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材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教育部的国家级教材建设项目,凝结了我社三十年法学教材出版经验和众多知名学者的教学研究成果,得到了江平、张晋藩、陈光中、应松年等多位中国法学界泰斗级教授的鼎力支持,编写团队汇集了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多所法科强校的中青年学者。

 

系列教材在内容上,坚持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紧贴教学实际,以法学“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为核心,体现最新的法学学术动向和研究成果;在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体例设计,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学习目的与要求”“思考题”“资料链接”“案例精选”等不同版块,通过不同形式的内容带给读者更多的学习体验。

 

系列教材从2007年起,已累计推出各类教材30余种,从2011年至今,我社密切关注法学界的理论研究动向和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情况,对既有教材启动了一轮又一轮的修订工作,部分教材已多次再版,更有不少教材被广大师生奉为经典,被选用为日常教学、考研复习教材,获得各院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仍在继续修订完善,其将继续为广大读者展示中国法学教育的新成果。







已出版书目一览



本系列新书推荐


【2020年上新】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1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作者:刘玫 主编ISBN:978-7-5620-9601-6定价:76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内容简介


随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逐步繁荣和学科教育的大力发展,作为重要工具之一的教材,成为我们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刑事诉讼法最基本和最便捷的途径。自本教材第二版出版发行以来,在201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修正案的方式又一次对《刑事诉讼法》做出了修改,之后陆续有一些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为此,我们对本教材再次做出修订。

本书共分五编:第一编,通论;第二编,原理与原则;第三编,刑事诉讼制度;第四编,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第五编,刑事诉讼程序。其中,第一编、第二编和第四编着重阐述理论,而第三编和第五编则立足于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法典进行解释和分析。


主编简介


刘玫 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专业方向: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著有专著《香港与内地刑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与实践》等;主编教材《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案例研习》《域外刑事诉讼专题概览》《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系列教材》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  录

第一编通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刑事诉讼/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


第二章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沿革/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刑事诉讼主体

第一节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第二节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


第二编原理与原则


第四章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刑事诉讼价值/

第二节刑事诉讼目的/

第三节刑事诉讼职能/

第四节刑事诉讼结构/

第五节刑事诉讼客体/


第五章刑事诉讼模式

第一节刑事诉讼模式概述/

第二节弹劾式与纠问式/

第三节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第六章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现代刑事诉讼概述/

第二节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第七章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础性原则/

第三节现代刑事诉讼的结构性原则/


第八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我国《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

第三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第四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第五节检察监督原则/

第六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第七节审判公开原则/

第八节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第九节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第十节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原则/

第十一节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第十二节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


第三编刑事诉讼制度


第九章管辖

第一节立案管辖/

第二节审判管辖/


第十章回避

第一节回避概述/

第二节回避的理由和种类/

第三节回避的程序/


第十一章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辩护人/

第二节辩护的种类/

第三节刑事代理/


第十二章强制措施

第一节强制措施概述/

第二节拘传/

第三节取保候审/

第四节监视居住/

第五节拘留/

第六节逮捕/

第七节强制措施的撤销、变更和解除/


第十三章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第十四章期间、送达

第一节期间/

第二节送达/


第四编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


第十五章刑事诉讼证据概述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从神意裁判到证据裁判/

第三节证据的属性/


第十六章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第一节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

第二节物证/

第三节书证/

第四节证人证言/

第五节被害人陈述/

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第七节鉴定意见/

第八节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第九节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第十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十七章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第一节证据分类/

第二节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第三节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第四节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第五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第六节主证据和补强证据/


第十八章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认识论/

第二节法律多元价值及平衡、选择理论/


第十九章刑事诉讼证明

第一节刑事诉讼证明概述/

第二节证明责任/

第三节证明对象和免证事实/

第四节证明标准/

第五节侦查职责和审理职责/

第六节对全案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七节疑罪案件的处理原则/

 

第五编刑事诉讼程序


第二十章立

第一节立案概述/

第二节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第三节立案的程序/


第二十一章侦查

第一节侦查概述/

第二节侦查行为/

第三节侦查终结/

第四节补充侦查/

第五节侦查监督/


第二十二章提起公诉

第一节起诉/

第二节审查起诉/

第三节提起公诉/

第四节不起诉/


第二十三章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审判概述/

第二节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三节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第四节法庭审判/

第五节简易程序/

第六节速裁程序/

第七节判决、裁定和决定/


第二十四章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审级制度概述/

第二节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三节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第四节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第五节上诉不加刑原则/


第二十五章自诉案件的提起和审判

第一节自诉案件概述/

第二节自诉案件的提起和受理/

第三节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


第二十六章复核和核准程序

第一节死刑复核程序概述/

第二节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

第三节适用特殊情况假释的核准程序/


第二十七章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第二节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第二十八章执行

第一节执行概述/

第二节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第三节变更执行程序/

第四节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第二十九章特别程序

第一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节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节缺席审判程序/

第四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五节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目录可滑动

第三版说明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是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刑事诉讼法是重要的基本法之一,关系到对犯罪的及时惩治和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通过刑事诉讼法的运用,既能及时有效地遏制犯罪,又能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从而实现公平、正义的自身价值。


随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逐步繁荣和学科教育的大力发展,作为重要工具之一的教材,成为我们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刑事诉讼法最基本和最便捷的途径。


自本教材第二版出版发行以来,在201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修正案的方式又一次对《刑事诉讼法》做出了修改,之后陆续有一些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为此,我们对本教材再次做出修订。


本书共分五编:第一编,通论;第二编,原理与原则;第三编,刑事诉讼制度;第四编,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第五编,刑事诉讼程序。其中,第一编、第二编和第四编着重阐述理论,而第三编和第五编则立足于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法典进行解释和分析。


本书作者及编写分工如下(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撰写第一、三、十四、二十五章;

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撰写第四、五、六、七、八章;

汪海燕: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撰写第二十九章;

张建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撰写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章;

郑旭: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撰写第九、十一、二十、二十一、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章;

赵珊珊: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撰写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鲁杨: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撰写第二、十、十二、十三、二十二章。

 编者

 2020年7月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2



刑事诉讼法学(第四版)作者:樊崇义 主编ISBN:978-7-5620-8513-3定价:89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第三版教材的修订版,分别根据2018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和近年来新总结的学界研究,对原书过时的法律文件、案例事实和理论表述,作出了修改、订正。体例框架方面,延续27章的结构设置,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刑事诉讼法概述及历史沿革,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基本原则,我国刑事诉讼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与送达、证据、证明、立案程序、侦查、起诉,刑事审判概述、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执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刑事赔偿,等等。

主编简介

樊崇义 河南省内乡县人,1940年出生,男,1999年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后又被评为我国“百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首任院长、名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京师首席专家;中央党校、国家检察官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刑诉法学会、中国监狱学会顾问,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最高检、司法部专家咨询委员,公安部特邀执法监督员。曾兼任教育部法学教育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国检察学会副会长等职务。独立完成或主编的著作主要有:《迈向理性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理性思考》《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诉讼原理》《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实证研究》《证据法学》等三十余部,其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刑事诉讼法哲理思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其他科研成果有些作为重要文章被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宝典”。率先从诉讼原理、诉讼认识论高度探索刑事诉讼哲理思维。其中,法律真实理论促进了我国刑事司法理念和证明标准的现代转型;侦查讯问录音像制度实证研究成果被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为我国司法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  录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第一节刑事诉讼/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第三节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第四节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第一节刑事诉讼目的/第二节刑事诉讼价值/第三节刑事诉讼职能/第四节刑事诉讼模式/第五节刑事诉讼结构/第六节刑事诉讼主体/第七节刑事诉讼客体/第八节刑事诉讼行为/
第四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第二节刑事诉讼的公理性原则/第三节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我国刑事诉讼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第一节公安机关/第二节人民检察院/第三节人民法院/第四节诉讼参与人/
第六章管辖第一节管辖概述/第二节立案管辖/第三节审判管辖/
第七章回避第一节回避制度概述/第二节回避的适用对象和事由/第三节回避的程序/
第八章辩护与代理第一节刑事辩护/第二节刑事代理/
第九章强制措施第一节强制措施概述/第二节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第三节拘留/第四节逮捕/
第十章附带民事诉讼第一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第三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第四节对刑事被害人的国家救助/
第十一章期间与送达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
第十二章证据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证据的种类/第三节刑事证据的分类/
第十三章证明第一节证明的概念/第二节证明责任/第三节证明对象/第四节证明要求/第五节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第六节国外主要证据规则简介/第七节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正在形成中/
第十四章立案程序第一节立案程序概述/第二节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第三节立案程序/
第十五章侦第一节侦查概述/第二节侦查行为/第三节侦查终结/第四节侦查程序的期限/第五节补充侦查/
第十六章职务犯罪的调查与移送第一节刑诉法配合监察法作出调整/第二节调查概述/第三节职务犯罪的调查全流程/第四节职务犯罪调查终结的移送与衔接/
第十七章起第一节起诉概述/第二节起诉类型/第三节审查起诉/第四节提起公诉/第五节不起诉/第六节提起自诉/第七节起诉的效力/
第十八章刑事审判概述第一节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第二节刑事审判模式/第三节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第四节审级制度/第五节审判组织/
第十九章刑事审判第一审程序第一节刑事审判第一审程序概述/第二节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第三节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第四节简易程序/第五节速裁程序/
第二十章认罪认罚从宽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一章刑事审判第二审程序第一节刑事审判第二审程序概述/第二节刑事审判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第三节刑事审判第二审程序的审判/第四节对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孳息的保管与处理/
第二十二章死刑复核程序第一节死刑复核程序概述/第二节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第三节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二十三章审判监督程序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概述/第二节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第三节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第二十四章执行第一节执行概述/第二节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第三节执行变更/第四节执行监督/
第二十五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第一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第二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与制度/第三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具体诉讼程序/
第二十六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程序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章缺席审判程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缺席审判程序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八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内容/
第二十九章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内容/
第三十章刑事赔偿第一节刑事赔偿概述/第二节刑事赔偿的范围/第三节刑事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第四节刑事赔偿的程序/


目录可滑动


第四版说明

 

《刑事诉讼法学》的编著和出版,是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国家级教材编写的要求而进行的,其体例和内容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后编写而成的,既认真地总结和吸收了数种教材的经验,又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第四版的编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监察法》相关内容;二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内容;三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办法》以及《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四是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三项规程”。这些内容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和发展,由此,还可看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立法和诉讼法学的繁荣,对此,作者尽力加以阐释。编写时,作者遵循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刑事诉讼规律,做到内容新颖,既不照搬照抄他人,又反映时代成果。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学术研究呈现繁荣局面,热点频出,争鸣热烈,对于一些诉讼理念研究和司法实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本教材对于这些活跃的局面,尽量加以反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研究能力。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创新方面,本教材按照部门法学哲理化的思维,促使刑事诉讼法学不断迈向理性,在讲清刑事诉讼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程序的基础上,尽量在理念、原理以及原则、行为、效力等问题上阐释清楚。同时,在结构上按照诉讼的主体、客体、行为这一哲理化的思路进行设计和编排。因此,我们认为,同以往的教材相比,本教材在质量和层次上都有所提升,或曰“升级”。但是,这些做法只能是一种尝试,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教材具体撰稿分工如下(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樊崇义:第一章、第二十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五节)、第二十七章;
张建伟: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七章、第二十四章;
万毅:第四章、第十四章、第十八章;
陈永生:第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三十章;
刘涛:第六章、第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
顾永忠:第八章、第十九章(第五节除外)、第二十二章;
孙长永:第九章、第十章;
闵春雷: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五章。
全书提纲由作者全体会议讨论、撰稿后,由主编樊崇义教授统审定稿。中国政法大学徐歌旋博士、由继发同学协助本次修订。
编者
2020年8月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