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没有身份证号的少女诗人“小冰”出诗集,人工智能将要取代人类大脑?

2017-06-01 光明日报 文学投稿小助手


继Alpha Go和柯洁的再次对战,人工智能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今年年初,高晓松在面对AlphaGo对人类50连胜时发出感慨:“为所有的大国手伤心,路已经走完了。多少代大师上下求索,求道求术,全被破解。未来一个八岁少年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战胜九段,荣誉信仰灰飞烟灭。等有一天,机器做出了所有的音乐与诗歌,我们的路也会走完。”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发展,高晓松口中人类的“穷途末路”,也许正在逐渐演变为现实。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你相信吗?这些诗句不是诗人写的,而是出自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小冰”之手。就在几天前,“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出版方宣称,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


当下人工智能风头正劲,借着机器人“小冰”的诗集出版之机,式微已久的“诗歌”又回到了舆论舞台的中央。对此,真的很难界定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正如我们很难界定,“小冰”写下的文字到底能不能算是诗;一个工程师、数据学家、程序员打造出来的程序,可不可以说是“诗人”。



的确,从最终呈现的“成果”来看,这些诗歌真的很像诗;但从其写作过程来看,则和诗歌一点都不沾边了。也正是基于此,有人将之捧为“精彩的抒情诗”,亦有人斥之为“拙劣的语言游戏”。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在诗歌的黄金年代,人们对“小冰”的“诗”多半会不屑一顾。然而,在诗歌整体性萎靡的当下,“小冰”的“诗”却因为相较之下还像模像样,故而才获得不少拥趸。


必须承认,相比当下一部分所谓“诗人”的诗,“小冰”的诗一点都不落下风。当公众看多了那些蹩脚的口水诗、打油诗,见多了太多“平庸诗人”“伪劣诗人”的作品之后,他们对于诗歌的认知已然模糊,对于诗歌的美学直觉已然退化,对于诗歌的信仰也不复当年。时至今日,当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小冰”的诗,他们其实真正谈论的还是“小冰”,而不是诗歌。



的确,“小冰”的诗本质上只是对于文字的调动和排序而已。但不得不说的是,许多人所写下的许多诗并没有多少直抵灵魂的思考,并没有多少真诚的感情投入,算不上是多么高级的精神创造活动。可以说,“小冰”的横空出世,是对那些平庸的诗人、诗歌的一种冲击。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它推动着我们投入更多的智力、灵性和精神力量,来重新认真对待写诗、读诗这件事。


诗歌写作中,最落下乘的便是那些素材组合、词语堆砌和套路句式,而这些正是机器人“小冰”最容易学习、模仿和复制的。而与之相较,诗歌的核心灵魂,比如说对于终极命题的思考,对于感官体验的美学转化,对于情绪、情感以及精神意志的调动呈现,显然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所无法掌握的。


当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已经赶超人类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倒逼人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诗,作为人类灵性的展现,究竟该进行怎样的灵魂探索、秉持怎样的人文精神,才可以将人类与机器区分开来。将“机器人出诗集”视为一种鞭策,无疑是积极的态度。




小冰”“学习”了近百年来519位诗人的诗



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上世纪20年代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超过10000次。人类如果要把这些诗读10000遍,则大约需要100年。


“小冰”之父、微软“小冰”团队负责人李笛透露,一开始时“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但现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据介绍,“小冰”基于微软提出的情感计算框架,拥有较完整的人工智能感官系统——文本、语音、图像、视频和全时语音感官。小冰创造诗歌的过程是这样的:从灵感的来源、本体知识被诱发、黑盒子创作到创作出成果,而最初的诱发源已经失去了意义,升华成思想和情感的诗歌。


诗集中,“小冰”将寂寞、悲伤、期待、喜悦等1亿用户教会她的人类情感,通过10个章节以诗词的形式展现在这本诗集里。《阳光失了玻璃窗》中的诗歌,有风景描写,也有内心情感的描写,据介绍,自2017年2月起,“小冰”在天涯、豆瓣、贴吧、简书四个平台上使用了27个化名发表诗歌作品,比如“骆梦”、“风的指尖”、“一荷”、“微笑的白”,几乎没有被察觉出这些诗歌非人为所作。


根据微软的预估,“小冰”的人工智能创造将在2017年下半年逐步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目前,“小冰”已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音乐和电视剧四个领域进行布局,并已初步落地,为后续的内容落地做好铺垫工作。


除了写诗之外,“小冰”还会唱歌,还会写歌词和财经评论。未来,也许某一天你会借助小冰创作的诗,向女朋友求婚;你会一边与小冰聊天,一边让它帮你写首诗。一个少女诗人的情怀,一个人工智能创造时代的来临。



好评

诗人“小冰”火了,有网友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小冰”已经拥有了类似于人类一样独立的“情感”,实际上它是在模仿人类使用语言的表达规则,来完成抒情这件事情。


比如,《红楼梦》中,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时,林黛玉给她讲了很多诗歌写作方法。诗评人秦晓宇说,“小冰”学诗也是类似。在对“人工智能写诗”的猎奇式惊叹外,我们也应看到“小冰的”诗歌创作还在蹒跚学步的阶段。


差评

在诗人于坚眼里,“小冰”的“写作”充其量就是个语言游戏而已,“写得很差,令人生厌的油腔滑调。东一句西一句在表面打转,缺乏内在的抒情逻辑。”于坚毫不掩饰对机器人诗歌的差评,“无论输入多少句子还是写不了真诗,真诗是有灵性的。”他认为,机器人写作只能写“朦胧诗”让读者去猜谜,无法叙事。诗人廖伟棠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冰’成功地学会了新诗的糟粕,写的都是滥调。”


人工智能“小冰”的诗是你的菜吗?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6月1日(作者:然玉),扬子晚报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