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京城:我的《软件方法》学习经历(有彩蛋)

刘京城 UMLChina 2024-03-10
DDD领域驱动设计批评文集
做强化自测题获得“软件方法建模师”称号
《软件方法》各章合集

写在前面(潘加宇)

下面是刘京城写的关于他学习《软件方法》的经历。我在前面啰嗦几句。

我做软件建模方面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已经24年了,和各行各业各种类型软件组织的软件开发人员都有过接触,而且我们也很注意维护和大家的联系。

这些年,经常有人找上门来让我“推荐人才”,甚至鼓动我们开展“猎头”业务,我们都没有往这方面走——以后应该也不会开展这方面业务。甚至,我们在网站上都没有发布过客户名单以及各种“UMLChina成功为**公司提供服务!”的大标语。

今天是一次破例,我推荐一下刘京城。

刘京城非常优秀(此处作者删除未写过的3251字)。如果您相信我的推荐,有产品经理、架构师、企业应用开发等机会需要和他合作,可以联系我(文章最后二维码)获得他的联系方法——眼见为实嘛。

非诚勿扰!

******正文开始******

刘京城

我从2016年首次接触到《软件方法》,一开始就被其前面所说内容及其要解决的问题所吸引,不过那时项目忙着上线所以并没投入太多精力就放下了。

到了2017年,自己在做项目过程中尤其是写代码上越来越觉得困难,代码越来越复杂且难以维护,故又重新想起软件方法,想起它好像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存在的,这时才真正开始沉下心来学习《软件方法》。

《软件方法》这本书(包括网上的下册内容我也打印了出来)我仔仔细细阅读了有四遍。

第一遍阅读就觉得很有道理,其所要解决的正是我当前的痛点,但是真正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软件开发的固有思维还没开始扭转;

到了第二遍,思维也还没扭转过来;第三遍时开始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下子觉得很多都真正开始理解和明白了,这一遍我在阅读时还详细做了一遍笔记大纲,便于我后面进行复习。

第四遍大概是过了一两年后又再读进行巩固的。总结下来每一遍阅读都是有新的很多收获,当然自知也还并没有完全理解和吸收并内化成自身的技能。

我深知要想把软件方法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真正掌握的技能,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我在读完书第三遍后自己就开始试着推荐在项目中实践,但现实却很残酷,我发现自己很难真正将软件方法的思想落地,中间碰过好几次壁。最后我决定还是先不动手实践,因为自己大脑里的知识还没有融会贯通。

从那时起我又开始认真做书上的自测题以及网上的建模竞赛题(我全部都打印了出来),每一道题都要做到全对,这很困难,因为老师没给标准答案,只会给一个最终评分,不是满分时自己也不知是哪道题错了,所以只能对每道题进行重新思考,这个过程很磨人。

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砺,最终100多道自测题和100多道竞赛题我都做到了全部正确,也因此得到了“软件方法建模师”称号。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成长也是很大的,对很多知识点的理解开始了融会贯通。期间,我还陆续参加了潘老师的多次培训课程以及学习了建模示范视频,

2020和2021这两年我结合自己所学所思所想,重新开始对软件方法进行实践,先从小的案例开始,再到大一点的案例,最后再到拿项目中的实际业务作为案例来实践,过程中深刻领会到实践落地的难度,真的不小。总的来讲有一定的实践,但最终还是很遗憾并没有真正在工作的项目中使用起来并用到生产环境。

个中原因,主要还是团队成员除我之外对软件方法的知识知道得太少,理解得太少。

这时我想起了《软件方法》第1章里的内容以及老师的提醒:

在基本共识上沟通、只有少数有“冠军的心”的团队能用好、三个臭皮匠弄死诸葛亮,等等。

总而言之,前路漫漫,欣慰的是我知道前路漫漫,没有像老师批评的拥抱“简单易学”的伪创新来欺骗自己。


[架构师强化]10月9-11晚8点企业应用架构模式新解-网络公开课

[3级(片?)]类的精细建模高阶-10月16-18晚8点网络公开课
[EA-029/石油钻井管理平台]35套UML/SysML+EA/StarUML的建模示范视频-全程字幕
如何选择UMLChina服务
作者微信:umlchina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京城:我的《软件方法》学习经历(有彩蛋)

刘京城 UMLChin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