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应台回应《我的祖国》被刷屏,网友评论亮了!

2016-12-19 网络新闻联播

在《我的祖国》强势刷屏的时候,龙应台得出结论:“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罢了。”她或许理解不了每每经过长江黄河时候,车厢里阵阵躁动,就是为了能看一眼流淌在血液里的母亲河。对龙应台的反应,大陆网友认为有瑕疵!他们用弹(xin)幕(sheng)诠释了大河是祖国的大河,稻花是飘香祖国大河两岸的稻花。

近几天,一篇龙应台港大演讲全场合唱《我的祖国》的文章传遍朋友圈(详情点→龙应台港大演讲问启蒙歌,全场高唱《我的祖国》送爱国鸡汤),龙应台憋不住,出来给自己圆场了!

......

我的念头全部都在一瞬间闪现:让我们听听这首歌吧。于是我当场邀请大家一起合唱。

听众开始唱时还有点害羞,零零落落的,但是旋律的优美有一种感染力,一会儿就唱开了。歌声流荡,化解心中原有块垒,坐在一旁不相识的人在唱歌时相视而笑,是多么美好的事,我于是让大家合唱的时间拉长一点,虽然演讲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让我惊讶的是,原以为大陆人之间会有代沟--也许年轻人不太会唱,但是发现年轻人一样纯熟地唱;原以为港人可能不太会,发现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一首歌,在不同的时空里,撞见不同的记忆,就产生不同的情愫和意义。在港大大堂里一千人坐在一起唱歌的那几分钟,在当下的情境里,唱的就是大河波浪,咏的就是稻花白帆,歌所带出来的个人记忆当然不同,可能是往日初恋,可能是家国情怀,可能是某种不堪回首,可能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简单美丽的旋律; 那是非常纯净的几分钟。

歌的意义会转换,歌的温柔力道强于刀剑,正好是我整个演讲的核心。

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罢了。

当听到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说自己的启蒙歌曲是《我的祖国》时,龙应台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一首“红歌”,“身为大学副校长的周伟立在一千个师生面前不避讳地说自己的启蒙歌曲是一首‘红歌’,需要勇气。”

龙应台说,因为没有听过《我的祖国》,所以当场邀请大家一起合唱;听众开始唱时有点害羞,零零落落的,但在优美旋律的感染下很快唱开了,“让我惊讶的是,原以为大陆人之间会有代沟——也许年轻人不太会唱,但是发现年轻人一样纯熟地唱;原以为港人可能不太会,发现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最后,龙应台得出结论:“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罢了。”

解释过后,曾被称为“战地玫瑰”的国内知名媒体人、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第一时间站出来声援龙应台。

什么意思?

但是在广大网友们的心里,大河不仅是大河,稻花也不只是稻花。大河是祖国的大河,稻花是飘香祖国大河两岸的稻花。

那么龙应台本人的启蒙歌曲是什么呢?据了解,她在演讲中细述了两个人记忆中的台湾流行歌曲”,其中与罗大佑相联系的歌曲是《绿岛小夜曲》,当时这首倾诉爱情思念的歌因为被认为暗藏政治暗示与影射遭禁。龙应台记忆中的曲调,则是《四郎探母》。这出戏是1949年国共内战后台湾禁演的京剧。当宋辽尖锐的民族矛盾横亘在母子、夫妻、兄弟之间时,主角杨四郎被推到艰难抉择中,它反映的是当时从大陆到台湾的几百万“失去根的人”的内心矛盾。

为什么龙应台口中的绿岛可以不仅是绿岛,大河就只能是大河?

龙应台在回应中称《绿岛小夜曲》是一首包装在爱情里的政治抗议歌,但是对时代赋予《我的祖国》的意义视而不见。

《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

作者乔羽回忆创作的经历时表示写这首歌曲时是1956年,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两年多了。

“我用很抒情的调子写这首歌曲,是为了表现在面对强敌、很严酷的战争面前,我们战士的镇定、乐观、从容,有广阔的胸襟。我想告诉人们:他们是在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下战斗的,他们能赢得这场战争不是仅凭血气之勇。

就算龙应台选择性无视,我们也不会忘记历史,或许龙女士应该到视频网站感受一下来自大陆年轻一代的心声。

看到了吗?

祖国年轻一代爱国

就是这么大!胆!奔!放!


大家都在看


本期编辑:紫曦 责任编辑:陈晨

来源:观察者网、环球时报


长按右侧二维码

央视网官方账号
@网络新闻联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