只有2、3元的工资,可大家看重的不是钱,是藏戏的传承。藏戏表演也是演员对自己品德、修养的演绎。通过大家的努力,藏戏团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改善,现在每天都有80元的工资,大家像是抱着800元一天的心态在学习、训练,都是因为对藏戏的热爱。”拉巴次仁说。


堆龙德庆区旅游局局长朗珍曲尼介绍:“堆龙德庆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传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以藏戏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作为载体,将堆龙的全域旅游发展起来。”



图片均由记者 卢明文 拍摄

本期编辑:秦盼 李涛


猜你喜欢


2018年雪顿节放假通知发布,可以安排行程了


西藏阿里大规模古遗址联合考古启动,这些文物显示存在“高原丝路”


76岁的藏戏“老戏骨”: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