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听这位六旬老人唱一曲夏日牧歌

龚成乔 赵越 西藏商报 2019-04-02

原标题:羌塘巨变——奋力前行中的班戈(7):听年逾六旬老人唱响羌塘牧歌

【规模化发展】

夏季,在雨水的滋润下,羌塘草原上绽放各色野花,真是应了那句“人在画中行”。今年67岁的珠加老人知道,又到了一年之中水草最丰美的时候。他要趁着这番好时节,将家中近两百头牛羊赶到牧场里去,让它们吃饱、吃好。如此,在冬宰时才能有个好“收成”。在牧人心中,牛羊是上天赐予的宝贝,是赖以生存的根本。牧人与牛羊之间的情感,就像流淌过班戈县的江龙玛曲一般绵长。珠加老人一家便是在这里,唱响名为幸福的羌塘牧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1347xr2utx&width=500&height=375&auto=0

扩大规模

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牛羊总量已近200头


从班戈县城驱车行驶近2小时,抵达距县城60多公里的马前乡赛那村北雄组,在海拔近5000米的一处山坳缓坡上,记者见到了老牧人珠加。珠加是这户牧民家庭的“大家长”,退休前曾是赛那村村委会主任。如今,他和老伴、儿子、儿媳以及两个孙女共同生活在一起,组成了这个普通却温馨的六口之家。


珠加老人。


“别看老人年纪大了,他可是咱们乡里的养殖大户哩!”班戈县普保镇副镇长次旦旺久笑着说。截至目前,马前乡共有130户有畜户,其中13户为养殖大户。如今,珠加家中饲养有80头牦牛,其中公牦牛30头,母牦牛50头;另外还饲养有115只绵羊,其中公绵羊50只,母绵羊65只。



“以前,我们家只有11头牦牛。后来,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再加上自己不断努力,才有了现在你们看到的养殖规模。”珠加说,近年来,他们不断地买小牛犊、小羊崽,扩大养殖规模。


放牧生涯

放牧60年,牛羊是牧人的命根子


黝黑的脸庞、粗糙的手掌、一身独具藏北牧人特色的藏袍、永远系在腰间的吾尔朵……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已经放牧60年的老牧人珠加。7岁开始,他便跟着阿爸,随着牛羊逐水草而居。25岁结婚,他有了自己的“阿佳啦”,也有了独属于他的牛羊。从那天起,他就成了一位真正的藏北牧人,依靠放牧生活。


珠加老人在自家草场。


“牛羊是牧人的命根子。”这是珠加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羌塘牧歌的真实写照。有一次,不懂事的小孙女用石头扔进羊群,想把它们赶回圈里。这时,平时和蔼可亲的爷爷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训斥小孙女:“你怎么能打羊呢?羊打不得!它跟我们人是一样的。”自此以后,小孙女再也没有用石头扔过牛羊。



还记得那是一年寒冬,正巧碰上家里的绵羊下崽,这可愁坏了珠加老人。因为,藏北的冬天,夜里气温会一下子下降到零下十多摄氏度,非常不利于幼崽存活。眼看着鲜活的小生命,珠加只好将羊崽揣在羊皮袄中,为它们抵御风雪。就这样,珠加老人在羊圈中待了一个晚上……


珠加老人眺望自家羊群。


未来展望

实现草场流转,希望明年养更多的牛羊


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正是因为珠加对于牛羊的悉心照料,所以他家的牛羊长得格外健壮。在一年一度的那曲市农畜产品展销会上,总是能卖上好价钱。“去年年底,我们家一共卖了7头牦牛,过了个好年!”珠加老人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他家饲养的牛羊,不仅可以卖肉,而且也卖一些衍生产品,如酥油、拉拉、牛羊奶、牛羊毛等。“现在,他们家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5000元。”次旦旺久说。


珠加老人拿出上好的风干肉和酸奶招待我们。


在县里的培训指导下,依靠规模化和科学化养殖,这个普通藏北牧民家庭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去年,家里用养殖赚的钱新添了两台挖掘机,他们又多了一条致富路。不久前,珠加老人的儿子仓伦珠刚刚拿到驾照,还买了一辆家用小轿车。“冬天的时候,可以开车送阿爸去拉萨过冬。平时,可以接送女儿上下学。”仓伦珠向记者讲述这辆家用小轿车的用途。


仓伦珠今年36岁,对于“养殖大户”未来的发展,他也有自己的思考。“我希望明年可以通过草场流转的政策,饲养更多的牛羊。这样做是最好的,一是我们家既能实现多养牛羊的目标,二是又能让村里的无畜户实现增收,三是能更好地保护草场。”




记者手记

增加的是牛羊数量

改变的是致富想法


从班戈县城驱车60多公里,我们来到了马前乡赛那村北雄组老牧人珠加的家中。很难想象,这位老牧人选择将家安在一处不高的小山坡上。方圆几公里内,恐怕只有他们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温馨的六口之家,从父辈开始便一直以放牧为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逐渐掌握了放牧的本领。酸奶、风干肉是牧户招待远方客人的佳品,在这两种天然美味的陪伴下,我们开启了这次采访。


珠加老人从7岁开始放牧,如今他67岁,身子骨依然硬朗。他待自家的牛羊就如同对待孩子一般,“这是牧人的传统,牛羊就是小孩。”在珠加年轻时,养了11头牦牛;到了儿子这一辈,家里的牛羊总数近200头(只)。从聊天中我们得知,是这家牧户的致富想法改变了,所以导致家中的牛羊数量增加,人均年收入增加。“以前,我父亲他们放牧时,只管让牛羊自己吃草,这样牛羊长得慢;现在,讲究科学化养殖,县里也会给我们培训指导,牛羊少生病长得壮,自然能卖到好价钱。”儿子仓伦珠如是说。




图片均由记者 卢明文 拍摄

本期编辑:秦盼

实习编辑:李蔚


猜你喜欢


自信班戈:牧业科技产业园里,我们靠本事过上了好日子!


羌塘巨变——奋力前行中的班戈(5):合作社引领班戈人“抱团”致富


羌塘巨变——奋力前行中的班戈(4):“家庭牧场模式”打造百姓幸福样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