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扎根羌塘草原腹地二十五载,看着这儿路通了、电来了、有网了......

龚成乔 赵越 西藏商报 2019-04-02


原标题:羌塘巨变——奋力前行中的班戈(18):为爱迁徙,扎根班戈县二十五载

【幸福之路】

七月,对班戈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扎西曲达来说,意味着幸福。当年,也是在这样一个湿润的七月,他来到了班戈,成为一名真正的“班戈人”,而且一待就是25年。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班戈县悄然发生的变化,特别是班戈县自治区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成立以来的飞速发展:路通了、电来了、网络覆盖了,孩子们吃上了恒温温室里的新鲜蔬菜……班戈一点一滴的变化,扎西曲达从未错过。


【缘起】

为爱来到班戈县 

连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


扎西曲达出生于那曲市聂荣县尼玛乡一户普通的牧民家庭,作为牧人的儿子,他没有选择从父辈手中接过“吾耳朵”,而是选择捧起书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19岁那一年,扎西曲达考进了自治区综合中专(旧称)那曲教学点。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医学检验专业毕业,顺利进入聂荣县防疫站(县疾控中心前身)参加工作。


扎西曲达讲述班戈大礼堂的故事


说起与班戈县的缘分,绕不开他当年为一个女孩许下的诺言。在教学点的第三个学年,扎西曲达与班上一位来自班戈县的女孩暗生情愫。表明心迹后,他向这个女孩许下诺言:“我这辈子只会娶你!”年轻的爱情总是青涩,毕业后这位女生回到班戈县参加工作。在那个车马邮都很慢的年代,他们之间靠书信传情。“那时候,一封平邮信从聂荣县走到班戈县需要21天。”扎西曲达回忆。


后来,扎西曲达与女孩在班戈县登记结婚。再后来,扎西曲达为了这份感情从聂荣县调到了班戈县。“那时候,班戈县还没有水泥路,路两边全是土木结构的平房。一入夜,街上根本见不到人……”这是扎西曲达对班戈县的“第一印象”。


【道路】

交通路网已见雏形 

孩子们吃上了新鲜蔬菜


在班戈县,最有名的一条路叫“吉江扎西”。说起路名的来历,扎西曲达如数家珍。“班戈县东边是吉卜(音)沟,西边是江乌(音)沟,县城正好被夹在两沟之中,所以这条路就叫‘吉江扎西’。”2003年初,这条班戈县的交通主干道在中石化的无私援藏下开工建设。随着吉江扎西路面硬化工作结束,班戈县热闹了起来。


吉江扎西路


几年前,在时任班戈县委书记论白的四处奔走中,从拉萨前往班戈,继而深入申扎、尼玛、比如县等羌塘腹地的路网已见雏形。随着路网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班戈,来到了班戈,在这里做起了小生意。在这条吉江扎西路上,人们能吃到青海人做的尕面片,能买到来自四川的火锅底料,还能穿上一双来自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运动鞋……这些物资,顺着道路而来,来到了班戈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中。


路通了,让这里的物资贸易更通畅,也改变了班戈人的食谱。“以前,我们只吃糌粑和牛羊肉,生活中根本没有蔬菜的影子。”在像扎西曲达一样的本地人眼中,蔬菜是一种“吃不饱”的东西。但是众所周知,人如果长期不吃蔬菜,对健康会有损害。自从拉萨到班戈的路通了以后,拉萨、那曲等地的蔬菜可以轻松运到班戈。当地政府斥资建起了恒温温室,这样一来,班戈人能吃到的蔬菜就新鲜了。如今,恒温温室中的新鲜蔬菜主要供给当地的中小学食堂。


【电力】

从无电、火电到并网 

光明“照亮”班戈人新生活


在距离班戈县城不远的北拉镇,一个小型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就建在那里的一处缓坡上,如卫士般守卫着整座县城的光明。光伏太阳能发电站的建成、投运,结束了班戈县只能“晚上亮”的历史。


光伏电站


在此之前,班戈县历经过没电和利用火力发电的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初,洗衣机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扎西曲达家也凭指标在县供销社购买了一台洗衣机。洗衣机是买回来了,如何让洗衣机转起来却成了问题——当时使用的火力发电,难以负荷洗衣机的运转。“所以,衣服洗着洗着就断电了是常有的事儿。”扎西曲达说,那时候,稳压器、调压器是每家每户的必备货。


2012年,是许多班戈人难忘的一年。当年,班戈县实现了并网供电。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洗衣机不转了,小型发电机、稳压器、调压器也再也用不上了。“以前火力发电时晚上开灯,是为了能看清楚碗摆在哪里。如今班戈县并入国家电网后,电力稳定且充足,我们能正常使用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脑等各类家电。”稳定的电力供应,可谓“照亮”了班戈人的新生活。


【通讯】

通讯网络与时俱进 

连通班戈与外面的世界


“3907916”,扎西曲达至今依然记得这个他曾使用过的小灵通号码,如今号码早已注销,但他仍然忘不了第一次使用无线通讯设备时的心情,激动中还掺杂着一些羞涩。拿到小灵通时,他第一时间给那曲的妈妈打了个电话。“阿妈啦,我用小灵通给您说话呢!”某种意义上,小灵通缩短了这对互相思念却身处异地的母子之间的距离。


从小灵通到手机,从2G网络到3G网络,三大运营商入驻、信号覆盖班戈……班戈的通讯发展与时俱进。在班戈县一家手机专卖店里,记者隔着柜台玻璃见到了时下流行的各种品牌手机。“手机在这里卖得还不错,当地人喜欢音效好、声音大、颜色鲜艳的手机!”专卖店销售人员如是说。


班戈群众在上网


网络的覆盖,无限数据流量时代的来临,让曲宗的阿妈啦闲暇时便可以通过微信与远在成都上大学的女儿进行视频聊天。“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隔着一块‘玻璃’就能看见孩子。”曲宗的阿妈啦沉浸在与女儿视频通话的幸福中;扎西达瓦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包裹,这是他通过网购平台给孙女购买的生日礼物……通讯、网络,正在改变着每个班戈人的生活。


【憧憬】

年过半百老人讲述 

对于脚下故土的热切期盼


1993年至今,扎西曲达在班戈县生活了25年,这里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年过半百的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每一个商户。刚到班戈县时,班戈县大礼堂是这座县城中最体面的建筑。以大礼堂为中心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地方,十多家商店在此扎堆,可以说是班戈县最早的“商业步行街”了。如今,在吉江扎西路,几百户商户沿街林立。“在我眼中,班戈县的变化太大了!”变化是扎西曲达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汇。


班戈大礼堂


路通了、电来了、有网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但在扎西曲达心里,还悬着一件事情——居民用水。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班戈县始终没能解决自来水问题。就在今年初,这个问题已经被提上工作日程。“目前,居民供水基础设施已经开始建设,居民用水问题将尽快得到解决。”扎西曲达笑着说。未来,班戈县将成为一个山朗、水清、人美的好地方。


记者手记

路修好了

4个半小时就能见到阿妈


1993年7月,扎西曲达从聂荣县调到班戈县工作,这条路他走了两天。一辆北京212吉普车,颠簸在根本看不出形状的道路上。第一天,他们花了七八个小时,从聂荣县来到那曲市。“天已经黑了,赶路不安全,我们就在那曲招待所住了一宿。”第二天凌晨四点钟,又开始赶路,赶着天儿擦黑,他们到了北拉镇。歇了一顿茶的功夫,他们终于在晚上九点钟进了班戈县城。此时,岳父岳母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等着女婿……


在采访途中,扎西曲达接了个电话,是阿妈啦问他何时回家。原来就在几天前,远在那曲的阿妈啦打电话给儿子说,自己身体有些不舒服……扎西曲达赶紧请假,要陪妈妈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那么,现在回家还像二十多年前一样不方便吗?扎西曲达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如今从班戈县城出发,最多四个半小时,他就能见到阿妈啦。以前的“搓板路”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阔的柏油路。这,只是班戈县交通路网的一个缩影。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图片均由记者 卢明文 拍摄

本期编辑:秦盼 李涛

实习编辑:李蔚


猜你喜欢


干得漂亮!这个县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原因是......


在羌塘草原腹地,牧民们是这样网购的……


打call!西藏这个县把特色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